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珠/《迷航》:「烏坎事件」十年,不知航向何方的民主小船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何瑞珠/《迷航》:「烏坎事件」十年,不知航向何方的民主小船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民主是一艘根本不知自己要開到哪的汪洋中的小船嗎?江湖險惡,小船會迷路,還可能會被浪打翻——民主小船似乎經常在迷航?

電影一開始是一艘在暗夜中航行的漁船,片尾這艘船又出現了。長達三小時的《迷航》,其實拍攝了超過八年,導演看似採取壁上蒼蠅的靜觀方式,從頭到尾都沒有發聲,但從素材剪輯到呈現方式看來,烏坎人或許還在迷航,導演倒是很清楚,她究竟想呈現出什麼樣的烏坎民主之旅。

黑暗中的民主小船

烏坎是個位於廣東的漁村,早在電影拍攝前,烏坎村的土地就被村幹部盜賣七億多人民幣,但烏坎村民每戶只獲得人民幣500多元的補助,村民群情激憤,連續上訪抗爭超過兩年未果。直到2011年,一個抗爭領導者薛錦波被捕後在獄中暴斃,烈士捐軀引發村民更激烈的抗議,烏坎人與中國共產黨正面對決,甚至逼使共產黨讓步,讓烏坎村民經由民主投票選舉出自己的村幹部。

中國第一「民主村」的稱號,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記者前往拍攝,香港記者李哲昕也是其中之一。之後她屢次前往烏坎記錄烏坎民運的發展,但烏坎從一開始的群情激憤到就算得以選賢與能,卻延宕多年始終不能討回土地,再到當局更嚴厲的整肅,最後這部烏坎民運之旅,只能被命名為《迷航》。從片名開始,就預示了烏坎民運坎坷的發展與後果。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電影分上下兩部,氛圍不同。上半部是慷慨激昂的抗爭,以及在中外媒體鎂光燈的包圍下,罕見的共產中國小漁村竟然能民主投票的過程,村民們對投票充滿期待,也期望新選出來的村幹部能替他們討回公道。電影上半部情緒激昂,讓人以為民主投票真能帶來正義。

下半部是選舉過後,年復一年,村幹部們坦承,要向黨中央要回土地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直言要拖上數年,村民們數度感到不滿。此時這部紀錄片細緻描繪幾個村幹部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們顯然不是黨中央鬥爭的對手,村幹部們稍後各自被指控收賄,是否有收賄並不十分明朗,因為共產黨很會抹黑異議份子。

不過村幹部們似乎也不全然出於無私,畢竟他們也想藉由當選幹部而獲得權力和關注,有個村幹部因此得以申請政治庇護流亡到美國。新興的民主政治脆弱無比,因為眾人七嘴八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要維權,中共甚至不需要出手,只要拖延,這些人就可能窩裡反,因為民主本來就可能是一團亂。

導演始終維持她冷靜的鏡頭讓這些村幹部們暢所欲言,但當局最終對所有的村幹部出手,指控一群村幹部收賄後,把他們全都判了刑,就連逃到海外的幹部,他的親人也被判刑了。烏坎村民們雖然再度上街抗議,最終還是被武警鎮壓,超過十年的烏坎民運一度曾讓人燃起希望,最終村民們依舊沒能討回土地或賠償金,只能在黑暗中航向晦暗不明。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紀錄片沒說的事

電影沒告訴我們的是,烏坎村的地方官盜賣土地案並非單一個案。烏坎抗爭後,烏坎附近的幾個村落也都有類似的土地抗爭,甚至連遠至吉林省也有類似的爭議。中國社科院更坦言,中國90年代的農村重大案件,65%是侵佔土地爭議。換言之,烏坎只是冰山一角,在全中國可能到處都有類似的案件。

電影沒說明的另一點是,土地是賣給香港建商,整部片看到農民們爭取的只是補償金,但到底這開發案是否經過環評,又會對他們的農地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些比較長遠的土地友善規劃,似乎在村民的想像之外,當村民還只是在溫飽間掙扎時,好像也很難要求他們對自己的土地有更環保的規劃和遠見。

也就是說,整個民運是否起源於500人民幣補償金太少?那到底要多少村民才會滿足?有足夠的補償金,就不用管這項土地開發案對這個村子的長遠影響?若民主政治植基於一群只在乎錢的村民,有可能想出更有遠見的規劃嗎?

不過《迷航》倒是細緻描繪了,想在共產黨的國度裡爭取正義幾乎是緣木求魚。選舉不是萬靈丹,選賢與能之後也無法確定這些被選出來的幹部們,是否真的猶如他們所聲稱的,能為人民謀福利:一個小漁村選出來的幾個村幹部,真的有能耐對抗共產黨這樣一頭國家巨獸?

共產黨以複雜的官僚體系當推託的藉口,幾年過去後,村民的耐力和精力全都耗盡,共產黨只要坐等窩裡反,就能輕易摧毀這個自發的民主運動。烏坎村仍只在牙牙學語的民主政治,實在無法對抗共黨國家機器,村民還要顧溫飽,也無法永遠持續同樣的動力,最終烏坎的民運被徹底摧毀。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迷航》劇照。 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難以一言以蔽之

李哲昕盡量保持原音,也給每位村幹部夠多的篇幅,讓觀眾試圖理解他們。然而,這長達超過十年,早在電影還沒開拍之前就已開始的抗爭,過程脆弱且混亂,到底能讓外人理解多少?《迷航》盡量不解釋也不選邊站的旁觀者態度,並沒有提供更多的理解,只透露出烏坎民運的難以一言以蔽之。

活躍的村幹部莊烈宏流亡紐約後,他一度在紐約的川普大樓外舉牌抗議想告洋狀,不過當外國人問莊烈宏,「這到底是什麼事件?」他只能詞不達意地重複著,「烏坎,在中國,非常糟」。到底烏坎有多糟?到底烏坎人有多少委屈?這部長達三小時的紀錄片只能給個縮影,如同莊烈宏因為英文有限,也無法向疑惑的外國人解釋。

電影中的外國記者除了紐約時報和BBC之類的國際媒體,最多的記者來自香港,因為中共給予烏坎村自由投票,所以香港人看到自己的倒影嗎?香港導演雖然在電影中一言不發,但她選擇這個題材本身就已經在發言了,烏坎對路過川普大樓的紐約客的確彷如不可解的天書,但對香港人而言,可能是知其情,哀矜而勿喜吧。

(※ 第12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4月30日至5月9日在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盛大展映,完整資訊詳參放映場次表。)

  • 文:何瑞珠,紐約大學電影理論研究所碩士,曾任第一屆台北電影節國際影展策展人,台北電影節評審,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評審。現任國際新聞編譯。影評散見各式媒體。台灣影評人協會成員。
  • 更多TIDF:FBIGWeb

▲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即將開展!(點圖前往)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