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吾之名》:女性的復仇是由男性成就,還是被男性牽引? | 吳思恩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以吾之名》:女性的復仇是由男性成就,還是被男性牽引?

《以吾之名》劇照。圖為女主角智友(韓韶禧飾)。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圖為女主角智友(韓韶禧飾)。 圖/Netflix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具有一定戲劇經驗的演員經常受限於「被定型」的問題,因此不少演員會嘗試挑戰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角色設定,以打破既定形象,開拓戲路。戲劇本身亦然,即使依循固定套路,透過雕琢細節、改變角色形象,依舊能有耳目一新的效果。然而,在這裡要思考的是,在「突破」的包裝下,我們是否仍被舊有框架制約?

以吾之名》(마이네임)是近日上架的Netflix原創韓劇,由《人性課外課》的導演金鎮民執導,敘述尹智友因父親被殺害,加入組織接受訓練,並以新名字「吳惠進」潛入警方成為臥底警察,試圖揭開真相為父親報仇。女主角智友由韓韶禧飾演,她為戲接受武術訓練,在劇中有不少精彩的武打戲,被喻為是其轉型之作,在劇情上也試圖給予非典型女性的設定。然而整體而言,或許劇中的智友從未脫離男性的制約,也未能找尋到自己真正的意志。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桎梏於男性的女打仔

智友的父親尹東訓參與幫派的事情曝光,使她在學校備受嘲諷與排擠,最終自行退學。她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面對失聯已久的父親,她從一開始的不解、擔憂逐漸轉變為怨恨。尹東訓在智友生日當天回家探望,卻意外遭人殺害,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拚死保護她。智友對於父親的死感到懊悔與憤怒,決定加入父親所屬的「東川派」。

從一開始智友努力的理由就不是因為自己,圍繞在她身旁的男性成為她成長的催化劑。首集即揭示了智友身處的世界是如何被男性與男性符碼包圍,她隻身一人催促警察辦案,進入幾乎被男性佔領的幫派,身心理都受到環境壓迫。在訓練的過程中幫派首腦崔武鎮告訴她:「力氣比不過別人,要攻擊要害,包括太陽穴、心口⋯⋯和生殖器官。」似乎暗示了陽剛架構能夠被打破。但是劇中角色成長的過程,即是尋求被男性認可的道路,必須被崔武鎮認同有殺人的勇氣,必須在肉搏戰中打贏所有男人等等。

在傳統觀念中,男性的身體素質比女性強大,也因此攻擊其最為自豪的一面才可能獲得尊重,當女性只在擅長於所謂的「女性優勢」時,經常不會獲得理解與掌聲。智友接受訓練、執行警務的過程中,因身處幾乎是男性的小團體,更加劇了如此困境。在這樣的劇情發展中,非自願地成為一位具強大生理力量的女性,真正地翻轉了她的困境嗎?又,這是否能代表女性角色突破男性制約?

智友原以為父親是被警察所殺,最後卻發現原來父親的身分是警察,被派到東川派臥底,而真兇正是崔武鎮。他收容她、訓練她勝過男性,到頭來原因即是解答,他是所有悲劇的開始,更加凸顯了尹氏父女的悲劇性與宿命性。

許多影視作品經常會出現雞肋的女性角色,不具有自身主體性,僅是為了完整、成就男性角色而存在。在《以吾之名》中,雖然可以說這些角色引導了智友成長,但不論是尹東訓、崔武鎮、警察夥伴全弼導都有各自獨立的角色性格,他們並不只是某人的附屬。反過來看,智友復仇的開始源自父親,不論是決定要透過法律處置崔武鎮或直接手刃殺父仇人,都是因為全弼導的影響,而整個復仇、間諜過程更是崔武鎮一手導出的大戲。當智友在茁壯的同時,卻也循著這些人的殘影前行。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名字背後的價值認同

「名字」在本劇具有重要的意義,智友與尹東訓都擁有至少兩個名字,代表了他們的不同身分與信仰。在戲劇裡不乏遊走黑白兩道的角色,這些人保有「自我」地穿梭於兩個世界,並從中獲利。對智友與尹東訓來說,他們不是以一個身分來回兩個世界,而是以兩個身分匍匐於兩個世界,於是,他們必須面對無人能訴說的寂寞。

不同的名字除了避免臥底身份曝光之外,更代表了明確的身分切換。而名字與身分的課題在尹智友目睹父親死亡之前,便被迫開始。退學那天,智友拆下了校服上的名牌,告別了再也回不去的校園生活,甚至也代表放棄作為尹東訓的女兒,因為這個名字是父親給的,姓氏繼承了父親的假名。在尚未理解事情全貌之前,她已經先一步拋下了父親臥底時光中最快樂的一切,徒留對父親的咒罵與告別。

後來她成為「吳惠進」,這是一個極為矛盾的身分,她是一個憎恨警察的警察,從她與毒品搜查隊組長車奇浩的對話中便可以看出她的內心與外在表現呈現極大落差,一方面必須抓住毒販,視幫派成員性命如草芥,心裡卻是效忠於東川派,如此矛盾增加了劇情的可看性,也使得真相揭露時,更加衝擊人心。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本劇原名直譯為「我的名字」,從這裡就能看出伴隨著名字帶來的價值認同疑問,最終智友帶著自己真正的名字,為父親報仇,但她是否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信仰?這個費盡千辛萬苦才尋得的名字,能否覆蓋過去種種拉扯帶來的傷口都還未可知。

了解自己必須透過長時間的自我對話,當人們經歷了為他人而活的年少歲月後,連為自己而活都成了必須努力的事情,真正地「以吾之名」並非完成了所有「為了他人」的事情後便可以做到,多的是復仇、昭雪之後便失去了生命意義的人。

智友的三個名字、三個身分或許也能看作我們人生中不同時期、不同信仰的自己,可能是被他人形塑的價值觀,可能經歷過必須偽裝才得以存活的抑鬱,也有人最後能在許多他人給的想法中,抽絲剝繭,捻出真正的自我。

小結

綜觀來看,《以吾之名》最精彩的部分絕對是佔了劇情滿大部分的武打場面,演員動作扎實,運鏡及停頓之處都有效提高武打戲的刺激度與流暢度;在情感面也確實能說服觀眾,不論是父女之情、友誼與背叛、智友與全弼導的互相治癒,都有充分的情感建構,使得本片劇情雖然非特別新穎,但依舊能讓觀者走入其中。而在讚嘆精彩的武打戲之餘,或許也能思考的是,武打戲與女演員轉型之間有多強的連結,尋求認同的女性必須走過多少歧路。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以吾之名》劇照。 圖/Netflix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