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前進戰略能對抗中國威脅嗎?從遠征作戰隊到濱海作戰團的變革 | 王臻明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美國的前進戰略能對抗中國威脅嗎?從遠征作戰隊到濱海作戰團的變革

美軍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MLR)示意圖。 圖/U.S. MARINE
美軍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MLR)示意圖。 圖/U.S. MARINE

美國海軍陸戰隊日前在夏威夷編成首支的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MLR),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格(David Berger)上將在演說中表示,未來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巡防隊將採取「前進競爭(Campaigning Forward)」戰略,以更有效遏止中國的威脅。

伯格上將強調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這個概念下,將組成常駐部隊(Stand-in Force),與輪替的遠征部隊(Rotational Expeditionary Force)一起執行「複雜環境濱海作戰(LOCE)」與「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支援美國的海上「前進競爭」戰略。

這看起來似乎很抽象的戰略概念,仔細說起來並不複雜,可以從濱海作戰團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隊(MEU)的編制差異談起。

濱海作戰團與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隊差在哪裡?

濱海作戰團是由一個濱海戰鬥隊、一個濱海防空營與一個戰鬥支援營組成,人數約一千八百人左右。海軍陸戰隊遠征隊,則是由指揮單位,一個加強營,一個加強混合航空中隊,一個戰鬥支援營所組成,人數約兩千兩百人左右。

兩者的最大差異,原有的加強營變成一個略小於營級單位的濱海戰鬥隊,但新加入了反艦飛彈連。另外擁有空中攻擊能力的加強混合航空中隊,變成了守勢的濱海防空營。

未來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巡防隊將採取「前進競爭(Campaigning Forward)」戰略,以更有效遏止中國的威脅。 圖/U.S. MARINE
未來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巡防隊將採取「前進競爭(Campaigning Forward)」戰略,以更有效遏止中國的威脅。 圖/U.S. MARINE

海軍陸戰隊在傳統上是一個攻勢軍種,專門用來從事最危險、傷亡率最高的兩棲登陸作戰;並在搶灘成功後,再持續作戰一段時間,向內陸方向推進,以鞏固灘頭堡。因此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隊,以士兵人數更多的加強營,來擔任攻擊箭頭,加強混合航空中隊的武裝攻擊直升機,提供空中密接火力支援,運輸直升機則可搭載士兵進行機降突擊。在砲兵與後勤支援下,組成一支能自己快速推進,發動陸、海、空攻擊的精銳部隊。這也是全球出現突發危機時,美國能立即調動的快速反應兵力。

相反地,濱海作戰團的作戰想定,是控制濱海地區的小型島嶼,並利用反艦飛彈來封鎖鄰近海域。濱海戰鬥隊的功用是在佔領小型島嶼以後,肅清島上的殘餘敵軍,並在接下來保護這座島嶼。濱海防空營則確保島嶼上空的安全,避免遭到敵方空襲,在有需要時當然也可以封鎖周邊的空域。同時還將以「多領域作戰(Multi-Domain Operations)」的概念,擔任美軍的耳目。比如以無人機進行反潛作戰,或執行電戰干擾、情報蒐集、高超音速飛彈的導引工作。整體來說,濱海作戰團已轉變成能介入陸、海、空各領域的新型作戰單位。

換句話說,濱海作戰團將是未來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一支常駐性部隊,有人形容這是「以島制陸」,非常傳神地形容出這種戰術的特性。這也是反制中國反介入戰術的重要措施,因為濱海作戰團可能在平時,就與美國的盟邦合作,部署在特定島嶼上;或在爆發衝突時發動「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奪得敵方島嶼,並立即將這座島嶼變成新的前進基地,讓介入變成事實,提前一步破壞敵人的反介入作戰。這種主動在可能發生衝突的區域中,進行常態性部署的模式,是美軍未來「前進競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利用反艦飛彈來封鎖鄰近海域。濱海戰鬥隊的功用是在佔領小型島嶼以後,肅清島上的殘餘敵軍,並在接下來保護這座島嶼。 圖/U.S. MARINE
利用反艦飛彈來封鎖鄰近海域。濱海戰鬥隊的功用是在佔領小型島嶼以後,肅清島上的殘餘敵軍,並在接下來保護這座島嶼。 圖/U.S. MARINE

大國競爭:美國國防戰略新方向

美國海軍陸戰隊預計將編成三個濱海作戰團,所占的比例並不高。現有海軍陸戰隊遠征隊、遠征旅(MEB)與遠征軍(MEF)的編制,仍是主力骨幹。這些部隊除了會以輪駐的方式,部署到美國以外的地區,也常登上海軍的兩棲戰備艦隊(ARG),或再搭配護航的水面、水下兵力,組成遠征打擊群(ESG),與世界各地的美國盟邦進行聯合演習,嚇阻潛在的敵人不要妄動。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為這種不斷輪替的遠征部署,也是另一種的「前進競爭」戰略,將與常駐的濱海作戰隊互相配合,並輔助美國海軍,靈活運用。

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與海岸巡防隊會進行這樣的改革,主要是依循2018年所公布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NDS)。在這份報告中揭櫫反恐戰爭結束後,美國走向大國競爭的新方向,並提出「全球作業模式(Global Operating Model)」的新概念,以規範美軍部隊戰備部署的發展方向。

這涉及四個層面(Layers),包括接觸(Contact)、鈍化(Blunt)、增援(Surge)、國土(Homeland)。指的是戰前對敵國的接觸、情蒐與監控,衝突爆發時鈍化敵軍的前期攻勢,增援美軍部隊以擊敗敵人,最後是戰爭持續擴大時的國土防禦。

成立濱海作戰團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強化海軍陸戰隊在接觸層與鈍化層的作戰能力,在「前進競爭」的戰略下,進駐到敵國的周邊濱海地區,在平時就與敵方接觸。利用在各領域的情報能力、近距離監控與偵察,在雙方尚未陷入武裝衝突前,就先威懾敵人,使其不要輕舉妄動。

萬一這個方案失敗,最後仍兵戎相見,那在第一線的濱海作戰團,也能利用配備的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牽制並威脅敵方的進攻部隊,鈍化其攻勢,以待後續援軍抵達。換句話來說,濱海作戰團未來的任務就是擔任美軍的尖兵,緊貼在敵方周邊。

成立濱海作戰團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強化海軍陸戰隊在接觸層與鈍化層的作戰能力。 圖/U.S. Marine
成立濱海作戰團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強化海軍陸戰隊在接觸層與鈍化層的作戰能力。 圖/U.S. Marine

台灣國軍應借鑒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驗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面臨中國強大威脅的台灣,受到全世界關注。美國極力想要避免台海爆發軍事衝突,可以想見會在台灣周邊加強活動,以接觸層的概念來嚇阻中國。不只傳出陸續成立的濱海作戰團,有可能部署在台灣周邊屬於日本領土的島嶼上。

美國陸軍的多領域作戰隊,也將駐紮在台灣或菲律賓東方的島嶼中。美國海軍艦艇與空軍軍機屢屢以執行「自由航行」任務為名,通過台灣海峽,連海岸巡防隊都派出緝私艦,與台灣海巡署的巡護艦,低調進行相關訓練,這都是在執行「前進競爭」戰略。

無奈的是,台灣因為政治因素,無法正式與多數沒有邦交的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雖然美國國會多次在法案中以不具約束力的方式,建議美軍邀請國軍部隊參與二年一度的環太平洋演習,但美國政府都擔心會刺激中國,而遲遲沒有動作。這對台灣推動軍事改革,建構聯合作戰能力,都有不小的影響。

圖為去年4月美軍羅斯福號航艦在南海演習。 圖/取自羅斯福號臉書
圖為去年4月美軍羅斯福號航艦在南海演習。 圖/取自羅斯福號臉書

目前只能以務實的態度,推動極小規模的合作計畫,如美軍有少量的特戰教官,在台灣協助作戰訓練,或台灣派遣海軍陸戰隊的排級單位前往海外受訓。雖然有所幫助,但與聯合演習還是有一段很大的差距。

這種長期的困境,讓國軍的發展非常封閉,目前所進行的軍事改革,範圍極為有限,除了陸軍編成聯兵營的新嘗試外,大多停留在個人戰技與武器更新的細節層面。海軍陸戰隊、憲兵、陸軍特戰營的定位與改革方向都模糊不清。

借鑑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發展,是從國防戰略報告出發,依作戰需求調整編制與作戰定位,並修正戰術,在演習中進行測試,最後落實到武器裝備的採購。這種從上到下,徹底貫徹執行的態度,非常值得國軍學習。長期故步自封,最後可能會像俄羅斯一樣,到了戰場上才得到血腥的教訓。

海軍陸戰隊特勤隊員戰技操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軍陸戰隊特勤隊員戰技操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