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晢/重新製造江南案:《事件現場製造》如何探問台灣歷史隱藏的虛無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韋晢/重新製造江南案:《事件現場製造》如何探問台灣歷史隱藏的虛無

《事件現場製造》劇照。 圖/TIDF提供
《事件現場製造》劇照。 圖/TIDF提供

《事件現場製造》(The Making of Crime Scene)片如其名,關乎於「再現」或「建構」一個歷史上的犯罪場景。這起事件不是一般的犯罪現場,而是「江南案」——這場牽連竹聯幫、情報局,甚至於事後撼動蔣家政權、台美關係,針對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的刺殺行動。導演許哲瑜和編劇陳琬尹延續過去對影像技術與歷史記憶的關心,面對這起在台灣民主化歷史中有著多重定位的重要切點,揭露出更加「真實」卻也因此更「虛無」的面貌。

重建刺殺現場:歷史再現與武俠技術的相互交錯

由當年江南案槍手之一吳敦的訪談開展,《事件現場製造》拉出了兩條軸線,一是從吳敦以黑幫背景涉入台灣電影產業的「武製片」身份出發,為電影藝術進行反身性的解構;二是重現以3D掃描槍對刑事現場進行影像建構的過程,探討技術發展的界線。

吳敦早年時身為竹聯幫總護法,踏入蓬勃發展的台灣電影產業,名為製片主任,卻是與其他幫派械鬥、「軋演員」、收取保護費。如此經歷,使得吳敦不斷以武俠電影中的俠士自比,認為當年情報局尋找槍手,正是源於中國官員對「江湖」的想像,進而招募這些愛國、講道義、血氣方剛的黑幫人士幫助執行政治刺殺;而錯綜複雜的江南案就宛如一場戲,「你怎麼把它鋪排到開那一槍的效果?這就是戲劇嘛。」忠黨愛國卻被判刑,似乎使吳敦意識到了自己只是這齣戲裡的一個演員。

1991年1月,因江南案入獄的陳啟禮(右)與吳敦(左)假釋出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1年1月,因江南案入獄的陳啟禮(右)與吳敦(左)假釋出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比起單純呈現訪談鏡頭,或者順著受訪著的敘述穿插現成武俠電影資料畫面,《事件現場製造》只保留吳敦的人聲作為畫外音,並回到台製廠(台灣省電影製片廠,今台影文化城),讓武打演員穿上古裝、吊上鋼絲,重拍武俠電影。而許哲瑜的作法,卻抽離武俠片的一切風格元素,讓電影的幻術無法成立。

除了肉眼可見的鋼絲與懸吊手臂、被現代痕跡(椰子樹、電線桿、年久失修的佈景)入侵的仿古片廠,片中以兩顆環視現場的長時鏡頭呈現武俠片的飛身過招,比起透過快速剪輯拆解動作後重組,觀眾得以看到武打戲的全貌。打破第四道牆的操作,搭配著吳敦吐露幕後片廠與黑道糾葛的內幕,許哲瑜揭開電影的面紗、揭露其真面目:影像充滿著人為操作痕跡——因為不真實,而更加「真實」。

正是在同樣的鏡頭中,我們也看到了對於歷史事件的重演。飾演劉宜良的演員額頭上被紅色顏料畫上槍傷、倒臥在台製廠地上,兩個飾演殺手的年輕人騎上腳踏車離開犯罪現場。不過,單單是騎腳踏車離開這一舉動在片中就出現了三次,一次在第一顆長時鏡頭中,後兩次則出現在同一顆環視現場兩圈的長時鏡頭裡,演員甚至在後者直視鏡頭,連續兩次演出一模一樣的情景。

對於歷史的重演,一向是紀錄片中得以扮演重要情感功能,或者在形式上被重新挑戰的重要技法,《事件現場製造》裡取巧的演員調度,直接被安插在最虛假的武俠片重現畫面與廢棄片廠裡,不斷提醒著觀眾這是一個可以被挪用、可以再製、因此也可以欺騙的歷史重現。

《事件現場製造》劇照。 圖/TIDF提供
《事件現場製造》劇照。 圖/TIDF提供

「一場遊戲一場夢」:我們熟知的歷史都是「真實」的嗎?

在揭露虛幻技法以企及真實的同時,《事件現場製造》也關注以重建真實為使命的刑事辦案科技,挑戰其真實的表象,而揭露其實則為「建構」真實的性質。從開場的現場動畫重建開始,我們就經由突然站起的屍體、隨著訪談內容而調整位置的電腦模擬畫面,看到其中被人為操控的可能。

到了結尾處,拍攝團隊讓吳敦的人像重新透過3D掃描槍建模,然而,受限於頭髮與眼球的顏色無法被感測,電腦裡的立體影像成了缺少半邊頭顱、眼神空洞的詭異面具(正如中段被BB槍打碎的人偶)。攝影機穿過其破碎處,由其眼匡穿出,讓我們重新看到了開場時的屍體。經過不斷地放大,這個暗示著我們依舊得透過當事人的片面視角,觀看被建構之內容的影像,漸漸地只剩下模糊不清的像素。宛如《春光乍現》(Blow-Up)裡將殺人線索放大再放大,在自以為追尋真實的道路上,最後只剩下虛無。

片中最奇妙的段落,大概是許哲瑜讓演員扮演受訪的掃描人員,在迪斯可燈閃爍的KTV裡重現講解掃描技術的訪談內容(並且讓攝影機不聽使喚地拍下另一台攝影機的記錄過程)。這不僅僅是為了模擬出當年發生械鬥的西餐廳場景,因為當其中一位受訪者打開掃描槍後,彷彿進入另一個空間一般,人聲被抽去、影像不斷放大,畫面充斥著掃描槍的訊號燈,在與鏡子的層層反射下,旨在偵測並重建真實的掃描槍,竟成了製造虛幻效果的七彩霓虹燈。一旁還有喝醉的友人,歡唱著「這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於是,虛構的武俠片被剝去了偽裝而成為真實,以探究真實為目的的3D掃描技術,卻成了可以被輕易操縱的幻象。而在電影史和技術史的交會處,則是被反覆建構、重新論述的台灣歷史。當觸碰歷史創傷作為當代台灣紀錄片的重要題材、當呼籲運用科學鑑定以對歷史重新判決的聲音層出不窮,《事件現場製造》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實驗電影姿態,重新質問「真實」如何可能被建構,我們以為的「真實」,其實與各自帶著目的性的「戲劇」無異。這對於集體記憶經歷當權者長期競逐詮釋權,而已然高度政治化的台灣,無疑是挑釁的、卻也重要的提醒。

(※ 第13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於2022年5月6日至5月15日在國家影視聽中心、台北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盛大展映,完整資訊詳參放映場次表。)

《事件現場製造》劇照。 圖/TIDF提供
《事件現場製造》劇照。 圖/TIDF提供

  • 文:韋晢,現就讀台大心理系、社會系。曾參與第一屆金馬青少年電影團、第五屆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現為台灣影評人協會、臉書專頁金樹懶獎成員。
  • 更多TIDF:FBIGWeb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