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陳金鋒時代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的陳金鋒時代

1998年曼谷亞運,陳金鋒從南韓強投朴贊浩手中擊出全壘打,隔年加盟道奇隊展開旅外生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8年曼谷亞運,陳金鋒從南韓強投朴贊浩手中擊出全壘打,隔年加盟道奇隊展開旅外生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8年的曼谷,朴贊浩投出的球直接被送到球場外的停車場;2001年的天母,面對中村隼人的振臂一呼;2004年的雅典,上原浩治那個沒掉下來的指叉球;2007年的台中,達比修看著飛向中右外野的完美弧線,都已經是烙印在我們身上、無須再贅言的片段。而這些投手的名字,隨著一支支的全壘打,就成了我們記憶陳金鋒的方式。你總會憶起那時的你,在哪裡。

對我而言,那個名字是Bobby Seay,那支安打是支一壘安打。

2005年的美國國慶日,就在我完成口試,打包行李,準備告別美國、返回台灣的夏日,亂七八糟的房間裡充滿一箱箱待運的紙箱,還是打開著電腦的MLB TV,聽著Vin Scully爺爺的轉播,七局上半,沒有人出局、滿壘,道奇隊0:3落後,輪到投手的打擊,原本道奇隊總教練Jim Tracy已經換上左打的韓國打者崔熙燮準備代打,但洛磯隊順勢換上左投Bobby Seay,而崔熙燮連打擊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換上右打的陳金鋒來反制,纏鬥到第七個球,一個偏低的速球被他直接打回投手丘。是一支帶有兩分打點的安打!終於。站在一壘上的他,沒有棒打中村隼人的怒吼,但臉上微微顫抖悸動著的神情,卻是我從未見過的陳金鋒,這支安打,真的等了太久、太久了。

1999年1月5日陳金鋒加盟美國大聯盟道奇隊,正式開啟台灣選手赴美旋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9年1月5日陳金鋒加盟美國大聯盟道奇隊,正式開啟台灣選手赴美旋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2002年到2005年,Jim Tracy彷彿成了全台灣棒球迷的頭號公敵,台灣的球迷始終抱怨著他不願意給陳金鋒更多的機會,大概命中就是跟叫傑森的犯沖吧,同為外野手的Jayson Werth、Jason Grabowski、Jason Repko上場的機會就是比陳金鋒多的多。在那支「終於」的安打之前,他從2002到2004年,只有兩場大聯盟先發的機會,累積了14個打數(另有三次四壞球),沒有打出任何安打。就在打出生涯首安之後,隔天為自己掙來難得的先發機會,首打席也再揮出安打,但之後又恢復板凳與跑龍套的角色。2005年7月20日,代打面對曾經在1992年隨著教士隊小聯盟球隊來台訪問的Tim Worrell,吞下了三振,這也是陳金鋒大聯盟生涯的最後身影。2005年季中,王建民穿上了洋基隊的條紋球衣,季末,陳金鋒未再獲道奇隊續約,彷彿與王建民已完成了交接。

陳金鋒身穿道奇隊主場球衣進行打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金鋒身穿道奇隊主場球衣進行打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999年,陳金鋒踏上征途,那時的我,跟許多年輕球迷一樣,把進入運動媒體視為夢幻工作,一心踏上我的追夢之路,因緣際會成為緯來體育新聞翻譯外電的工讀生,在網路訊息還不是那麼發達與即時的年代,我和當時的長官文大培與主播廖士堯便想著如何追蹤報導陳金鋒的表現,好不容易找到USA Today是極少數刊載小聯盟1A的媒體網站,只能盯著陽春到不行的純文字網站一直按重新整理,只為了一張在晚間體育新聞秀出的陳金鋒戰報。後來,他那賽季在1A的聖伯納迪諾狂奔隊打出了道奇隊體系的小聯盟史上首次30轟30盜的紀錄,彷彿我也一點一滴地見證了這段歷史。2002年9月14日,他終於成為第一位升上大聯盟的台灣人。

台灣人在大聯盟的首轟是郭泓志打出來的,甚至曹錦輝都搶先陳金鋒一步,打出台灣選手在大聯盟的第一支安打。身為這個世代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打者,讓這些紀錄被兩個投手拿去,看似情何以堪,卻完美地反襯出那些年的陳金鋒在個人生涯與國家隊之間抉擇的偉大。

或許在某個平行宇宙裡,沒有「又是高志綱~~」的2003年亞錦賽,也就沒有雅典奧運可打,儘管就沒有了那支從上原浩治手上敲出的全壘打,但或許他在那個夏天就站穩道奇隊的外野,現在還在大聯盟領著千萬年薪的可能就是陳金鋒而不是Jayson Werth。但,那就不會是這個神樣的陳金鋒。

這幾天看著他代言的汽車廣告告別賽的宣傳影片,我總是邊看邊罵:「應該可以拍的更好吧!拜託!陳金鋒耶!」因為這些影片配不上我的陳金鋒。

但,又有什麼可以呢?

點圖看更多「再見‧陳金鋒」專題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