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是保險公司,別只想花錢消災了事
政府不是保險公司 別只花錢消災了事
八仙塵爆一案,行政院長週二定調為「重大危難」,準備動用第二預備金75億;健保署也在同一時間宣布醫療費用代墊三個月。看著名嘴們一一上電視大罵政府第二預備金太晚發放,連主持人都說得慷慨激昂,言下之意,這些都是民眾納稅的錢,你有甚麼好猶豫的?
我的確無法得知政府的猶豫是因為顢頇無能或是謹慎小心,但是身為一個納稅人,看到政府隨著輿論搖擺失去判斷的準則,只為了不要再被「修理」而跟著理盲濫情,完全忽略該發揮的功能,這才是真正的「國難」臨頭。
首先,重大危難的定義模糊不清,亦無統一認定標準,不僅無法杜絕人治認定的疑慮,更容易被歸咎於政治操作而無法就事論事。此次是能究責的重大意外事件,與地震、風災不能等同視之。粉塵爆炸就跟舞台鷹架倒塌、煙火發放失敗導致的災難一樣,是「活動意外事故」,這些後續的賠償、訴訟都是冤有頭債有主,如果法官認定政府監督也有疏失,那麼可一併求償。這次粉塵爆炸事件超乎多數人的生命經驗,且燒燙傷也遠比一般受傷的復原之路更漫長痛苦,整體社會處於驚恐傷痛之中的情緒,更需要政府穩定民心、發展關鍵政策,因為政府能握有的資源、能發揮的功能,都是「錢」解決不了的關鍵大事!
來自四處的資源不斷,這些援手每一雙都彌足珍貴,政府最該做的是將這些手連結起來形成「安全網」,才能牢牢地將傷患接住、做家屬的強力後盾。目前75億預備金的初步規劃是給「醫療院所」,在「血汗醫護」的制度尚未改善、醫療用品採購制度弊端不斷的現況下,我實在難以信任珍貴的預備金資源,可以有效紓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壓力,也難以讓病患家屬「直接有感」。
舉例而言,這五六百位傷患基本資料是否已經完整建立?是否已經歸納出輕、中、重度等級?未來整合單位是哪個?這些身分可一併查出是否有低收入戶或特殊情況家庭,甚至可以列出各自私人投保資訊,確認第一時間急需要資金的優先順序,並確認各保險公司理賠情形是否完成,這也是未來對主辦單位集體求償的溝通清單。
應同步進行的是醫療單位資源調度與媒合,缺人的、缺料的、缺血的、缺車的...,這些資訊整合公開,不僅能注入其他地方政府的資源,也能媒合民間單位的捐贈、贊助甚至是捐款。例如醫美診所替傷患免費換藥的好意一片,但是該如何傳達到真正病患家屬的耳中?他們又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屬於「輕傷」,可以自行處理以便讓出醫療資源呢?
更細緻一點,政府更該照顧這些家屬的「生活瑣事」,從外地來的協助住宿交通,需要心理諮商的、燒燙傷照護知識的,這時候就應該開始逐步進行,因為家屬是傷患堅持求生的重要支持,如果家屬心理素質不強,又怎麼能度過未來的關鍵觀察時期?此外,統整國內專門協助燒燙傷的非營利組織資源,盤點北中南東的醫療資源,引導企業、個人捐款挹注到這些未來接手單位,如此才能有效的在政府監督之下,確保未來復健之路依舊有資源協助。
這些事項各有不同的主管單位負責,政府本應一頭拉起救難馬車,同步執行短中長期救助計畫,目前的現金與醫療物資都有企業陸續捐贈,台積電甚至承諾每人兩套量身訂做壓力衣,這些資源都無須再浪費75億的資源。目前規劃下放至「醫療院所」的預備金,又該如何聰明的用在刀口上呢?
民間資源與第一線的醫療救護人員跑了第一棒,政府應快速整合相關各部會趕緊將第二棒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規劃第三棒、第四棒…,這些青春年華的孩子們,仍舊必須面對就學、就業、謀生與復健的課題,現在就應該開始著手準備承接這些問題,預備金應該規劃能花10年、20年,陪著他們繼續無憂地打這一仗。
請大家督促政府動起來發揮功能,別讓政府只做「我們也做得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