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落入中共統戰圈套,「戰略自主」引盟友批判已覆水難收 | 吳介聲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馬克宏落入中共統戰圈套,「戰略自主」引盟友批判已覆水難收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時的發言引起盟國諸多批評。 圖/歐新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時的發言引起盟國諸多批評。 圖/歐新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訪中之行,積極配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演出,背離歐盟與美國俄烏戰爭與台海關係一致立場,雖為法國企業簽下幾筆大單,卻因「見利忘義」惹惱國際盟友,付出被批評「出賣國格」的慘痛代價。

身為歐盟大國元首,馬克宏此行基本原則應是展現歐盟團結,說服習近平勸退俄國則是其一再誇言(或是天真?)的訴求,強調維持台海和平之歐美一致立場亦為關鍵,然而馬克宏不僅對這些重點全交了白卷,還被質疑跳進習近平擺明分化歐美的統戰圈套。

與其說馬克宏是在國內抗爭迭起、經濟困頓、民氣崩盤之下利令智昏,急著帶法國商務團找習近平談生意,不如說是因過度自大地執拗於「戴高樂路線」以及歐洲「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理念,繼而誤判情勢,低估輿論與盟友反彈力道,返歐之後只得急忙改口,表態歸隊。

馬克宏訪中返程在總統專機接受法國《世界報》(Le Monde)與《回聲報》(Les Echos),以及政治專業網媒Politico三家媒體訪問,以歐洲代言人之姿表示,歐洲不應成為美國附庸,要避免因為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大國衝突,重申其所樂道的「戰略自主」,不掩飾由法國來領導歐洲成為「第三強權」之企圖。

馬克宏表明激化台灣危機對歐洲沒好處,「更糟的是,歐洲人自認應該在這議題成為追隨者,隨著美國節奏和中國過度反應起舞。」針對歐洲戰略自主以及第三強權理念,馬克宏還說「我們不想被捲入兩大陣營對壘的邏輯」,如果美中兩端的壟斷加速,「我們」將會來不及也沒辦法為「我們的戰略自主」提供資金,勢必淪為附庸,現在如果有幾年時間來建設,「我們可以成為第三強權」。

圖為馬克宏拜訪廣州中山大學。 圖/美聯社
圖為馬克宏拜訪廣州中山大學。 圖/美聯社

中共官媒稱讚馬克宏「明智的決定」

馬克宏質疑「歐洲人」連「烏克蘭危機」都無法解決,怎會有辦法出面力挺台灣、反對中國亂來?馬克宏把俄國的單方侵略簡稱為「危機」,多次指稱「我們」、「歐洲人」為歐洲指點江山,毫不掩飾自認可以代表歐洲發言的「信心」,卻幾乎無視同往中國訪問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之堅定立場,身為歐盟文明大國的連任元首,這種急於討好中俄卻輕浮魯莽的表現實為離譜。

德國之聲》提醒,馬克宏的歐洲「戰略自主」追隨了中共的主張,例如最近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在《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訪問中,就重申「發展歐美關係不應以損害中歐關係為代價」,呼籲歐盟堅持戰略自主。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於4月13日分析指出,馬克宏所言當然讓中國政府開心,北京會認為這是歐洲遠離美國的跡象,例如中共官媒《中國日報》就稱讚馬克宏反映「反對新冷戰」立場,「將被證明是個明智的決定」。

對於此等訊息,Politico直言馬克宏顯然是呼應習近平「歐洲不應干涉台海議題」之主張。這段專訪於4月9日發表後,國際輿論批評如潮,這些指責除了來自歐美媒體與學界,更尷尬的是來自盟邦政要,盟友們不僅拒絕呼應馬克宏說法,抨擊力道還相當可觀。

在美國政壇,積極反共的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在4月9日馬克宏專訪刊登後迅即推文,以兩分多鐘自拍影片質疑馬克宏「到底是代表誰發聲」,美國也得搞清楚馬克宏說這些是代表法國?還是代表歐洲?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魯比歐自拍影片質疑馬克宏「到底是代表誰發聲」。 圖/美聯社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魯比歐自拍影片質疑馬克宏「到底是代表誰發聲」。 圖/美聯社

魯比歐問道,馬克宏說別捲進「不是我們自己的衝突」是代表誰發聲?「因為烏克蘭問題,我們納稅人在歐洲花了很多錢,然而我願支持,因我認為如此幫助盟友符合美國的國際利益。但是如果馬克宏這次是為歐洲發聲,覺得台灣問題不必在美國或中國選邊站,也許我們也可以不用選邊站。」「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上,你們自己解決烏克蘭和歐洲的問題吧。」

魯比歐強調,歐盟和法國的防禦非常依賴美國,「如果歐盟決定在衝突和防禦等問題支持馬克宏立場,正好可以讓美國省下很多錢。」

正於美國華府訪問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期期以為不可,迅速批評馬克宏為了北京巨額訂單「短視、圍著中國團團轉,不惜付出地緣政治代價,以求達到銷售目的。」並且譏諷「我無法明白『戰略自主』的概念,也許它實際上是說——朝自己膝蓋開一槍吧!」

不應乞求獨裁者協助歐洲和平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則直指盟友各國指望習近平伸手協助確保歐洲和平的荒謬性,發文強調「要求另一個獨裁者(習近平)幫助我們在歐洲確保和平?這將是一個比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更大的錯誤。」「我們不必中國的幫助就有能力保衛歐洲。我們不應該請求中國援助,而是應該展現我們的實力,向世界展示烏克蘭、歐洲和美國願意並且能夠確保歐陸的安全。這是我們應該發出的唯一信號。」

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則表示「我們從來沒做過美國的附庸,也沒有淪為附庸的危險。」並且批評馬克宏說法「令人遺憾」。4月13日佩斯托瑞斯在訪問非洲馬利途中,被德國媒體問及馬克宏發言爭議時指出「這種言論令人遺憾,不過我認為法國當局已經有些修正了。」

針對馬克宏發言爭議,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受訪時表示「這種言論令人遺憾,不過我認為法國當局已經有些修正了。」 圖/美聯社
針對馬克宏發言爭議,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受訪時表示「這種言論令人遺憾,不過我認為法國當局已經有些修正了。」 圖/美聯社

歐盟行政總部布魯塞爾則不免為馮德萊恩的主張與外交努力相形失色表示遺憾。在與馬克宏訪問中國之前,馮德萊恩演說表示「歐盟必須致力減少依賴中國的風險,但並不與中國市場脫鉤。」受到好評,以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之理解。

馬克宏結束訪中之後,隨即趕赴荷蘭進行國是訪問,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不好批評來客,但也婉轉表明立場,強調美國「不可或缺」,表示「倘若沒有美國支持,難以想像烏克蘭還能與俄羅斯頑抗至今。」

綜觀上述,僅只列舉幾樁政壇盟友批評,連日來國際輿論與學界更是一面倒地砲轟馬克宏誤判局勢,對解決經濟困境短視近利,對中共之威脅天真無知,重回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之老路,甚至危及盟友團結。於是4月12日馬克宏在荷蘭國是訪問中與荷蘭總理呂特共同記者會「改口」與「歸隊」,重申對台灣立場不變且和歐洲一致,主張維持台海現狀以及和平,雖仍表示做為美國盟友不必「成為附庸」放棄獨立思考,但也強調訪中行前已先與美國總統拜登交換意見,並沒跟美國翻臉。

然而馬克宏出格紀錄太多,此番再掀風浪,不論馬克宏如何改口,言已既出猶如覆水難收,此後歐洲盟友雖難再相信馬克宏,卻也因為馬克宏突兀演出激起危機意識,更強化與美國團結對抗中俄,這種後座力對習近平而言,恐是得不償失。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