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的台北探索館:文史資料錯誤百出,有待蔣市府解決 | 蕭文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指鹿為馬」的台北探索館:文史資料錯誤百出,有待蔣市府解決

2002年啟用的台北探索館當時對外宣稱是台灣第一座城市博物館,時至今日已經超過二十年。 圖/台北市政府、聯合報系資料照片;鳴人堂製圖
2002年啟用的台北探索館當時對外宣稱是台灣第一座城市博物館,時至今日已經超過二十年。 圖/台北市政府、聯合報系資料照片;鳴人堂製圖

2002年位於台北市政府府內台北探索館正式完工啟用,當時台北市政府對外宣稱那是台灣第一座城市博物館,時至今日已經超過二十年。這個博物館定位是介紹台北市各地區的文化和歷史,當台北市有外賓來訪、國小、幼兒園的校外教學也經常被安排至此處。

「博物館」給人的印象是知識傳遞的權威,且這個「博物館」位於號稱首都的台北,由市府官方經營,許多參觀者不疑有他,認為是認識台北文史教育的好地方,家長們也深信去博物館參觀不會變壞,樂於將家中兒童安排至此學習,甚至當志工。

我由於常常出沒在市府參加文化資產會議,會順便逛逛,有時候基於教學需求,也會帶學生、民眾前去參訪,不過觀看之後除了冷氣舒適適合避暑之外,對於展示的內容卻是驚訝到冷汗直流。

展示的水準只能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形容,因為該館許多展示是「烏龍踅桌」(oo-liông-se̍h-toh)胡亂騙人,也有部分是不恰當的詮釋。而對於經常有外賓及學童參訪的展館,這裡可以說是誤導視聽,還丟臉到國際。

圖為台北探索館開放給國小學童的小志工研習營。 圖/北市觀光傳播局提供
圖為台北探索館開放給國小學童的小志工研習營。 圖/北市觀光傳播局提供

台北市政府探索館對於內部陳設的解說錯誤百出當然自己也知情,因為我曾經當面告知,但是館方懶得全面調整修正,不予理會。在柯文哲市長任內,館方一度惱羞成怒,派出館員與警察全程監視我與民眾解說,最後在柯市長下台前勉強將部分修改。

然而花大錢增設修改內容之後,依然有許多舛訛,想必是市府所聘的「御用學者」,跟以文史賺錢的承包商都屬於酒囊飯桶之輩,為避免民眾再度被誤導,我決定將這些誤謬公布,請上任的蔣市長立即修正,避免誤導視聽,變成蔣市長講笑話的奇特現象。

台北探索館曾經鬧出的笑話有哪些?

過去台北市政府探索館的錯誤是把「馮京當馬涼」,在介紹清朝所築的台北城簡介中,談的是大南門(麗正門),可是圖案卻是誤植為東門。

台北探索館將東門的舊照放在大南門的解說上。 圖/作者提供
台北探索館將東門的舊照放在大南門的解說上。 圖/作者提供

當然市府探索館的荒唐,絕對不只有這一處,在解說一幅畫家倪蔣懷描繪保安宮附近的風景畫圖,竟然把台灣傳統宗教信仰的建築標示為「淡水教堂」,而此圖落款年代明明寫的是1934年,市府還能指鹿為馬,標示1936年,這種離譜的錯誤,連第一次來台北參訪的老外應該也看得出那不是"Church"。

市府魚目混珠當然還不只如此,不知是不是典藏品遭到「貍貓換太子」,就隨意拿了幾顆石頭混充有聚合狀結晶體的北投石,真是膽大包天。

另外台北探索館明明定位是介紹台北市,不知為何用大型輸出方式一棟典雅的建築物,偏偏那棟漂亮的舊建築是舊時的高雄市中山圖書館,位於高雄中正四路,該不會認為高雄也屬於台北市管轄的?

或許是這些離譜的內容惹得民眾捧腹大笑,柯文哲卸任前才又花錢,將上述荒謬處修正。

左:將倪蔣懷畫的大龍峒保安宮誤植為為淡水教堂,標示的1936年也與落款年代不符;中:真正的北投石有聚合狀結晶體,而市府展示的明顯是贗品;右:介紹台北歷史的探索博物館,卻展示一張毫無關係的高雄市立中山圖書館舊照片。 圖/作者提供;鳴人堂製圖
左:將倪蔣懷畫的大龍峒保安宮誤植為為淡水教堂,標示的1936年也與落款年代不符;中:真正的北投石有聚合狀結晶體,而市府展示的明顯是贗品;右:介紹台北歷史的探索博物館,卻展示一張毫無關係的高雄市立中山圖書館舊照片。 圖/作者提供;鳴人堂製圖

現在進行式的台北探索館鬧劇

雖然柯文哲任內將2022年花大錢舉辦的「城市博覽會」內容搬至台北探索館,調整了部分內容,蔣萬安市長上任後也微幅調整,但是台北探索館最大的問題是用人沒有專業,也不用心,所以問題依舊持續存在,也繼續讓人看笑話。

例如明明是介紹1709年(清康熙48年)陳賴章墾號在大台北地區拓墾,可是偏偏放上的圖片卻是日本時代鈴木勇進堂發行的明信片「射擊中的原住民」。由這張圖片的族群服飾推斷,圖片中的人物是台北沒有的排灣族原住民,當然跟陳賴章墾號毫無關係,試問台北市政府是在裝瘋賣傻嗎?

北市探索館介紹1949年(民國38年)已經是下野狀態的蔣介石來台,其當時身分是國民黨總裁,但是卻被寫成蔣總統,這是逢迎拍馬。

左:介紹陳賴章墾號的影像卻莫名其妙出現排灣族持槍照片;右:日本時代鈴木勇進堂發行的明信片「射擊中的原住民」。 圖/作者提供;鳴人堂製圖
左:介紹陳賴章墾號的影像卻莫名其妙出現排灣族持槍照片;右:日本時代鈴木勇進堂發行的明信片「射擊中的原住民」。 圖/作者提供;鳴人堂製圖

另外關於淡水紅毛城的解說更是奇妙,位置竟然是坐落在台北縣,可是台北縣在2010年12月25日就正式改制為直轄市並更名「新北市」,也就是台北市政府已經沿用錯誤訊息將近13年了,另外以荷蘭人為紅髮,所以稱之為淡水紅毛城,這說法雖非錯誤,但並不恰當。

因為在西班牙時期,這座城叫「聖多明哥城」,1664年荷蘭人命名為「安東尼堡」,1867年以後英國人稱之領事館。「紅毛」、「紅夷」是亞洲人用來形容西方人士,連日本人也這樣形容。

「紅毛人」固然可指荷蘭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葡萄牙人,當然也可以用來形容英國人,例如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在其《福建方言字典》的記錄「紅毛」(âng mô),其意專指英國人。所以對於淡水紅毛城名稱的解說應該要更細緻些。

台北探索館介紹淡水紅毛城的簡介,座落地點標示為台北縣淡水鎮。 圖/作者提供
台北探索館介紹淡水紅毛城的簡介,座落地點標示為台北縣淡水鎮。 圖/作者提供

探索館令人咋舌的介紹還有「城池的構造—踏道」,圖片註明台北城駐守沿著踏道上的階梯登上城垣,可是放的說明圖片是台南安平古堡,也就是熱蘭遮城,可是這個古城沒有留存「踏道」,這豈不是讓解說變成雞同鴨講嗎?

若是要介紹「踏道」,台灣少數有保留「踏道」的城池是位於高雄的鳳山縣舊城,圖片跟地理位置也要舉證清楚,才能使觀眾閱讀,而台北探索館到底是要介紹台北還是高雄呢?

而介紹城池中的樓,內容論及台北市五個城門(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北門),可是偏偏放一張恆春古城南門的照片,試問參觀者會看懂台北城嗎?

上:台北探索館介紹「城池的構造—踏道」,卻放上沒有留存踏道的台南安平古堡照片;下:介紹「城樓」還提及台北市五個城門,放的卻是恆春城照片。 圖/作者提供
上:台北探索館介紹「城池的構造—踏道」,卻放上沒有留存踏道的台南安平古堡照片;下:介紹「城樓」還提及台北市五個城門,放的卻是恆春城照片。 圖/作者提供

這個博物館還有一個荒謬錯誤就是搞不清楚古蹟制度,因為在北門的介紹是一級古蹟、龍山寺是二級古蹟,可是我國古蹟於1997年就取消三級制,所以不會有一級、二級、三級古蹟,而是改成古蹟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

台北探索館固然是觀傳局主管,不過台北市的市政是一體的,北市文化局也會安排貴賓前往探索館參觀。上述這26年前就應該修正的錯誤至今卻未修正,也說明了市府無論是文化局、觀傳局老早螺絲就鬆了。

我國古蹟於1997年就取消三級制,改成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龍山寺明明是國定古蹟,但市府卻誤植為二級古蹟。 圖/作者提供
我國古蹟於1997年就取消三級制,改成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龍山寺明明是國定古蹟,但市府卻誤植為二級古蹟。 圖/作者提供

探索館該如何改進

簡單走馬看花的巡視台北探索館,就可以發現諸多問題,有的解說雖然不是錯誤,但是過於簡化反而會製造誤導。

例如介紹北市木柵,過去為了設柵防番,需要有防禦建築,這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木柵地名的由來。但是卻放了一張諸羅縣志(嘉義)北香湖畔的「縣治圖」來代替,我想這樣的解說太過粗魯,也不專業。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艋舺(萬華)的詮釋上,用一艘仿造日月潭的「莽甲」(獨木舟)模型,讓群眾幻想北台灣的莽甲,那是不夠嚴謹的。因為文獻記載船隻造型本來就略有不同,這一方面的展示本來就需要專業的討論。

台北探索館展示內容的錯誤當然不只這些,我振筆疾書已經勞累,由於非市府相關顧問,也不是市府簽約廠商,就請市府先閉館請市府自己所聘的專家逐一檢討!撤換不良包商。

另外市府這些年來重開發、輕文化,許多北市歷史的痕跡都抹除了,如果有機會建議趁此次檢討,重新檢視探索館的典藏,重新規劃教育訓練,才不會被國際跟其他縣市看笑話。

台北探索館介紹先民在景美溪立「木柵」防番,但底圖卻使用諸羅縣志(嘉義)的縣治圖。 圖/作者提供;鳴人堂製圖
台北探索館介紹先民在景美溪立「木柵」防番,但底圖卻使用諸羅縣志(嘉義)的縣治圖。 圖/作者提供;鳴人堂製圖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