影評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黃宗慧/不吃有「臉」的動物?——《愛的迫降》裡的動物彩蛋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9 Feb, 2020

在南韓和台灣同樣掀起熱議的韓劇《愛的迫降》,敘述了南韓財團千金因滑翔傘事故誤入北韓,邂逅北韓軍官進而相識相戀的故事,揪心的愛情橋段與南北韓文化差異的呈現,成為吸引觀眾目光的焦點。然而「職業病」相當嚴...

《玩命斯巴達》:可怕的不是電玩,而是脆弱的人際

社會文化.吳思恩:17 Feb, 2020

想要擁有權力,卻不得其門而入;想要鞏固交友圈,卻總是連最基本的聯繫都無法維持。當人們在現實世界無法得到滿足,常會選擇躲到網路世界,本只是作為休憩的場域,卻一步步任其腐蝕了生活圈。現實與虛幻的界線越趨...

她們的名字只配縫在禮服上?女性影人躋身奧斯卡的困境

社會文化.漢斯黃:17 Feb, 2020

我想以一種微妙的方式,表揚那些今年完成傑出作品、卻未被認可的女性。星光熠熠的奧斯卡紅毯上,曾以《黑天鵝》封后的女星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展示其鑲著金邊的黑色斗篷。上頭繡著8組...

《寄生上流》破影史記錄:南韓如何走上奧斯卡得獎舞台?

社會文化.彭紹宇:11 Feb, 2020

奧斯卡頒獎前夕,最大獎「最佳影片」之爭圍繞於英國電影《1917》與南韓電影《寄生上流》之間。根據所有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獎(BAFTA)與各大影評人協會獎,幾乎主流媒體與影評人都預測《1917》將拿...

解碼2020奧斯卡:《寄生上流》橫掃四大獎的幾個關鍵

社會文化.翁煌德:11 Feb, 2020

當史派克.李(Spike Lee)在頒發最佳導演獎時喊出奉俊昊的名字,許多坐在電視機前的資深影迷大概都發覺「苗頭不對」。畢竟奧斯卡獎不是評審團制,沒有分豬肉之說,最佳影片與導演獎得主分家不常見,過去...

史詩級災難片《貓》(四):被「魔改」的火車貓

社會文化.陳煒智:10 Feb, 2020

電影也好,舞台劇也好,《貓》(Cats)的中心主旨一直都是簡單得不得了的信念——它就「只是」關於貓。沒有別的深意。它可能涉及一些關於生命的哲理,但絕對沒有政治隱喻、社會寄託,或者關於種族,關於階級,...

從《王牌辯士》反思台灣辯士(下):形塑大眾文化的要角

社會文化.李政亮:07 Feb, 2020

▍上篇:從《王牌辯士》反思台灣辯士(上):日治時期的知識傳播者前面所說的辯士,比較像是政治演講的解說者,辯士的另一重意義,就是電影的解說角色。事實上,電影自日本引入台灣以來,便出現解說電影的辯士角色...

從《王牌辯士》反思台灣辯士(上):日治時期的知識傳播者

社會文化.李政亮:07 Feb, 2020

日本導演周防正行以《五個相撲少年》與《談談情跳跳舞》等作品奠定名聲,他的新作《王牌辯士》以詼諧的故事帶出辯士的魅力與角色,此外,電影細節裡也可看到導演對日本無聲電影時代的考究功夫,可說是向當年電影辯...

當陽剛之舞對上同性之愛——評《然後我們跳了舞》

社會文化.吳思恩:07 Feb,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然後我們跳了舞》(And Then We Danced)是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瑞典代表,卻富含濃厚的高加索風情,描寫了喬治亞傳統舞團中暗湧的同性情愫。從本片的...

斷指與嫁接——廖克發《菠蘿蜜》裡的幾個意象

社會文化.小川林:05 Feb, 2020

作品一向關注馬來西亞國族議題的紀錄片導演廖克發,這次帶來了首部劇情長片《菠蘿蜜》。這部入圍2019年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片子,一如以往的紀錄片《不即不離》、《還有一些樹》,也將焦點聚焦於獨立前...

一氣呵成的《1917》——談「一鏡到底」的美學與迷思

社會文化.陳煒智:04 Feb,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最早知道這部《1917》,是因為跟網友聊起它的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企圖要以「一鏡到底」式的視覺效果,完成這部小傳令兵在戰場上送信的劇情片。朋友大加讚美...

2020奧斯卡入圍紀錄片盤點(下):《大地蜜語》及其他

社會文化.翁煌德:31 Jan, 2020

▍上篇:2020奧斯卡入圍紀錄片盤點(上):《民主邊緣》、《美國工廠》由於最佳紀錄片獎與紀錄短片獎的入圍名單,皆是由影藝學院的紀錄片分會會員投出,所以名單當中尚能看見平衡。除了議題性強烈甚至報導性的...

2020奧斯卡入圍紀錄片盤點(上):《民主邊緣》、《美國工廠》

社會文化.翁煌德:31 Jan, 2020

今年奧斯卡獎多數報章媒體都聚焦在《寄生上流》(Parasit, 2019)、《小丑》(Joker, 2019)等劇情長片的表現。但撇除眾所矚目的主要項目,我們或可以從其他所謂的「小獎」,看見更完整的...

史詩級災難片《貓》(三):梟雄猛貓的最後一擊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Jan, 2020

2019年的《貓》(Cats)電影,在原劇既有的結構和格局外,多開了好幾個戲劇空間,用神秘而空廢的「埃及人戲院」(The Egyptian)來連結月、夜、貓的主題,尤其在劇場的背景裡,保留下原劇很大...

史詩級災難片《貓》(二):老貓與老明星的尊嚴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Jan, 2020

在號稱「Now and Forever」的音樂劇《貓》(Cats)裡面,的確從頭到尾鋪滿了無情節的角色介紹。這是原作者創意始然,既存於這部作品的DNA之中,嚴格說起來,屬於它的特色而非缺點。有論者援...

史詩級災難片《貓》(一):「毫無劇情」的舞台劇原典

社會文化.陳煒智:22 Jan, 2020

2019年聖誕節檔期,好萊塢環球影業公司原定要推出長賣經年百老匯音樂劇《罪惡壞女巫》(Wicked)的電影改拍版本,記得2016年消息公布時,全球劇迷影迷無不引頸翹望,哪知《女巫》未拍,反而《貓》(...

2019台灣電影的三個關鍵字:政治寓言、小清新沒落、新演員爆發

社會文化.鄭秉泓:21 Jan, 2020

2019年過去了,不只是2019單一年度的結束,同時也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結束。我先前已經在《端傳媒》的專文中,透過圈選10大片單兼提出個人對台片的幾點簡要觀察,在這篇年度回顧中,我將會著重在20...

2019台劇回顧:打進國際市場的「類型劇」,能否成今年跳板?

社會文化.潘怡豪:20 Jan, 2020

2019年電視戲劇類型多元,包含靈異驚悚、燒腦推理、愛情偶像、社會寫實、職人劇、家庭通俗、原著改編到校園青春等等,都在短短的一年中,讓台劇市場有了豐厚的能量開展。各戲劇除了穩固台灣的市場性,海外成績...

斷指、默語、以(無)父之名——《菠蘿蜜》裡的離散寓言

社會文化.吳思鋒:16 Jan, 2020

也許該說,《菠蘿蜜》是一則從「斷指」開始說起的離散寓言。第一次的斷指,出現在電影前段。受制於馬來西亞高教系統而沒有大學唸的一凡,有一日回到家中,與積欠賭債的父親爭吵,憤而切下父親小指。下一個鏡頭,他...

《從前,有個好萊塢》:一封寫給60年代美國流行文化的情書

社會文化.小川林:03 Jan,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2019年甫過,各大媒體平台選出的年度電影,都少不了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的《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