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電話會談或觸殺機:金正男成一中政策犧牲品? | 王俊評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川習電話會談或觸殺機:金正男成一中政策犧牲品?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同父異母兄金正男,13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國際機場遭暗殺身亡。南韓國家情報院院長李炳浩15日稱,流亡海外但接受中國保護的金正男,自2011年12月金正恩正式接班後就被列為暗殺對象。關於這次暗殺的原因,外界有諸多揣測,其中包括中美兩國都各自有擁立金正男,以接替金正恩的打算,特別以中國的可能性更高,因為金正男曾在2012年發表過希望北韓進行中國式改革的言論,而且他以往在北韓內部的後盾,就是已在2013年遭金正恩下令處決的親中派領袖,也是金家兄弟的姑丈張成澤,此事導致中國與北韓關係降至冰點。

金正男生前一再表明對政治沒有興趣,也反對北韓的世襲統治體制,且由於長期流亡海外,在國內除了張成澤之外,也沒有其他支持勢力,對於金正恩統治的威脅程度到底如何,外界很難判斷。不過如果暗殺金正男是北韓長期的計劃,啟人疑竇之處就是為何選在此時執行。

有日媒表示,很可能是北韓國家安全保衛省,因為領導人金元弘剛在1月中旬被免職,急於向金正恩表忠心而策劃執行。不過本文認為,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於2月初訪問南韓的發言,以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2月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表態重回傳統「一中政策」,很可能讓金正恩產生強烈的危機感,必須藉由除掉金正男向外界表明不會屈服於中國的任何壓力,美國只有承認北韓的核武地位。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於2月2日抵達南韓進行他上任後第一次外訪,並表示,北韓核武議題是美國在亞太的第一優先。左為馬蒂斯,右為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 圖/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於2月2日抵達南韓進行他上任後第一次外訪,並表示,北韓核武議題是美國在亞太的第一優先。左為馬蒂斯,右為南韓國防部長韓民求。 圖/美聯社

美國透露給金正恩的警訊

自去年川普當選以來,外界對其中國政策的目光通常集中在是否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上,以及他如何進行與中國貿易戰,和怎麼應付南海議題。比較少為人關注的是,當金正恩在2017年元旦致詞中誇稱,已經接近發展出能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時,川普曾在1月3日推文抨擊中國只顧著從美國賺錢,卻從未協助美國制止北韓發展核武。此後,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於2月2日抵達南韓進行他上任後第一次外訪。馬蒂斯在這次訪問中對南韓青瓦台國家安全室室長金寬鎮表示,北韓核武議題是美國在亞太的第一優先。

這對於金正恩是第一個警訊。馬蒂斯的發言向外界表示,南海及台灣問題的優先次序,都在北韓核武之後。如果美國仍以外交手段為優先,將軍事作為後盾,那麼一定還會繼續試圖拉攏中國,這是西方過去的一貫舉動。如果馬蒂斯還不足以讓金正恩確信美國的政策方向,那麼川普在2月9日與習近平通電話,表示將應習近平之請,遵守(honor)美國的一中政策,可能就讓金正恩確定,不再有懷疑。川普拉下臉來,在中國尚未於南海、貿易等議題上做出讓步,自己就先從此前高調質疑美國傳統「一中政策」的立場,退回美國對華政策原本的立場,很可能包藏賣面子給中國,使其在其他重要議題配合的目的。對習近平來說,南海與美中貿易,並不是容易做出符合川普期待的讓步,又不會危及自己政治地位的議題,只有北韓核武議題比較沒有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境。

從金正恩處決張成澤來看,他固然要抵禦美日南韓三國的壓力,但也不喜歡中國,不願意受到中國壓力的牽制。已叛逃南韓的北韓前駐英公使太永浩在去年12月27日就指出,金正恩不畏懼中國壓力,堅決發展核武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完全瞭解中國迫於現實,不可能放棄北韓:北韓若崩潰,一方面將導致難民湧入中國東北,影響當地的安全;另一方面,就跟1950年毛澤東決定介入韓戰一樣,今天的北京也不想要出現一個與美國保持軍事同盟的統一韓國。不過,北韓加緊研發核武及彈道飛彈,也是金正恩延續父祖以來的反對「事大主義」,追求獨立自主外交的傳統,有向中國宣示不會再度淪入其勢力範圍的意義,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獨立」。

從金正恩處決張成澤來看,他固然要抵禦美日南韓三國的壓力,但也不喜歡中國,不願意受到中國壓力的牽制。圖中被帶走男子為金正恩姑丈張成澤。 圖/新華社
從金正恩處決張成澤來看,他固然要抵禦美日南韓三國的壓力,但也不喜歡中國,不願意受到中國壓力的牽制。圖中被帶走男子為金正恩姑丈張成澤。 圖/新華社

川普在大張旗鼓施壓中國的同時,也把北韓核武的威脅拉高到第一優先,擺出比歐巴馬時代更不惜動武的態勢,對金正恩來說產生一個以往不曾有的威脅:固然中國不會放任北韓崩潰,但為了避免北韓與美國起衝突,或許很有可能會動手策劃政變,以金正男來取代他的位置。這一點,在川普對「一中政策」的立場突然出現大轉變後顯得更加真實。如果再考量到「二十國集團」(G20)將接著於2月16日,在德國波昂舉行外長會議,屆時據傳對促成川習電話會談扮演關鍵任務的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一定會與中國外長王毅見面舉行會談,是否會就北韓議題出現何種交換,對金正恩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威脅。如果能在G20外長會議之前迅速除掉金正男,就能解除中國單方,或中美聯手策劃政變的可能。

當然,除掉金正男必然會讓北韓與中國的關係更加惡化,而且很可能會促成中國確定以北韓作為改善美中與美日關係的犧牲品的決心。不過金正恩或許認為,北韓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自2013年處決張成澤、加速發展核武以來,從未曾真正改善過。美中之間也有南海、貿易等重大摩擦;美國在南韓境內部署「末端高空防禦系統」(THAAD),中國迄今仍強烈反彈。即使中美再有什麼協商,可能也繞不出以往的框架,這從王毅對蒂勒森宣稱,將努力使「六方會談」復會,但是並沒有回應蒂勒森「窮盡各種手段」的說法看出端倪:中國雖想向川普證明誠意,但仍想爭取主導權,避免美日韓以強硬手段主導局面,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

這就給金正恩可乘之機。雖然川普目前對北韓持強硬態度,但他在去年五月曾表示,願意與金正恩對話以阻止北韓的核武政策,所以也不是完全不存在北韓與川普進行外交接觸的可能。最極端的作法或許就像政治風險顧問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布瑞莫(Ian Bremmer)所建議的,選擇與北韓結盟,共同對抗中國。當然這需要超人的外交革命手腕,而且美國非到與中國決裂也難以想像,但並非不存在美國與北韓直接進行接觸、相互緩和局面的可能。

圖左為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右為中國外長王毅。 圖/美聯社
圖左為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右為中國外長王毅。 圖/美聯社

暗殺金正男後的政治效應

不過金正恩或許錯估暗殺金正男一事對中國的政治效應。北京在18日宣布,從19日開始,本年度正式全面禁止從北韓進口煤炭。由於煤炭占北韓出口的34%-40%左右,且買主幾乎全部來自中國,過去中國雖然也曾以執行安理會決議為由,短暫停止進口北韓煤炭,如去年12月10日就曾暫停三週,但從未像這次禁令預告將實行這麼長的時間,對北韓不啻是預料之外的嚴重打擊。這項決定不是在北韓於2月12日試射能攜帶核武的中長程彈道飛彈之後做出,而是在金正男確定死亡的隔日(15日),由中國外交部率先暗示,顯示金正男遭暗殺對中國來說是何等的挑釁與丟臉,重要性竟超過北韓的核武開發,足以使中國下定政治決心。王毅在17日的G20外長會議對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表示,會遵守安理會對北韓的制裁決議

此外,北韓特務實行暗殺的地點與手法也給金正恩帶來很大的困擾。東南亞是北韓金正恩執政以來的外交重點區域之一,馬來西亞更是北韓在東南亞重要的友好國家,互相允許免簽證入境。然而光天化日下在馬來西亞國家門面的吉隆坡國際機場,對高敏感度的重要人物執行政治暗殺,即使再怎麼樣友好的國家也會對此感到臉上無光。馬來西亞警方的偵辦態度,大有讓北韓爆發與馬來西亞的外交戰的態勢;而北韓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強烈否認死者為金正男,也透露出平壤當局對中國、馬來西亞兩國的反應有措手不及的意味,急於想要盡快讓此事對北韓外交的傷害降到最低。如此反倒損及其在外交上的主動地位,陷入四面楚歌。

煤炭占北韓出口的34%-40%左右,且買主幾乎全部來自中國,然北京在18日宣布,本年度正式全面禁止從北韓進口煤炭。 圖/路透社
煤炭占北韓出口的34%-40%左右,且買主幾乎全部來自中國,然北京在18日宣布,本年度正式全面禁止從北韓進口煤炭。 圖/路透社

馬來西亞是北韓在東南亞重要的友好國家,互相允許免簽證入境。然而在馬來西亞國家門面的吉隆坡國際機場,對重要人物執行政治暗殺,即使再怎麼樣友好的國家也會對此感到臉上無光。 圖/路透社
馬來西亞是北韓在東南亞重要的友好國家,互相允許免簽證入境。然而在馬來西亞國家門面的吉隆坡國際機場,對重要人物執行政治暗殺,即使再怎麼樣友好的國家也會對此感到臉上無光。 圖/路透社

台應改變對美應對方式

對台灣來說,北韓核武能力的提升使其逐漸成為美國在東亞另一個關係到自身安危的重要議題,東北亞在川普這個任期內的比重或許會超過東南亞,往後中美雙方很可能會互相利用台灣與北韓作為討價還價的標的。過去,韓戰曾經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站穩腳跟,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但隨著時勢的變遷,韓半島局勢對台灣生存的影響已經沒有當時的絕對重要性,但仍不能忽略。

馬蒂斯訪問南韓時曾藉由反擊北韓核武、堅持部署THAAD等言論,試圖振奮後者一起共同對抗北韓的意志,但是目前陷於嚴重內部紛擾,外部又與日本就慰安婦議題持續齟齬的南韓,很難與美國、日本一起組成緊密的三國陣線對抗北韓。短期內,中國仍是美日兩國在朝鮮半島必須有所求的首要對象。可預期,美日兩國為了處理北韓而有求於中國時,在台灣議題上或許就較為放鬆。不過,由於川普本次給習近平的「承諾」,從白宮的正式聲明來看,字裡行間充滿不少算計,最多只是回到原本的傳統政策路線,因此並非美國在台灣議題向中國「屈服」,甚至還可能會斟酌中國的後續行動是否符合「期待」,決定是否重新把「一中政策」擺上角力場。

可預期的是,美日兩國為了處理北韓而有求於中國時,在台灣議題上或許就較為放鬆。 圖/路透社
可預期的是,美日兩國為了處理北韓而有求於中國時,在台灣議題上或許就較為放鬆。 圖/路透社

但是台灣關注的重點不應始終聚焦在川普是否確實奉行美國的「一中政策」。一方面,川普本人與其團隊、幕僚,自始至終也從沒正式說過要「改變」一中政策。另一方面,一中政策顯示美國對於台灣,以及其上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法律定位,至少不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大框架,已然塵埃落定。除非發生極其重大的國際變故,否則不會更動,無論變動是更趨近於中國的「一中原則」,還是往「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傾斜,皆然。台灣繼續糾結在美國的對台政策是否變化,並非應對未來變局的良好處理方式。

在1979年以來的格局已經幾乎不可能更動的情況下,思考如何盡可能增加台灣在中國崛起的大框架下,對其他國家的實質戰略價值,才是更加重要的任務。謹慎處理兩岸關係固然重要,也不能忽略東海、南海等暫時蟄伏的重大國際安全議題,在北韓暗殺金正男之後的變化。朝鮮半島無核化台灣雖然插不上手,但是在其他重大區域議題倒是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存在與貢獻價值。然而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對於台灣是相當嚴峻的考驗,這不單純關係到對外戰略的眼光與決策,也與台灣在政經軍等方面的內部改革有緊密的關連。

朝鮮半島無核化台灣雖然插不上手,但是在其他重大區域議題倒是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存在與貢獻價值,如何拿捏,是相當嚴峻的考驗。 圖/路透社
朝鮮半島無核化台灣雖然插不上手,但是在其他重大區域議題倒是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存在與貢獻價值,如何拿捏,是相當嚴峻的考驗。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