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的結果:共找到 206筆 約 0秒
詹順貴/自己的未來自己救:評《拿回我們的未來》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2 Dec, 2021(※ 文:詹順貴,因為喜歡大自然與賞鳥,而把法律用到保護環境與土地上,卻滿身不合時宜的律師。)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認為環境與發展是問題的一體兩面,應平衡兼顧,...

香港的現世《日常》(下):讓「歷史們」展現撥雲見日的裂縫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25 Nov, 2021▍上篇:香港的現世《日常》(上):複數的疫症,複數的歷史再現(缺席的歷史)空白 回望〔導演?藝術家?(創)作者?〕許雅舒的創作手法,她擅長運用真實影像紀錄與虛構戲劇的交錯,以達成空間的再造/重現和時...

洪敬舒/合作,是無殼蝸牛的春天嗎?——評《互住時代》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22 Nov, 2021作為居住正義的推手,OURs都市改革組織再次譯出合作住宅專書《互住時代:打造社區共融生活的合作住宅》,萃取歐洲十多個成功的共融居住案例,將這種居住形式推展至國內,為只能在買太貴、租不穩定,又被迫二擇...

V太太/《婚姻生活》:不完美但真實的自己終於淬煉成形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5 Nov, 2021表面上看來,《婚姻生活》是個關於一段三角戀愛的故事,描述一位女性因為命運的捉弄,夾在兩名男性中間,而三人又是如何走過自傷與傷人,最終找到安慰與安穩。但遠遠不止如此,作者塔雅莉.瓊斯(Tayari J...

Masayo/《美麗的黑暗》:暗黑版「借物少女」,活到最後的是誰?
社會文化.F.E.Ws 少述派勢力:03 Nov, 2021Kerascoët是Marie Pommepuy和Sébastien Cosset這對法國漫畫暨插畫家夫妻所共用的筆名。台灣所代理的他們作品,有愛米利出版的《馬拉拉的魔法鉛筆》(Malala...

翁稷安/台灣不可或缺的漫畫盛事:第12屆金漫獎的觀賞指南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7 Oct, 2021(※ 文: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第12屆金漫奬即將於本月28日頒獎,這場一年一度台灣漫畫界的盛事,不僅呈現當年台漫的成果、連續12年的累積,更隱隱勾勒出台漫近年來蓄勢待發的樣貌。...

吳曉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慈》的良善超越了恨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Oct, 2021(※ 文:吳曉樂,作家。)一個溝通的紅藥丸與一個仇恨的藍藥丸我們只能愛我們所知道的人事物。你有兩個選項,一是繼續恨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二是擴大你所知道的人,認識他們,與他們交談,建立關係,讓你愛得更多...

V太太/《女孩、女人、其他人》:每個女人的生命,都是一場安靜的革命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Oct, 2021(※ 文:V太太,台北出身長大,如今在德國煮飯持家,同時翻譯並偶爾寫字。女性主義者,關心性別議題,相信文字跟溝通的力量,因此覺得回網路上的留言是最難的事情之一。)《女孩、女人、其他人》(Girl, ...

朱嘉漢/人真的生而不平等嗎?對《偽歧視》的幾點想法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4 Oct, 2021(※ 文:朱嘉漢,1983年生,曾就讀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班。寫小說與essais。)近年來,關於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新聞與議題,似乎到了遍地烽火的地步。尤其在大眾媒體上面,或是影響力甚大的...

Masayo/以藝術為名,囚禁繆思:《睡魔》的恐怖短篇「卡利俄佩」
社會文化.F.E.Ws 少述派勢力:06 Oct, 2021尼爾蓋曼的漫畫名作《睡魔》(The Sandman)就和他的小說一樣,有時花上近十回去說一個人物眾多、情節複雜的長篇故事;有時帶給讀者的則是一個短短幾頁就完結、卻令人雋永不已的短篇。今天要介紹的,便...

溫朗東/《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對「疑美論」的正面迎戰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5 Oct, 2021(※ 文:溫朗東,曾任「udn鳴人堂」專欄作者、「udn相對論」執行編輯、自由台灣黨政策部主任。現為自由評論工作者,臉書發表時事評論常於各新媒體平台轉載引用。關心公共論辯、民主發展與弱勢權益。)學生...

Masayo/蝙蝠俠的一千種死法:〈披風聖戰士怎麼了?〉的後設謎團
社會文化.F.E.Ws 少述派勢力:16 Sep, 20212008年至2009年期間,當時的蝙蝠俠漫畫連載進行到了《蝙蝠俠:安息》(Batman R.I.P.)這個引人矚目的章節,蝙蝠俠在這個章節的結尾疑似死亡,沒隔多久又在當年DC宇宙的共同大事件「最終危...

陳方隅/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讀沈大偉《中美爭霸》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3 Sep, 2021(※ 文:陳方隅,「美國台灣觀測站」及「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和中國之間長期以來的「交往關係」已經轉為「競爭關係」,在許多區域和領域都展現出愈來愈直接的對抗趨勢。《中...

林凱衡/《失去青春的孩子》:建教生為何成為賤價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1 Sep, 2021(※ 文:林凱衡,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勞動者協會理事。)《失去青春的孩子:美髮建教生的圓夢與碎夢》一書,寫的是一群年輕人,在高中階段就已經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職場工作與接受職業訓練的故事。他...

Masayo/企業號舵手的童年:《他們稱我們為敵人》日裔集中營恐懼記憶
社會文化.F.E.Ws 少述派勢力:31 Aug, 2021距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對日宣戰還有四年多一點的1937年春天,身為第三代日裔美國人的喬治武井(George Takei,和名武井穗鄉)在洛杉磯誕生,他的父親是生於日本的第一代移民,母親則是出生在美國...

王宏恩/《菁英體制的陷阱》:超時工作、脊椎側彎,大家都痛苦的社會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9 Aug, 2021(※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這不是一本反對菁英的書,而是對整個社會信仰提出診斷。近幾年,由於民粹主義興起,民粹主義中強調平民對抗菁英,自然引起熱烈討論。事實上,人類自...

Masayo/無法訴說的愛,就用童話傳達:《魔法魚》中的酷兒與移民
社會文化.F.E.Ws 少述派勢力:06 Aug, 2021去年,NBC News網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為「許多亞洲語言對『LGBTQ』一詞並無適當翻譯,以下是一些填補這種語言空缺的方法」,內容指出對許多亞裔來說,他們父母的語言裡缺乏用來表示LGBTQ族群...

歪文系/「小林同學」林昀儒教會我們的事:自學、自由、自律的交集處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3 Aug, 2021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也許有一點天賦,但更多的是不斷不斷的努力。1前幾天看了激動人心的奧運男單桌球銅牌賽,今年才19歲的林昀儒,氣質沉穩,即便面對世界冠軍依然處變不驚,完成比賽,受媒體採訪時他謙虛地...

李政亮/日本製的祕密:化欲望為流行文化的「幻想傳遞裝置」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6 Jul, 2021對筆者這樣的五年級末段班生來說,關於日本的流行文化想像,大概有著「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辯證想像。1990年代台灣,伴隨民主化而來的有線電視問世,電視頻道裡《東京愛情故事》之類的都會愛...

飲食文學中的情感記憶:王宣一的紅燒牛肉與洪愛珠的兜麵
社會文化.曹郁美:19 Jul, 2021台灣書市低迷很久,最近卻因一本書讓人精神大振,那就是洪愛珠撰寫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被歸類為「飲食文學」。說起華人的飲食文化,從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理論,到《紅樓夢》中賈府用茄子做成的「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