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極發展無人水下載具,台灣能否跟進反制? | 王臻明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國積極發展無人水下載具,台灣能否跟進反制?

中國在2019年建國70週周年大閱兵中,展出的HSU001無人潛艇。 圖/美聯社
中國在2019年建國70週周年大閱兵中,展出的HSU001無人潛艇。 圖/美聯社

近來有幾則中國發展無人水下載具(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 UUV)的相關新聞,如媒體報導一份剛剛解密的文件透露,解放軍已著手發展具備攻擊能力的無人水下載具長達十年。其間還曾經在台灣海峽進行測試,除了成功偵測到發出敵方潛艦聲紋的水下模擬器,更自動接戰,順利發射魚雷摧毀目標。說明目前中國除了快速推出各種軍用無人機以外,對於發展無人水下載具的野心,也非一朝一夕,值得台灣特別注意。

無獨有偶,之前印尼漁夫在沿海作業時,撈到不明的無人水下載具,從外型來研判,很有可能是中國的海翼水下滑翔機。再加上之前中國曾數次在南海與太平洋海域,公開進行多款無人水下載具的自動航行測試,代表中國不只正在這個領域積極發展,還利用這種新裝備來蒐集水文資料與測繪海底地形。而且範圍並不侷限在台灣海峽與南海一帶,已開始向南延伸到印尼周邊海域的重要航道,例如:巽他海峽與望加錫海峽,尋找進出印度洋的安全航道。

逐漸崛起的無人水下載具

由於無人水下載具不需要操作人員,生產與操作成本大幅降低,作戰使用彈性極高,因此受到各國的青睞,紛紛投入相關研究。如美國海軍在2019年訂購四艘殺人鯨(Orca)無人潛艇,雖然該計畫仍然處於高度保密的狀態,性能諸元都未公開,但長度恐怕超過15公尺,屬於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而中國則在2019年的建國70週年大閱兵中,展出一款HSU001無人潛艇,以當天載運的軍用卡車大小來粗略估算,艇身長度應該超過五公尺。

從軍用的大型HSU001無人潛艇,到海翼這種外型類似魚雷的小型無動力水下滑翔機,可知中國近幾年推出過許多款無人水下載具。其研發單位從軍方、學術單位到民間公司,功能從水下作業、情報偵察、水文蒐集到攻擊作戰不等。以中國過去習慣以民間單位掩護軍事發展,強調軍民合用的情況來看,未來這些無人水下載具都將成為中國潛艦部隊的重要輔助兵力——平日蒐集洋流資料、繪製海底地形圖,戰時擔任偵察、哨戒工作,甚至負責佯攻、牽制任務。

美國海軍於2019年向波音訂購四4艘殺人鯨(Orca)無人潛艇。 圖/取自波音官網
美國海軍於2019年向波音訂購四4艘殺人鯨(Orca)無人潛艇。 圖/取自波音官網

不只潛艦國造,台灣也要發展無人水下載具

在這種發展情勢下,台灣也在殷切期盼多年的潛艦國造計畫展開後,傳出將一併發展無人水下載具的消息。這個名為「慧龍專案」的計畫,第一階段將以五年的時間為尺度,編列36億6830萬元,進行國造無人水下載具的研發工作。從目前的相關報導來看,軍方之所以要一併展開無人水下載具的發展計畫,最主要的目的在協助潛艦國造計畫,利用無人水下載具來測試國造潛艦上的各種偵蒐與作戰裝備,以確保這些次系統的性能合乎要求。

當然,在「慧龍專案」所生產的國造無人水下載具完成主要的工作後,應該也會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朝可以執行作戰任務的無人水下兵力發展。但與投注大量國防資源的中國相比,起步較晚的台灣可能難以追趕中國的腳步。特別是具備作戰能力的無人潛艇,除了要有聲納、魚雷等裝備,還需要極為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這都是台灣現階段較難自行研發的關鍵技術。不過國軍其實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台灣的無人水下載具不一定要扮演攻擊的角色。

在這種發展情勢下,台灣也在殷切期盼多年的潛艦國造計畫展開後,傳出將一併發展無人水下載具的消息,名為「慧龍專案」的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這種發展情勢下,台灣也在殷切期盼多年的潛艦國造計畫展開後,傳出將一併發展無人水下載具的消息,名為「慧龍專案」的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制中國龐大海軍:採取不對稱作戰

眾所皆知,台灣在面臨中國快速建立的龐大海軍艦隊威脅下,採取不對稱作戰的發展模式:選擇投資較便宜的反艦飛彈來反制,並分散於不同發射平台以分擔風險。在完成劍龍級潛艦的升級與購入岸射型魚叉反艦飛彈後,台灣將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空射、艦射、潛射、岸射魚叉反艦飛彈的國家。

加上自製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與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也早已安裝在海軍的主力作戰艦艇上,還研發岸射型的機動發射車,以做為國軍的最後殺手鐧。

岸射型反艦飛彈的最大優點,在於台灣本島是艘「永遠不會沉沒的母艦」,機動發射車移動迅速,便於藏匿,敵方難以獵殺。不過缺點是岸射型反艦飛彈需仰賴陸基對海搜索雷達提供敵艦的座標,而固定式的大型雷達站,絕對是敵方優先攻擊的目標。

目前海軍補救的方式,是採購機動式的對海搜索雷達車,並搭配無線資料鏈系統,可將機動式雷達車、反潛巡邏機或水面艦艇所獲得的敵情資訊,傳給作戰指揮中心,指揮官再依敵情狀況,下令包括岸射型反艦飛彈在內的各個單位,發動攻擊。

這樣的構想並不差,只是台灣在戰時可能會失去制空與制海優勢,空軍的戰機與反潛巡邏機將難以發揮海上偵巡的功能。主力水面艦艇為避免一開戰就被敵方殲滅,會依作戰計畫離開台灣附近海域,以進行戰力保存。而機動式雷達車在敵方戰機已擁有反輻射飛彈的情況下,恐怕只能斷斷續續開機,不斷轉移陣地以提高存活率。

等於這些友軍單位,在戰時都難以持續提供敵方艦艇的座標資料,讓半聾半瞎的岸射型反艦飛彈變得無用武之地,

面對這樣的問題,水下潛艦可能會是最可靠的作戰情報來源,因為最難以反制。不過潛艦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在戰時拿來擔任哨戒、搜索任務太過浪費。同時,台灣海峽的水深不夠,難以讓較大型的潛艦藏身,台灣雖然已開始進行潛艦國造計畫,但在短時間內可以運用的水下兵力依然稀少珍貴。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人水下載具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即使是沒有配備攻擊武器的無人水下載具,只要能搭載偵蒐系統,就能成為作戰利器。

圖為國造潛艦模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為國造潛艦模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水下作戰主力?把握發展無人水下載具

目前「慧龍專案」將搭載國造潛艦的偵蒐系統進行測試,代表這款國造無人水下載具,具備了一定的酬載能力。在完成階段性的測試任務以後,可以考慮換裝國造聲納系統,成為海軍岸射型反艦飛彈系統的水下耳目。

這個工作只要擁有簡單的自動操作系統,在偵察到可疑目標後,上浮到一定深度,伸出天線將資料傳回作戰指揮中心研判,不需要能自動接戰的人工智慧系統。同時巡邏監視的往復航線,也相對簡單固定,頗可一試。當然,聲納的偵蒐範圍不及水面雷達,但台灣需要緊盯的水道相對固定,中國的軍港位置與攻台艦隊可能集結的地點,大多都是已知的資訊。

台灣過去難以籌獲潛艦,飽受水下兵力貧弱之苦,好不容易終於踏出潛艦國造的第一步,更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全力發展無人水下載具。除了是為發展下一代潛艦做技術儲備,並擔任各種國造次系統的測試平台,更重要的是無人水下載具很有可能逐步取代傳統潛艦,成為未來水下作戰的主力,而且便宜又沒有傷亡的問題。

台灣目前掌握的技術,雖然難以跟先進國家相比,但能嘗試發展適合台灣海峽或自身作戰需求的系統,不必妄自菲薄。

海軍興建下一代飛彈巡防艦的計畫,進行得並不順利,已經延宕數年,媒體報導原因是中科院所發展的艦載雷達與聲納系統,並不符合海軍的要求。因此海軍的下一代飛彈巡防艦,很有可能會採購國外所生產的作戰系統,中科院將失去這個重要機會。

如果最後的發展真是如此,中科院或許可以考慮將發展的重心移至水下無人載具,因為這是國外短時間內不可能輸出的先進技術,卻是可以發揮不對稱作戰、以小搏大的重要關鍵武器。

圖為國造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塔江軍艦」於7月27日舉行交艦典禮。 圖片/軍聞社
圖為國造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塔江軍艦」於7月27日舉行交艦典禮。 圖片/軍聞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