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大對決」:戰車上的主動防禦系統將成主流趨勢? | 全球防衛雜誌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矛盾大對決」:戰車上的主動防禦系統將成主流趨勢?

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的AESA雷達和發射器。 圖/維基共享
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的AESA雷達和發射器。 圖/維基共享

當今不對稱戰場上先進的反戰車武器持續威脅著裝甲部隊,以俄烏戰爭為例,高威力、準確性的反裝甲武器大發神威,至截稿前為止,俄羅斯就損失一千多輛坦克與三千多輛裝甲車,更因此讓討論焦點突然轉移到反戰車飛彈、主力戰車無用論等,卻忘了軍事發展上的矛與盾永遠互有千秋,且不斷與時俱進。

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

早在2009年,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就發展出戰利品(Trophy)主動防禦系統(Active Protection System,以下簡稱APS),是由小型主動向位陣列雷達構成360度的偵測範圍,偵測到來襲的反戰車飛彈、火箭後發射少量的複數動能成型彈丸(Multiple 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 ,簡稱MEFP,其實也就是散彈),形成一個非常緊密、精確的方陣,瞄準來襲威脅加以擊毀。

從最一開始裝在梅卡瓦戰車上的Trophy HV,在歷次以巴衝突中實際作用保護了以色列戰車抵擋各式導引反戰車飛彈及無導引反戰車火箭的攻擊,近年更與美國知名國防工業公司李奧納多DRS公司(Leonardo DRS)合作,除了升級加裝了自動裝填系統,可為車體兩側的旋轉發射器自動補充彈藥,同時能即時偵測來襲砲彈飛彈火箭的方向與距離之外,同時整合反無人機系統。

安裝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的梅卡瓦MK4戰車。 圖/維基共享
安裝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的梅卡瓦MK4戰車。 圖/維基共享

戰利品(Trophy)系統可以分成四個功能,分別是:威脅偵測、威脅追蹤、主動防禦反制啟動以及威脅消除,也就是說,當雷達偵測到來襲的反戰車威脅時,電腦會分析其彈道、速度,除了計算發射MEFP摧毀飛彈的最佳時機之外,同時分析回推威脅來源,在主動防禦系統作用的同時,車組人員能迅速將敵方威脅來源加以摧毀。

戰利品(Trophy)由於摧毀來襲反戰車飛彈距離較遠,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反戰車高爆彈(High-explosive anti-tank warheads,HEAT)形式的金屬噴流貫穿機率,同時電腦偵測評估只會對威脅到安裝平台(不論是戰甲車或輕型車輛)的飛彈或火箭作反制,因此減少彈要消耗,延長保護時間。而非爆炸性的攔截方式將附帶傷害降到最低,戰車組員也能自行設定要啟動系統的方向,靈活應對戰場情況增加彈性,也避免誤傷伴隨的友軍步兵。

加裝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的以色列國防軍雌虎式步兵戰鬥車。 圖/維基共享
加裝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的以色列國防軍雌虎式步兵戰鬥車。 圖/維基共享

計算電腦除了可與戰車的作戰系統整合,將威脅來源即時傳送到作戰系統內,也能同時處理多個同方向或不同方向的來源威脅。而由於實戰經驗的加成,美國陸軍於2018年6月宣布採用Trophy裝備於其M1A2上做先期測試,並於2021年1月完成交付裝備四個裝甲旅的坦克。2021年11月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 Ltd.)與德國國防工業公司克勞斯-瑪菲.韋格曼 (Krauss-Maffei Wegmann,簡稱KMW)完成在德國豹2(Leopard2)戰車上的測試,預計2023年起安裝到德國國防軍的Leopard2A6/A7戰車上。

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目前計畫將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系統輕量化,並增加軟殺雷射干擾反制系統,可安裝在裝甲車上的Trophy MV,以及安裝在類似悍馬車上更低成本簡化版的Trophy LV都在測試中。

美國陸軍改良研發的M1A2 SEPV3戰車。 圖/U.S. Army Photo
美國陸軍改良研發的M1A2 SEPV3戰車。 圖/U.S. Army Photo

鐵拳主動防禦系統

除了以色列拉斐爾的「戰利品」(Trophy)系統之外,另外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IMI Systems的鐵拳(Iron Fist)APS,採用模組化設計,可適應各種平台從輕型多用途車到重型戰甲車。

鐵拳(Iron Fist)APS採用以色列拉達電子工業公司(RADA Electronic Industries, RADA)開發的AESA雷達和以色列埃里斯拉集團(Elisra Group)開發的紅外線探測器來感知來襲威脅,系統整體重量輕,當威脅靠近時,系統以發射小型爆炸物的方式,在距離車體數米距離引爆,以爆炸波摧毀或偏移來襲彈體,對於導引反戰車飛彈、無導引反戰車火箭、無導引反戰車砲、翼穩脫殼穿甲彈都能有效防護,由於產生的碎片極少,降低附帶傷害的風險。埃爾比特系統有限公司(Elbit Systems Ltd.)於2019年取得了以色列國防部的合約,在Eiton APC和D9裝甲推土機上安裝鐵拳(Iron Fist)APS,而荷蘭國防部也在2021年2月決定在其CV90步兵戰鬥車上安裝鐵拳(IronN Fist)APS。

鐵拳(Iron Fist)APS。 圖/維基共享
鐵拳(Iron Fist)APS。 圖/維基共享

俄羅斯與中國力圖自行研發

至於俄羅斯,則是在1977年宣稱成功發展出畫眉鳥(Drozd)APS,使用 24.5 GHz多普勒雷達來探測70 到700m/s飛行速度的來襲威脅,在七公尺的距離發射107mm口徑破片彈頭砲彈摧毀來襲威脅,畫眉鳥(Drozd)的缺點是只能保護砲塔前方60度的圓弧範圍,同時對周遭友軍步兵造成過多附帶傷害。

1980年代開始裝配於T-55主戰坦克上,於阿富汗戰爭中發揮些許作用。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的裝甲單位在格羅茲尼戰役受到各方向的RPG攻擊,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損失約兩百多輛裝甲車輛,科洛姆納工程設計局Kolomenskoye著手開發競技場(Arena)APS

裝在T55-AD戰車上的畫眉鳥(Drozd) APS。 圖/維基共享
裝在T55-AD戰車上的畫眉鳥(Drozd) APS。 圖/維基共享

此系統仍採用安裝在砲塔上方的多普勒雷達作為主要偵測方式,雷達能偵測270度範圍,50公尺距離的來襲威脅,系統在0.05秒內評估由22至26塊固定在砲塔周圍的攔截模組執行(依車型的不同而有差異),每個攔截模組的保護範圍約35至40度,發射後的攔截模組在距離來襲飛彈或火箭1.5公尺處引爆,以破片摧毀目標,附帶傷害範圍約為20至30公尺。攔截模組不會因為破片或子彈而引爆,且不會像被動反應裝甲一樣只能使用單次,同一方向的攻擊在攔截模組用完之前能抵擋數次的攻擊。

出口版本的競技場-E(Arena-E)APS則是縮小了雷達的體積並改良了攔截模組的安裝方式,同時提供360度全方位的保護,不過與原本的競技場(Arena)APS相同,對於攻頂飛彈及從建築物上方朝向戰車頂部發射的反戰車火箭並無保護作用。競技場(Arena)APS單價約三十萬美金,俄烏戰爭中似乎因為經費關係並沒有看到有裝備在俄羅斯戰車上,反而是以便宜的頂部柵欄來增加對攻頂飛彈的防禦。

另一個軍事大國——中國也發展自己的GL5 APS,由中國北方工業自主研發,偵測範圍是360度、距離一百公尺內上下20度的來襲主動防護系統威脅,由四個雷達構成的追蹤系統偵測到來襲威脅後,發射安裝於砲塔兩側類似煙霧彈發射器的攔截模組,在距離戰車7米處攔截反戰車飛彈或火箭,並於2017年測試成功。不過到目前為止,競技場(Arena)APS與GL5 APS尚未經歷實戰的驗證,且流出的相關資料及影片甚少。

由中國北方工業自主研發的GF-5 APS。 圖/維基共享
由中國北方工業自主研發的GF-5 APS。 圖/維基共享

俄烏戰爭作為觀察:化被動為主動

隨著科技的進步,戰車上的被動防護裝甲塊已經無法抵抗現今戰場上的威脅,俄烏戰爭中大量的裝甲車輛被先進的反戰車武器或大口徑砲兵火炮擊毀,未來的戰爭不能單方面以單獨裝備的性能戰力來評估,整體的偵測標定指揮攻擊的綜合戰力決定戰場的勝敗,俄烏戰爭是現成的實驗場,值得相關單位多多觀察研究。

一名正在發射AT4反戰車火箭筒的士兵。 圖/維基共享
一名正在發射AT4反戰車火箭筒的士兵。 圖/維基共享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