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男栿《In the Same Breath》:疫情一周年,我們將留下怎樣的歷史? | 彭紹宇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王男栿《In the Same Breath》:疫情一周年,我們將留下怎樣的歷史?

今年日舞影展,有一部全球首映的紀錄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美籍華裔導演王男栿拍攝新冠肺炎的作品《In the Same Breath》。 圖/美聯社
今年日舞影展,有一部全球首映的紀錄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美籍華裔導演王男栿拍攝新冠肺炎的作品《In the Same Breath》。 圖/美聯社

2021年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照常在1月中開幕,然而這次不像以往電影人齊聚猶他州日舞度假村,因肺炎疫情持續未見好轉,今年影展也全體移至線上舉行。其中有一部全球首映的紀錄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美籍華裔導演王男栿拍攝新冠肺炎的作品《In the Same Breath》。

王男栿導演2019年的作品《獨生之國》(One Child Nation),探討中國一胎化政策對一代中國社會與家庭的影響,也獲得當年日舞影展的紀錄片類評審團大獎,這次新作同樣以中國議題為軸,風格一如過往真實,批判力道猛烈。

同一個呼吸下的兩種面貌

2020年1月,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爆發第一起病例。事實上,病毒早在2019年12月就出現端倪,許多人無故喘不過氣、咳嗽不止,但依舊不疑有他正常活動。當萬頭攢動的跨年慶祝晚會遍布武漢市區,病毒也正悄悄蔓延中。

正如許多人知道的,中國當局對疫情起初的回應是淡化和否認,甚至將幾名吹哨者粗暴噤聲。紀錄片中有許多這樣的畫面,多家電視台講出一模一樣的字句,如「八名散播謠言者被依法查處」、「人傳人機率低」、「疫情可防可控」,政令宣導在機器口吻之下一字不差。儘管我們都已知道中國媒體是政府的工具,此畫面依然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病毒傳染的速度像與時間賽跑,官方壓抑消息加上人民極度信任政府的後果,就是愈來愈多人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早該斬草除根的時機白白錯過,一天拖過一天,中國政府才宣布有「人傳人的風險」,然而此時武漢早已疫病猖獗,醫院負載過量,無力回天。

片中記錄下許多染病者的家屬面容,當他們敘述自己逝去的親人,是悲傷和憤怒。他們往往是來不及見上最後一面,送到醫院後便從此天人永別;又或者被眾多醫院拒收,只能在家裡無助等死。此時,中國仍專注於自己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民間混亂悲痛與中央開會時的一片祥瑞,成為極鮮明的對比。

紀錄片中,多家電視台講出一模一樣的字句。圖為《In the Same Breath》截圖。 圖/截自預告片
紀錄片中,多家電視台講出一模一樣的字句。圖為《In the Same Breath》截圖。 圖/截自預告片

中國當局對疫情起初的回應是淡化和否認,甚至將幾名吹哨者粗暴噤聲。圖為《In the Same Breath》截圖。 圖/截自預告片
中國當局對疫情起初的回應是淡化和否認,甚至將幾名吹哨者粗暴噤聲。圖為《In the Same Breath》截圖。 圖/截自預告片

災難後的歷史,該由誰詮釋?

災難後的歷史該由誰詮釋?正如導演在片中旁白所說:

當政府告訴我們該往哪看時,它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不要往哪看。
It’s clear to me now that where the government tells us to look, it is also telling us where not to look.

中國傾國家之力在疫情中大量拍攝宣傳紀錄片,以「抗疫英雄」和「康復者」的感人故事,試圖轉移人們焦點,掌控這場疫病的發言權,災難也彷彿成為不可多得的宣傳工具。那些本不必犧牲的病死者,那些自願進入疫區服務的醫護人員,頓時都變成鞏固愛國情操的鬥士。再加上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的正面評價,人們似乎忘記這場疫病其實是體制下的「人禍」。

看向現在,中國大力推廣的疫苗外交,也亟欲扭轉形象,令人不禁想問,我們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樣的歷史?

諷刺的是,其中一位受訪者這樣說,「要是有自由,或許就不會這樣了」;然而下一秒出現的畫面,是美國加州要求解開封城令的「Open California」抗議遊行。許多未戴口罩、手拿美國旗幟的抗議者,憤怒指控政府侵犯他們的自由,「我們與中國政府最大的差別就是自由,然而現在美國政府卻與共產黨做的事沒有兩樣。」其中一位抗議者說。

在美國,我們彷彿看見中國疫情的重演。官方宣布人傳人風險極低,沒有必要戴口罩,醫護人員戴口罩保護自己卻被警告,批評醫院應對措施者則被開除。直到第一位確診病人來到美國醫院門口,醫護人員才開始急忙地進行訓練——「就像空手進入火場,我們連怎麼救火都不知道。」

另一個紀錄片傳達的觀點,是關於醫護人員的心理創傷。全球死亡數突破200萬的當下,「死一人是悲劇,死千萬人只是個數字」,當眾人都對數字麻木時,必須知道每個數字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與家庭破碎,而身處前線的醫護者每日面臨這些痛苦掙扎後的死亡樣貌,所受的壓力絕非常人所能想像。

權威的失能,專家的失信,連帶著假新聞(misinformation)的傳播,我們都認為自己有能力辨別真偽,但下場是人們不是忙於抗疫,而是忙著對立。

《In the Same Breath》導演王男栿。 圖/美聯社
《In the Same Breath》導演王男栿。 圖/美聯社

虛心抗疫,而不是忙著對立

本片拍攝極為艱難,王男栿透過多位駐點武漢當地的攝影師,冒著風險採訪醫院高層、病人、醫護人員和居民,才使我們更接近一些事物的原貌。全片架構平衡,前半段以武漢為景,後半則將批判提升至另一層次——在中國成長的人對於政府深信不疑,在美國成長的人不信任政府。

這場民主與專制的對抗,兩者最後都付出極大代價,但比疫情更可怕的,是誰來篆刻歷史?人們稱讚專制,卻淡忘一切的肇因,也忽略其實案例數本身就該受質疑;另一邊,民主的脆弱反倒表露無遺,美國一向驕傲的分權體制,成了疫病失控的癥結。最終,悲劇的重蹈覆轍,都是沒有在前例中學習教訓。

片末,導演以魔幻手法地將一切倒流回源頭:如果中國官方在一開始就謹慎處理;如果美國政府在病毒尚未抵達國土前就準備充分;如果大家虛心抗疫,政治走開……那些被病毒折磨的上億人,痛苦死去的200萬人與因此破碎的無數家庭,都將不會發生。

最痛心的是,那終究是一場無法挽回的夢。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