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的真相:探討澎湖防禦前,正視國家實質威脅了嗎?
近來,澎湖的戰略地位因為媒體報導而持續獲得重視。但令人擔憂的是,在部分媒體的刻意誤導下,比起澎湖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的國家戰略方針,卻再次不見天日。
誠然,澎湖在本島防禦作戰中有不可否認的重要性,但衡諸兩岸軍力消長,現今放棄戰略先制打擊的中華民國,卻始終未能明確指出中共擴張之威脅,以至於無法有效發揮整體戰力。因此在探討澎湖防禦的重要性之前,若不先釐清中華民國所面臨之實質危險所在,恐將淪為失焦之議。
澎湖阻絕共軍海空活動自由
澎湖位於西部作戰區近海,自古即為戰略要衝,特別在過去運輸手段落後的狀況下,澎湖不僅是防禦據點,同時也可以是支援登台/陸部隊的前進基地。
但是隨著現代運輸技術的快速進步,澎湖做為支援前線的前哨基地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但對攻擊方來說,如果沒有先行壓制澎湖,那麼對於後續登陸梯隊以及在海上滯留的預備部隊來說,仍就是具有極大威脅的防禦據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在澎湖設有重要的港口和作戰據點,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台灣海峽的航行自由,雖然最後在美軍航艦部隊的空中優勢之下,日軍在澎湖所設立的作戰據點,並沒有成功發揮控制台灣海峽南部出入孔道的原始想定目的。同理可證,共軍攻擊台灣時是否先取澎湖,已經不是絕對性的作戰要件。
相反而言,以台澎金馬作戰責任區防禦作戰角色來說,澎湖更具價值的是,是其作為對共軍海空力量活動自由的阻絕據點。
特別是在現代岸基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之下,只要在澎湖配備最低足以自保的海空力量,並且建立完善的資料鏈傳輸系統,就可以讓澎湖變成現代化作戰中的海峽要塞,讓共軍船團在穿過海峽時,必須要面對側翼的持續威脅。而這也是目前中華民國國軍在澎湖實施防衛作戰的主要想定前提。
如果回歸到戰略根本來看,這代表中華民國國軍毫無疑問的是以共軍對抗作為建軍備戰前提,而在海島防禦作戰中,最重要的海空軍力量不能和陸軍放在同一天秤上進行比較。
但目前有許多評論者刻意將中華民國海空軍的重要性加以貶低,一味強調回歸所謂徵兵制大陸軍的落伍思想;一旦中華民國國家戰略未能明確化,且在一開始與共軍對抗時就陷入戰略盲區的話,對國家整體安全都不是好事。
雖然有許多自認對美國瞭如指掌的學者專家,大肆批評美國現今的戰略作為,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華民國播遷來台後,維持海峽兩岸軍事平衡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就是美國軍力在亞太的介入程度。
正視中華民國實質威脅之存在
現今澎湖在軍事戰略上的重要性,就是限縮共軍船團的攻擊動線,並且在共軍發起攻擊後,以其保有的海空反艦攻擊力量,持續對共軍側翼造成威脅。若以極端角度來說,如果中共分兵攻擊澎湖,在某個程度上也能作為分散主攻軸線動量的有效措施。
不過澎湖在中共攻擊下,能夠持續運作的時間必定相對有限;能在共軍打擊下存活並反擊,就是澎湖防衛的主要戰略目的。
中共海空力量在未來10年內將會達到絕對性的優勢,而有某些論點將在台海攻防作戰中和中共爆發武力衝突,視為一種不智的選擇,但此論點忽略了萬一中華民國落入中共手中後,所可能產生的種種悲慘後果。
以香港情況來看,對於一個不理性的政權而言,以消滅叛亂組織為名的戰爭必然陷入全面性的種族清洗和內亂鎮壓,屆時中華民國二千多萬軍民同胞的生命財產、乃至於經濟建設成果都將毀於一旦。這也是為何在不利的情況下,國軍仍需尋求不對稱戰爭的做法,嚇阻全面戰爭的發生。
澎湖在現代台海防禦作戰中固然有其軍事價值,但也非絕對關鍵,不論得與失都不代表作戰的最終結果。
許多錯誤論點對中共仍舊保持所謂的和平幻想,認為經濟成長的中國會逐漸走向更具理性、更能溝通,且更能接入世界秩序的道路。但從近10年的表現來看,中共從未放棄其對外勢力擴張的野心,也壓根不在乎所謂的和平。
對於中共能夠藉由經濟成長進而和平演變的可能性,已經是昨日黃花。更不用提還有論調以為和中共建立緊密的經濟交往,能夠產生某種程度的制衡效果。
在中共迫切危險脅的下中華民國,毫無疑問必須面對中共絕無可能改變的武力威脅,這也是中華民國國軍建軍備戰的主要目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中華民國不太可能跟亞太其他國家產生高強度的衝突,假想敵很明確。
中華民國全體軍民同胞都必須正視中共威脅的存在,而不是認為在大量的民間交流下,雙方的對峙與衝突就會消弭於無形。政府領導人及國軍高層也必須尋求真正有效的不對稱戰略戰術戰法,才能有效嚇阻中共的威嚇近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