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城市歷史,白晝之夜不會讓台北更有文化 | 蕭文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不尊重城市歷史,白晝之夜不會讓台北更有文化

台北白晝之夜活動現場,民眾萬頭鑽動,好不熱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白晝之夜活動現場,民眾萬頭鑽動,好不熱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去年與今年台北市政府都模仿了法國,由台北市文化局辦理了「白晝之夜」,所謂的「白晝之夜」,名稱是起源於2002年的法國巴黎副市長邀請策展人Jean Blaise所舉辦的跨夜文化活動,在巴黎延續至今,有藝術不眠之夜的意思,法文中Passer une nuit blanche是指一個白色的夜晚,有熬夜歡樂,沉浸於藝術的美好之意,在每一年10月第一個週六跨夜舉行。

不過藝術評論家吳牧青去年就在《端傳媒》指出台北的「白晝之夜」是誤用敘述,吳牧青認為「白晝之夜」的概念不是「巴黎授權特許式的獨有文化」。他指出過去在赫爾辛基、巴塞隆納、聖彼得堡、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城市,也有分別以「藝術夜」(Taiteiden yö)和「光祭」(Les Allumées)之名舉辦的活動,這個活動不應是法式情調的投射物。

姑且不論要用什麼樣的名稱,巴黎辦理「白晝之夜」的基礎是「文化資產」+「創意」。所謂「文化資產」是指利用有形的文化資產結合無形財文化,例如公有博物館、古蹟、歷史建築,利用免費政策,結合城市的街道、橋梁、私人的文化空間(例如酒館聚會場) 舉辦,在這個活動當中有大量的不同領域,不同元素,進行跨界合作,例如有音樂、舞蹈、馬戲、新媒體藝術……等不同類型藝術家,在這個活動之下,整個城市共享藝術歡樂活動。

至於「創意」方面,法國的「白晝之夜」之所以能吸引大眾,主要是每年遴選不一樣的專業藝術總監和策展單位,有不同主題、不同設計元素,藉由不同燈效,呈現出不同能量,而這個活動關鍵精神是公民參與。

分析起法國「白晝之夜」的主題,可以說是生猛、活力又多元的,例如2017年的法國「白晝之夜」,是Charlotte Laubard策劃,主題是Faire œuvre commune,翻譯成中文是:「一起創作」。去年則是東京宮(Palais de Tokyo)的館長 Jean de Loisy 擔任藝術總監,這樣做的原因,作者認為是避免每年主題風格過於一致,缺乏創意,同時藉由公正的遴選減少不必要的弊端或是圖利少數團體。而法國的「白晝之夜」主題內容更是非常多元,同時也是常民百姓關心的題材,例如過去甚至出現以關懷戰爭,自然災害造成的難民的主題。

也就是要舉辦「白晝之夜」這類型活動應該先清楚「白晝之夜」的內在精神,可是台北市政府官網雖然強調,台北市的「白晝之夜」承襲法國「白晝之夜」的「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三大特色,要帶領群眾重新認識自己生活的城市環境,但是我們檢視台北市的文化政策,台北有資格談「白晝之夜」藝術活動嗎?

2017年法國「白晝之夜」海報,Charlotte Laubard策劃,風格與2016年不同。 圖/取自presse.paris.fr
2017年法國「白晝之夜」海報,Charlotte Laubard策劃,風格與2016年不同。 圖/取自presse.paris.fr

2016年年法國「白晝之夜」海報,Jean de Loisy策畫,每年策展人關注的議題不同。 圖/取自signature
2016年年法國「白晝之夜」海報,Jean de Loisy策畫,每年策展人關注的議題不同。 圖/取自signature

從白咒之夜看北市府的文化政策

話說去年民間團體自行舉辦「白咒之夜」,對抗台北市政府的「白晝之夜」,主要原因是台北市政府主辦的「白晝之夜」根本是東施效顰,引來「白咒之怨」,北市府官方只不過想藉由「白晝之夜」活動,粉飾過去文化政策荒腔走板罷了!本來立意良好的「白晝之夜」活動成為市府擦脂抹粉的粉餅。

分析2016年在北門周遭辦的「白晝之夜」,挪用近一千萬元世界設計之都經費,台北的文化政策有變好嗎? 台北市政府依舊是開發至上,文化資產能拆則拆,能移則移,原本選前宣稱支持南港瓶蓋工廠全區保留、嘉禾新村全區保留的柯文哲,上任市長後拆了南港瓶蓋工廠L棟,嘉禾新村也被大量拆除,目前僅剩下三棟孤立殘存。三井倉庫、新北投車站活生生的被市府粗暴移築,重組工法也只能用惡劣形容,市民反而要問問台北市長柯文哲真的愛台灣文化嗎?柯文哲真的會如在蔡瑞月舞蹈社說的:「盡最大力量保存帶有台灣文化的古蹟」?

絢麗的北門光雕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圖片中圓圈處是作者標示,內為北門甕牆遺址,內部充滿垃圾。 圖/取自台北旅遊網
絢麗的北門光雕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圖片中圓圈處是作者標示,內為北門甕牆遺址,內部充滿垃圾。 圖/取自台北旅遊網

台北市民恐怕不知道2016年台北市「白晝之夜」的主視覺是表面「金玉其外」,其實「敗絮其中」,這個國定古蹟在2016年或許藉由光雕,呈現出「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架式,但是參觀民眾並不知道,光雕北門旁的圍籬內正好是北門城牆遺跡的P2試掘點,那些考古遺跡在北市府試掘後就遭到遺棄,遺址沒有妥善管理,任意讓這些文化財受到擾動,而且被丟棄了大量的酒瓶、垃圾,不知情的市民不過在垃圾堆旁麻痺式歡樂罷了!怎麼談欣賞古蹟與北門?又怎麼認識自己城市?

而「西區門戶計畫」的北門,在2017年7月又被消費剪綵一次,這一次是北門廣場,市府把原本應該是唭哩岸石的模擬城牆搞錯了,用進口黃砂岩偽造歷史,廣場解說牌東門和西門照片放錯置,簡直是要市民玩「大家來找碴」,更慘的是當初為了美化種植的植栽竟然已經奄奄一息,文化資產淪為政治剪綵工具,北門和種在一旁的樹如果能說話也要喊冤、怨阿!

2017年9月的北門廣場,新種植的植栽苟延殘喘。 圖/作者自攝
2017年9月的北門廣場,新種植的植栽苟延殘喘。 圖/作者自攝

北門甕牆遺址,坑洞為台北市政府試掘探坑,已經被丟滿垃圾,但因為一牆之隔,多數市民並不知道。 圖/作者自攝
北門甕牆遺址,坑洞為台北市政府試掘探坑,已經被丟滿垃圾,但因為一牆之隔,多數市民並不知道。 圖/作者自攝

北門甕牆遺址上方被丟棄酒瓶雜物,下方即為出土的城牆石。
 圖/作者自攝
北門甕牆遺址上方被丟棄酒瓶雜物,下方即為出土的城牆石。 圖/作者自攝

白晝之夜不會讓台北更有文化

看回今年台北市政府的「白晝之夜」也是非常荒謬,台北市政府不只是藝術總監及策展團隊維持原班人馬,活動口號也類似,主視覺也差不多,內容了無新意,其中「椰林電光寶藏」、「溫羅汀獨立寶藏」的展演路線更是諷刺。因為當代文化資產的觀念是區域型的、是群狀的保存,文化資產注重的是整體氛圍。

試問當市府文化局要在溫羅汀、台大耶林附近辦「白晝之夜」有想過如何維護這區域文化資產的完整性嗎?這個區塊擁有許多老屋、歷史,適合人文散步,可以講述文學歷史故事,文化財包含殷海光故居、俞大維故居、梁實秋故居、紫藤廬……等,更重要的是這些日式宿舍群是台北市民共同歷史記憶,同時也是台北市的生態跳島,對都市熱島效應的散熱、綠化、減碳都非常重要。為何台北市政府跟台大校方,不能積極將日本時代帝國大學最後一任文政部部長世良壽男、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台灣農業泰斗」許文富教授共同住過的老房子保留?而老是想都更,未來市府拿什麼文化資產辦「白晝之夜」?

2017年台北「白晝之夜」主視覺,與2016年雷同 圖/取自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2017年台北「白晝之夜」主視覺,與2016年雷同 圖/取自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2016年「白晝之夜」。 圖/取自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2016年「白晝之夜」。 圖/取自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

而「白晝之夜」夜宿紀州庵古蹟的同時,台北市政府有沒有想過已經瀕危接近倒塌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及呈現廢墟狀態的嘉禾新村?

——目前嘉禾新村內即使有部分被列為歷史建築,但是內部梁柱檜木梁柱遭盜,結構不佳,隨時可能因為颱風、地震而有更嚴重傷害。

因此我想告訴柯市長,還有沉醉在一次性小確幸的台北市民朋友,不是台北市辦一個一次性活動,冠上「白晝之夜」的名字,台北就會突然有文化起來, 因為這個城市不尊重自己歷史、文化、美學的歷史,已經很久很久了。

台北的「白晝之夜」應該回到認識城市的本質,維護好台北文化資產,尋找傳統文化當中屬於台灣特有的文化氣氛,想想市定古蹟艋舺青山宮(2013年火災)的暗訪遶境、大龍峒保安宮的放火獅,只要多一點點企劃、推廣,難道這不是有台灣味道的「白晝之夜」嗎?又何必把法國的「白晝之夜」名稱複製貼上呢?

2017年白晝之夜紀州庵舉辦夜宿古蹟活動,可是台北市的古蹟草山御賓館接近倒塌、嘉禾新村屋樑歪斜,夜宿北市古蹟其實很危險。 圖/取自夜宿紀州庵古蹟系列活動
2017年白晝之夜紀州庵舉辦夜宿古蹟活動,可是台北市的古蹟草山御賓館接近倒塌、嘉禾新村屋樑歪斜,夜宿北市古蹟其實很危險。 圖/取自夜宿紀州庵古蹟系列活動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