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影評

的結果:共找到 708筆 約 0秒

《腹荷》刻畫戰爭下的葉門困境,腹裡生命是祝福還是負荷?

社會文化.彭紹宇:11 Aug, 202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在許多中東國家裡,眾多家庭面臨的不幸可能都來自類似原因——外有戰爭摧殘,社會內部又受到宗教和父權主義壓迫,民不聊生的困窘宛如沒有終點,...

轉向劇情片創作,凝視生命深處: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藝術慰藉之力

社會文化.漢斯黃:09 Aug, 2023

▍上篇:在成為電影大師之前: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紀錄片生涯拍攝紀錄片的終點:拒絕影像成為「呈堂供證」紀錄片作品屢被當局干涉、同業曲解,也讓奇士勞斯基心灰意冷,但影像恐影響被攝對象的生活,甚至成為「呈...

在成為電影大師之前: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紀錄片生涯

社會文化.漢斯黃:08 Aug, 2023

以電視影集《十誡》、電影《雙面薇若妮卡》、「三色」系列聞名的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早在揚名於西方影展圈、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前,生長二戰後的共產波蘭,在鐵幕時代...

在短片景框中挖掘驚喜——淺談三部2023公視新創短片

社會文化.彭紹宇:07 Aug, 2023

儘管影展文化在台灣已相當成熟,也培養一定規模的影迷市場,但短片一直是被觀眾忽略的片型,一方面登上大銀幕的機率較低,另方面也攸關於觀眾被「電影」的既定印象所限制。不過,短片作為篇幅短的載體,長度從不足...

《奧本海默》:為何當「原子彈之父」攬鏡自照,卻只看見悲劇人物?

社會文化.彭紹宇:27 Jul, 2023

「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1945年清晨,當人類史上首次核試驗成功時...

魏玓/八十歲哈里遜福特與印第安納瓊斯:好萊塢的「青春永駐」之道?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6 Jul, 2023

根據外媒報導,著名好萊塢系列電影「印第安納瓊斯」的第五部《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在7月初上映的第一個週末,美國票房六...

脫下高跟鞋的《芭比》:既不否定過去,又迎向未來

社會文化.彭紹宇:24 Jul, 2023

幾年前看完《淑女鳥》(Lady Bird)的我,如果知道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將來的某部電影主角會是芭比——這個被認為代表資本社會、消費主義與女性刻板印象的娃娃,我可能很難相信...

不願被看作《怪物》的人們,是否就得先成為怪物?

社會文化.彭紹宇:07 Jul, 2023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有時看電影除了看作品本身,創作者的歷程也是值得觀察的有趣角度。在眾多亞洲導演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絕對是近年最受坎城青睞的創作者。執導生涯中共九次入選坎城影展,其中七次為主...

從《變形金剛》到《閃電俠》,營造復古風成IP重啟利器?

社會文化.徐佑德:21 Jun, 2023

近期重要的IP重啟電影,既有討論度也讓粉絲重拾信心的作品莫過於《變形金剛:萬獸崛起》跟《閃電俠》。「變形金剛」系列在評價上可說是每況愈下,直到《變形金剛5》徹底讓所有人喪失信心,後來外傳《大黃蜂》也...

《聖奧梅爾殺嬰案》:一場非裔母親的虛構審判,凝視「被消失」的殖民遺毒

社會文化.漢斯黃:20 Jun, 2023

今年,眾所矚目的影壇盛事坎城影展,由導演潔絲汀楚特的《墜樓死亡的剖析》(Anatomy of a Fall,暫譯)獲得金棕櫚,成為史上第三位女性影人奪下該大獎,藉由懸疑法庭電影類型,描繪女性小說家遭...

還原日本核能事故的《核災日月》:我們是不是在什麼地方走錯路了?

社會文化.彭紹宇:15 Jun, 2023

災難題材作品總能讓我定睛著看。它們之所以吸引我,並非來自多麼刺激的聲光效果,或意外本身的殘酷性,而是我總會特別注意那些置身其中的人類樣貌——精確來說,是他們直視龐大毀滅時的眼神。2011年3月發生的...

身為女人的私語與時代見證:《安妮艾諾 超八時光》持續對階級復仇

社會文化.吳思恩:08 Jun, 2023

多數人認識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應該都是在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她在專訪中曾經提到,獲獎是個意外,這讓她的小說銷量從全球四百萬本上升到五百萬。去年我逐一閱讀其已有中文譯本的作品,...

沒有煙硝的「關係戰場」:美劇《頭號外交官》揭示國家利益與婚姻困境

社會文化.彭紹宇:31 May, 2023

在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播出一週之前,同以政治場域為主題的美劇《頭號外交官》(The Diplomat)在Netflix上架,播出後迅速登上觀看榜冠軍,並在短短不到二週便宣布續訂第二季。或許因文化...

《小美人魚》為何不能是「黑人魚」?從人魚傳說史看其樣貌的多樣化

社會文化.詹氏:25 May, 2023

自迪士尼公布《小美人魚》真人版女主角由非裔美國歌手荷莉貝利(Halle Bailey)飾演後,反對聲量與尖銳的批評排山倒海而來,甚至能見台灣社群各大留言版中,有許多網友因排斥「政治正確」而揚言退訂D...

羅運生/2023疫後護理:從《疫起》談醫療現場的處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3 May, 2023

(※ 文:羅運生,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五一勞動節、五一二護師節剛過,每年5月的這個時刻都在歡慶護理專業有多麼崇高、在表揚護理的掌聲鼓勵之中度過,但現實真是那麼美好的嗎?4月底的時候有個機會看了林...

《疫起》:回憶SARS到COVID-19,一起記得才能繼續向前

時事觀察.黃俊儒:03 May, 2023

20年前的4月,我在一間以醫護起家的科技大學服務,同時擔任進修部護理系專班的導師。當時我的學生們年紀幾乎都比我大,有許多資深的護理師,甚至有幾位已經擔任護理長。當時SARS來勢洶洶,最嚴重的期間,學...

台灣首部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打破「天花板」走向國際台劇新標準

社會文化.徐佑德:28 Apr, 2023

上篇談《模仿犯》之後,我說《模仿犯》跟《人選之人》打破我心中的「台劇天花板」,必須更正確地說,《人選之人》是讓「台劇天花板」一詞絕跡之作,未來台劇不再是給台灣人的作品,它更是走向了台灣旗艦劇的道路,...

沉浸歷史的可能:重塑白色恐怖氛圍的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

社會文化.彭紹宇:24 Apr, 2023

隨著VR創作近年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跳脫傳統二維觀影習慣,著實是截然不同的美學轉化。然而,踏入全新創作領域,不僅考驗著創作者能否找尋適切的敘事語言,也與觀眾接納程度息息相關。VR影片面臨的挑戰一向是眾...

《疫起》是共感電影的成功,還是過度神格化醫護角色?

社會文化.漢斯黃:20 Apr, 2023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2003年,SARS疫情在台灣爆發,當時政府與醫療體系未明病症起源、傳播途徑,擅自將台北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封院」,導致疫情轉變為院內傳染、院內醫療量能也因此低落,加上政策...

《怒嗆人生》:東亞移民的壓抑人生,對著自己罵髒話的怨懟與治癒

社會文化.彭紹宇:19 Apr, 2023

猶記去年此時,電影《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橫空出世,以新穎敘事講述常見的移民題材。一年後的如今,同樣由A24製作,也是由全亞裔演員主演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