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裝舊酒?荒謬無心的台北大稻埕「無牆博物館」 | 蕭文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瓶裝舊酒?荒謬無心的台北大稻埕「無牆博物館」

最近台北市政府將過去飽受文化界批評的「城市博物館」,以「台北無圍牆博物館」的新名稱重新宣傳包裝。圖為2017年柯文哲臉書照片。 圖/取自柯文哲官方臉書
最近台北市政府將過去飽受文化界批評的「城市博物館」,以「台北無圍牆博物館」的新名稱重新宣傳包裝。圖為2017年柯文哲臉書照片。 圖/取自柯文哲官方臉書

最近台北市政府將過去飽受文化界批評的「城市博物館」,以「台北無圍牆博物館」的新名稱,找了藝術家以及各領域的名人重新宣傳包裝。其中「台北市無圍牆博物館~一日畫家初體驗」1的影片,邀請到城市速寫畫家鄭開翔描繪迪化街美麗的街景,來代言五大無圍牆博物館之一的「台北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有畫家、名人加持代言,雖乍看之下讓人耳目一新,但實質比對柯市長的都市計畫、文化保存政策上的各種所作所為,都與近年來「博物館學」強調保存社區特色背道而馳。有鑑於此,本文將針對台北市政府的「台北無圍牆博物館」進行評論,並聚焦在「台北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無圍牆博物館」不是新概念

何謂台北無圍牆博物館?根據柯文哲的說法,他的詮釋與定義是:「把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與特色街區,作整體的重新規劃。博物館不是蓋個房子把所有的東西放進去,而是以社區的方式呈現歷史的面貌,這才是城市博物館的真正意義。」

無圍牆博物館的提出,對於博物館學領域以外的人來說,初次聽聞可能會認為是台北市政府了不起的創意,但其實無圍牆博物館的想法,不是新概念,西方在幾十年前,就已出現戶外博物館一詞。

1960年代末期,博物館學者認為博物館應該擔負起社會使命,而過度且不當的開發,也導致許多生態與文化上的破壞,於是博物館學家呼籲人們重視人類與自然和人文環境,並開始出現「地方園區」的思維。到了1971年,法國學者率先使用「ecomuseum」一詞,很快地這樣的博物館思維推展到各地,風潮西風東漸,持續至今。

ecomuseum雖然沒有圍牆,但是社區參與,協助當地民眾找回自己的身分認同是重要的。民眾必須在地景中辨識出某些珍貴的元素,而這些元素構成了博物館的非櫥櫃式、非室內化的典藏品。這些典藏品物件原址,即是博物館的所在地,藏品毋須將其移至博物館主建築內,強調的是博物館社區化。

筆者認為,柯文哲提出的「無圍牆博物館」說法,其實近似西方的ecomuseum,只是ecomuseum在臺灣大多翻譯成「生活博物館」或是「生態博物館」。1996年陳水扁市長任內,學者堀込憲二教授與其妻郭中端教授,就已經在台北市北投提出「生活環境博物園區」的構想,這堪稱台北最早的ecomuseum案例,至今也有24年。因此,筆者認為無圍牆博物館只不過是換個名稱的行銷政績,本質上是換湯不換藥。

曾經幫畫家鄭開翔寫推薦序文的張柏舟教授描繪陳茂通故居,不過因為文資會判定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所以被拆除了。 圖/取自陳茂通宅守護影片
曾經幫畫家鄭開翔寫推薦序文的張柏舟教授描繪陳茂通故居,不過因為文資會判定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所以被拆除了。 圖/取自陳茂通宅守護影片

即將走入歷史的康定路街屋,畫家只能用畫筆幫它畫遺照。 圖/作者自攝
即將走入歷史的康定路街屋,畫家只能用畫筆幫它畫遺照。 圖/作者自攝

民眾不用花錢,不代表經營者不用花錢

柯文哲強調他的台北無圍牆博物館不賣門票,想逛就逛,好像很棒的樣子,但是無論名稱要叫「台北無圍牆博物館」或是「生活博物館」,博物館是否能寓教於樂,吸引人參觀、學習,都還是必須回到博物館的典藏品、展示、推廣及研究上。

換言之,這個乍看不用花門票的博物館,若要成功,是必須付出管理與維護典藏品品質的費用的。此外,也需要有人力投入,民眾不花門票,不代表公部門及私部門的經營者都不用花錢。然而,市長偏偏認為「古蹟保存要錢很麻煩」,這也註定他的台北無圍牆博物館處於先天不良的狀態。

找畫家行銷台北無圍牆博物館在策略上並沒有錯,因為歷史上也有不少畫家參與文化保存,但是柯文哲忘了不少城市速寫畫家所描繪的台北藝術地景,是因為他所屬的台北市文資會的不指定、不登錄文化資產,所以慘遭拆除,或是未來即將消失。

例如幫鄭開翔著作書籍《街屋台灣》寫推薦文的畫家張柏舟教授,他所描繪的陳茂通故居,位於城中博物館區內,就是這樣消失的。而另一個畫家認為具藝術價值者的街屋景點,是剛被台北市政府判不具文化價值的康定路與內江街街屋。它在文化資產上的意義類似剝皮寮,與艋舺開發息息相關,不過已經被解除文資列冊列管,未來建商可以想拆就拆。這表示,柯文哲的台北無圍牆博物館典藏品,未來只有一件又一件減少,變成乏善可陳的城市。

樂山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我愛迪化街」運動,攝於1988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樂山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我愛迪化街」運動,攝於1988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史學專家林衡道於大稻埕導覽,攝於1987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史學專家林衡道於大稻埕導覽,攝於1987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稻埕是文資前輩守護的成果

柯文哲市長能在迪化街高談台北無圍牆博物館,其實是文資前輩早期艱辛守護的成果。

臺灣在缺乏自我文化認同的狀況下,追求發大財、開大路、蓋高樓的想法不曾間斷。1977年迪化街部分居民與商家就透過市議員提出「迪化街變更寬度案」的都市更新計畫,希望藉此帶來更大的利益。開發派與保存派也因此針鋒相對,假若這個都市計畫真的執行,迪化街在1988年9月6日就被徵收拆屋了。

當時的台北市長是不怎麼愛古蹟的吳伯雄2,不過1988年報紙刊登了一則新聞,標題是「迪化街我們若不要,日本要!」內文描述日本人想將迪化街一磚一瓦的移築到日本去發展觀光,可能是因為媒體激起了捍衛中華文化、不可流落到日本人手上的民族情緒,吳伯雄才發言表示「迪化街永遠在台北!」

回顧過去大稻埕迪化街的文資保存過程萬分艱辛,能留下迪化街,樂山基金會、臺大城鄉所等民間團體功不可沒。例如樂山文教基金會舉辦迪化街導覽活動,希望引起民眾關注因屋主訴求執行都市計畫拓寬道路而拆除的迪化街,而剛當選的陳水扁市長也在1995年提出「迪化街地區再發展計畫」。

最初「迪化街地區再發展計畫」也因補償工具不足,遭遇強烈反抗,但是陳水扁在官民合作下集思廣益,價購部分老屋,解決交通、消防和生活還境問題,一起找出保存策略,後續政府劃定特定專用區提供容積移轉,迪化街才得以保存。柯文哲能拍攝的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影片,說是站在文史前輩與陳水扁的政績上也不為過。

柯文哲上月底PO出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宣傳影片,有關於蔣渭水歷史部分有許多錯誤。 圖/取自北市府影片
柯文哲上月底PO出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宣傳影片,有關於蔣渭水歷史部分有許多錯誤。 圖/取自北市府影片

臺灣民眾黨當年指控日本人販賣鴉片之電報。 圖/取自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官方臉書
臺灣民眾黨當年指控日本人販賣鴉片之電報。 圖/取自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官方臉書

錯誤解釋蔣渭水歷史的柯文哲

至於市府在大稻埕拍攝「台北市無圍牆博物館~一日畫家初體驗」是無可厚非,因為博物館本來就有教育推廣的工作;可議的是,缺乏歷史知識的柯市長自己擔任代言人,在影片末端「阿北講古」的橋段,柯文哲手指向永樂市場對街郵局(昔永樂町郵便局,今迪化街郵局),表示「這個地方就是蔣渭水發電報到國際聯盟,控訴日本人在台灣賣鴉片的郵局。」

但是歷史的事實是,1930年臺灣民眾黨向國際聯盟發出控訴日本政府「違背人道之罪行,亦違反國際公約」的電報,是蔣渭水利用元旦連假,要他的兒子蔣松輝赴北門郵便局發的。由於懂英文的主管已經下班,承辦的下屬不察,電報「偷渡」成功,才順利傳抵日內瓦國聯總部。柯文哲根本搞錯了。

這一部分歷史,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臉書曾清楚地說明,甚至2017年該份電報翻拍的史料,已由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轉贈一份給文化部,但台北市政府都沒有查證跟詢問。

蔣渭水跟迪化街的郵局(永樂町郵便局)關係其實是,他在昭和2年(1927)8月15日臺灣民眾黨大甲支部成立時,在此郵局發了「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賀電辭,目前郵局現址也有清楚的解說牌。

經常自比蔣渭水的柯文哲,這種錯誤並非可取。在此,筆者也試問:柯文哲若尊崇蔣渭水,為何北門郵局後面要蓋超高「雙子星」?北門郵局古蹟變成商場,要如何讓居民感受北門周遭的文化意義?這個「台灣版JP Tower」能不能趁早回頭,趕快停止呢?

歷史建築李臨秋故居驚傳被法拍,圖為發生財務危機的李臨秋故居內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歷史建築李臨秋故居驚傳被法拍,圖為發生財務危機的李臨秋故居內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李臨秋故居近年維護管理不佳,漏水嚴重、梁木腐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李臨秋故居近年維護管理不佳,漏水嚴重、梁木腐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瀕危的「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

無圍牆的博物館政策必須要結合地方的人、文、地、產、景;無圍牆的大稻埕博物館不能只有年貨大街。無圍牆博物館若要成功,市府仍需要投入人力與預算,當然也包含文化資產的各種所需。

筆者認為,目前的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仍屬於瀕危階段,例如大稻埕故事工坊,低度使用惹民怨,目前二、三樓層鮮少使用,非常浪費。市府局處缺乏文化資產觀念,冷氣位置安置不當,破壞街區景觀外觀,經在地公民檢舉才改善。試問,這樣的公部門如何當民間典範?

歷史建築「李臨秋故居」驚傳被法拍,主管機關也沒有動用優先購買權協助李家,還與曾捐贈5,000個戲偶給偶戲館的台原鬧出打對台。試問,這樣狀況外的文化局,如何協助大稻埕博物館的發展?

而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最嚴重的問題是,列冊追蹤的文資陸續被解編,有些甚至查無文資會解編紀錄,或是沒有進入文資大會,直接被現勘委員判定沒有文化資產價值。偏偏這些老屋都是在前朝歷任市長期間就已列冊追蹤的,例如中和紡織、延平北路金瑞山都已進入即將都更階段。這表示,未來的大稻埕勢必是一個空洞、沒什麼內容的無圍牆博物館。

無圍牆博物館絕對不是不用花一毛錢,若市府有心,回頭是岸,文化資產保存其實不麻煩,請提出潛力文化資產獎勵跟補償方案,共同找出文化資產的保存方法吧。

即將被都更的金瑞山洋樓樣貌,過去是列冊文資,目前查無審查資料。 圖/台北文資團體提供
即將被都更的金瑞山洋樓樣貌,過去是列冊文資,目前查無審查資料。 圖/台北文資團體提供

  • 柯市長在被糾正錯誤後自行下架。
  • 吳伯雄在1989年曾主張北門妨礙交通,要拆遷北門。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