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生獨木舟課落水失溫:論戶外活動「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最近一起意外引起廣大的民眾討論: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休閒管理系學生在興達港內港進行獨木舟課程,其中28人於海上划行因風浪造成落海。過程中除了系所助教協助學生脫困以外,而後海巡人員也加入救援行動,並在當(17)日中午12時許將學生全數救上岸,總計八人因失溫送醫觀察。
事件發生後,社群平台上出現自稱當事者的學生發文控訴,上課前兩天天氣預報已指出「寒流將至、下雨」等狀況,但經助教確認得到「照常上課」的回應。痛批老師罔顧學生安全,執意讓學生下水,以學生性命作為賭注,呼籲學校及老師給出交代。
這幾天有許多身稱是當事人的學生現聲說法,老師與學校也有對意外發出聲明。每個意外發生都有其原因,希望藉由這次事件討論讓意外不再只是意外,發揮「教學教案」效果,避免之後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冬天寒流來可以下水嗎?取決於你的裝備
這次造成新聞高度討論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寒流來襲但課程照樣進行,造成活動過程中有人落水失溫。依照天氣預報的狀況,當天早上的氣溫在14到18度之間,水溫約莫在23度左右,也就是說水溫其實比氣溫溫暖很多。
會造成失溫的原因,我們從新聞的畫面可以發現,主要是因為沒有一個學生穿著防寒衣,只有穿著救生衣,甚至有許多同學穿著短褲、夾腳拖等休閒服飾。如果今天不小心意外落水,身體在濕的情況下待在空氣中就會造成核心溫度迅速下降,產生高度的危險。
在為期一學期的獨木舟課程中,翻覆落水本應視為常態,這樣的狀況即便是在一般民眾的休閒體驗都非常常發生。我之前還在花蓮帶團當教練的時候,從獨木舟上跳入海中更是許多遊客必備的體驗。
也就是說,這次的主要問題並不是「為什麼寒流來還要下水」,而是「為什麼寒流來要下水卻連最基本的防寒防護都沒有?」
在歐洲國家,有更多時候天氣比台灣冷很多,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他們的水上活動蓬勃發展;有人在10度以下的溫度在激流划獨木舟,也有人在下雪的時候在湖裡航行。這是一種獨特的戶外體驗,前提是你的裝備夠齊全。
一個專業的獨木舟玩家,在下水前一定會事前做好資訊調查,並根據當時現場的氣溫、水溫、風速、風向、陣風去調整自身的裝備與活動行程。
- 不同厚度的防寒衣可以保暖身體
- 救生衣提供落水後的浮力
- 溯溪鞋讓搬動船隻時不容易滑倒
- 手套與帽子可以防曬或防寒
- 風衣外套可避免風將身體的熱能帶走
- 太陽眼鏡保護眼睛免於水面的波光粼粼
- 防水袋可以攜帶食物與水,甚至幫助翻舟復位
- 手套防止手指凍傷、刮傷
- 對講機讓前後的夥伴知道前方狀況
- 哨子可以緊急呼叫求援
- 手錶幫助注意活動行程的時間與調控
當然,學生並不太可能擁有全部的裝備,即便我已從事多年水上活動,也不可能把獨木舟、SUP、溯溪、衝浪、潛水等裝備全部買齊。因此課程中學校是否有提供裝備,或是有合作的廠商可以讓學生去租借,抑或是要求一定要準備充足才能下水,都能夠協助學生與老師避開可能產生的活動風險。
民眾的戶外知識,決定戶外活動的盛行程度
在眾多的討論中,有一位該系畢業的校友發表了他目前在教育現場的感受,節錄部分內容如下:
根據我個人在學校教學上的經驗,學校單位對這種戶外課程的開設其實都很有興趣,但是社會與論並沒有辦法去理解戶外活動的真實風險與控管。
以這次的新聞中有「寒流」、「遭浪打翻」、「失溫」等字眼,就自行腦補記憶中那些驚滔駭浪的畫面,在沒有查證真實場域現況以及根本不了解活動本質的新聞媒體用聳動的標題渲染,自然很容易造成社會大眾的撻伐,導致學校單位擔心輿論壓力,無法真正的讓學生深度的瞭解與學習。
其實這幾天有另外一起跟划獨木舟有關的事件:一位民眾將SUP(立式划槳)背上知名的百岳景點嘉明湖,並在湖中划行拍照,造成林務局與廣大山友譁然。
這位民眾其實是花蓮知名的戶外活動業者,工作即是帶團從事各種水上與登山活動。為了做這個挑戰,當事人表示他冬天都會在溪中游泳鍛鍊身體,本身也是開放水域的救生員,而且已經爬過嘉明湖68次,非常熟悉路況。我也認識這位教練,身體非常精實,戶外風險意識也很高。
你說這樣有準備與規劃訓練的教練,跟偶爾休閒玩水、一年只爬幾次百岳的民眾,誰比較容易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答案可能是「不一定」,但我相信前面這位教練更有可能在突發狀況時化險為夷,平安渡過難關。
避開戶外活動意外的解決之道:風險管理
去年發生的「虎豹潭事件」,大家是否記憶猶新?戶外活動公司在一個下午後雷陣雨的時間帶著一群學生進入山區,結果在撤退的時候選擇了一條極具風險的路線渡溪,造成八人被沖走,只有兩人自行脫困獲救。凸顯風險管理的重要。
這次事發意外高科大的課程叫做「獨木舟理論與實務」,此課程目的是為了輔導學生之後可以取得相關證照,也代表學生未來都有可能成為戶外活動業者與帶團教練。有鑑於此,更應該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風險管理」的能力。
在意外發生的前一週,氣象預報早早發布寒流將至,不管是上課學生或是授課老師,是否都有考量到課程當天的保暖與防寒準備?風險管理不僅只是去管理別人,更包含管理自己。
當我們都把風險外包給學校老師、家長、商業團教練、甚至是政府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意識到自己已將原本可以掌握在手中的「生命控制權」,交由其他人負責。當然這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而我們就必須去承擔選擇下可能產生的對應風險。
結語:做好準備,避免意外發生
一個事件的發生,的確會有很多要檢討的地方;一個意外的產生,也通常不會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在不對的時間點去從事有風險的事情,即便做好萬全準備都有可能發生意外,更何況準備不周全?
所有戶外活動都應該對應參與者的經驗、能力、裝備、年紀、人數等因素調整。很多時候,我們在活動上的「風險管理」只要有做好,理應可以避免各種意外發生。當我們都對自己的安全負責以後,台灣的戶外活動才能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