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瑟:未盡的歲月、未竟的轉型正義
春子的笑聲
尚表的快跑
萬哲的愛 停止的那一天
命運成為了歷史
今年是濟州島43事件的七十周年紀念。
台灣人對這事件不太熟悉;而其實,很多韓國人其實也不太知道這件事情。不久前,我在韓國的網路商店上想找些關於濟州43事件的書,輸入關鍵字「濟州」之後,跑出來的幾乎都是旅遊書,就像眾所熟知的那樣,對於大部分的韓國人來說,濟州島是旅遊慢活的聖地、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不像光州518事件已經成為大家都很熟悉的、韓國現代民主化歷史上的關鍵事件——濟州43事件——在某個程度上,仍然是韓國現代史上一段被封印的歷史;就像電影《芝瑟》海報上所說的一段話,這部電影,為的是要「重新打開這段韓國被封印的時間」。
芝瑟:那未追討完的正義
《芝瑟:未盡的歲月2》是一部濟州出身導演吳篾所執導的劇情電影,於2013年3月21日在韓國上映。這部沒多久前拍的電影,整部片全是黑白畫面,就像是追悼著那段慘烈的記憶、抗議著那未追討完全的正義。
這部片取材自濟州43事件,是一段讓人難以理解的悲慘過去。1948年11月,濟州島上的美國駐軍部隊下令,海岸線5公里以外的所有人都將被當做暴徒無條件處死,而即使真的照命令來到海岸線附近的村子,也還是有無辜的村民被殺。島上的老百姓不懂發生了甚麼事情,鎮日人心惶惶,村民只好躲進深山四處避難,靠著吃馬鈴薯果腹。片名「芝瑟」是濟州島方言,指的正是馬鈴薯。
故事從幾個村民的逃難講起。聽說很多鄰村的村民被殺,村裡的人因此攜老扶幼跑到某個洞窟避難。慌忙之中只有順德的母親帶了一點馬鈴薯,大家分著一起吃。武東的妻子當時已經大腹便便,武東的母親腿腳不方便,怕連累大家,因此堅持著不跟著一起離開;年輕女孩順德把書本忘在學校,因此自己跑回學校去拿。尚表的父親其實是靠攏特權欺負人民的警察,大家還是為他父親說著好話,認為他也是因為生活而逼不得已。
然而,村民的善良並未為自己帶來好運。年輕女孩順德在逃跑的路上被軍人抓住,成為被輪姦的對象,最後被槍殺;暗戀順德的萬哲眼看著順德被姦殺,強忍著悲傷沒告訴大家;武東的母親雖然只是一個雙腳不良於行的老婦人,也依然被軍人無情殺害,臨終之前抱住家裡僅剩的一籃馬鈴薯,想留給自己的兒子一家。武東趕回村裡想把母親接出來,卻只看到被大火焚燒殆盡的屋子與母親的遺體。悲傷嗚咽著向母親遺體跪拜之後,還是把母親懷裡被大火烤熟的馬鈴薯帶回洞窟裡,分給大家。不知情的村人們一邊吃著馬鈴薯一邊稱讚味道真好,只有武東暗自悲傷啜泣。最後,當洞窟被軍人發現,村人再度逃亡之際,武東的妻子因為肚子太大,逃不出狹隘的洞口,只好一個人留在洞窟裡,最後孤單身亡。
這些其實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不是電影虛構出來的故事。
你們都是赤色份子
位於濟州西北部漢拿山中部地區有個叫做「大寬櫃」的山洞,是當時120多名附近居民躲避軍人的地方,最初躲藏了五、六十日,最終仍然被軍人發現;雖然因為有村裡年輕人站崗,大家得已逃出山洞暫時度過危機,但其中大部分人還是在漢拿山附近被捕,其中大部分人於1948年12月24日,在西歸浦市正方瀑布被槍決後丟入大海。
到底為什麼這些平凡的老百姓會被當成暴徒殘殺?簡單來說,他們是當時國際與韓國國內政治的犧牲者。濟州島在日本殖民時期,被日本當成重要的軍事基地,日本戰敗後被美軍接收。當時美蘇冷戰將戰線延伸到韓國,1945年韓半島被迫分裂成兩半,許多人從北韓倉皇逃難來南韓;在這種肅殺的冷戰氛圍裡,一講到代表共產主義的「赤色份子」大家就恨得牙癢癢,「赤色份子」成為一個合法整頓的藉口,來發洩所有的國仇與家恨。
當時,同樣出身於北韓黃海道的李承晚,1948年7月20日在駐韓美國陸軍司令部的支持下獲選為韓國總統。「反共」成為李承晚與美軍共同的號召,相同的意識形態使李承晚的政權更容易得到美國各方面的援助。另一方面,「反赤色份子」也是那些家破人亡的北韓流亡人士最重要的目標,他們成立了所謂的「青年團」,開始針對「赤色份子」進行追殺,起來反抗暴政的人民成為國仇家恨的洩憤出口,甚至牽連到許多無辜的老百姓。
在電影《芝瑟》(以及其他與光州事件相關的電影)中,操著北韓口音的軍人,親自手刃了武東不良於行的老母親。老婦人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問著軍人:到底甚麼是「赤色份子」?軍人只是回答著:「他們也殺害了我的母親」。同樣的對話,其實在電影《1987》、《辯護人》裡也看得到,那些拚了命追殺所謂「赤色份子」的人,其實很多只是為了復仇,即使他們所追殺的人,根本連甚麼叫作「赤色份子」都沒聽懂。
目前估計當時被屠殺的濟州島民在三萬人以上,大部分是被國家權力無辜殺害的平民。這個大規模屠殺發生在美軍政末期到大韓民國政府建立以後的「焦土化作戰」時期,以1947年3月1日警察的開火事件為起點,到1954年9月21日漢拿山全面開放為止。屠殺平民的背後,有著美軍政的美國顧問官員撐腰,而至今為止,雖然韓國政府已經開始面對對濟州屠殺並道歉賠償,美軍卻仍然對這場屠殺保持沉默。
評價兩極的芝瑟
濟州出身的導演吳篾拍這部片目的,除了重新打開這段被迫封印的歷史之外,也有著慰問犧牲者亡靈、治癒傷痛的用意。整部電影分成「神位」、「神廟」、「飲福」、「燒紙」,最後被火燒的、寫著亡者姓名的冥紙,以及那些散亂一地的祭祀用具,為的就是告慰那些還未得到正義的亡靈。
《芝瑟:未盡的歲月2》這部獨立製作的電影,片名是向著另一部電影《未盡的歲月》致敬。《未盡的歲月》是在2005年上映的電影,導演也同樣是濟州出身的金敬律(音譯),因為積極參與濟州的各項藝術轉型正義,因而在41歲的英年積勞成疾而過世。跟許多動輒破千萬的商業大片不同,《芝瑟:未盡的歲月2》這部獨立製作的電影,好不容易才破14萬的票房,其中導演特別希望在濟州能破3萬觀影人次,為的就是向那3萬無辜被殺的亡者致敬。
這部片在韓國引起兩極化的反應。片中大量啟用濟州出身的演員,他們所說的地方方言連韓國人都聽不懂;加上殘殺平民的軍人所說的北方腔調,以及對國家暴力的控訴,電影上映後,在網路上激起了兩極的評價,在6,384名參與評價的網民中,41%只給了最低的一星,52%給了最高的十星。顯然,關於濟州43事件的轉型正義議題,在韓國仍未得到共識,仍在兩極化的拉扯之中。
就像是電影片名《芝瑟》一樣,那些被殘殺的人,很多就像是馬鈴薯一樣平凡無奇的老百姓;然而,馬鈴薯在這部電影中也有另一種隱喻。這些小老百姓,即使面臨著自己無法理解的傷痛與災難,在遭遇鉅變時,仍然分享著那些數量有限的、溫暖的馬鈴薯,在傷痛中彼此互相扶持。
過去的傷痛仍未過去,然而,在這漫長的未盡歲月之後,新的生命仍將來臨,就像武東妻子臨死之前所懷抱著的新生兒的哭泣,新的生命,已經來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