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點五步》:香港棒球電影?有唔搞錯?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熱血《點五步》:香港棒球電影?有唔搞錯?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棒球電影在台灣並不稀奇,但是香港棒球電影,這可就新鮮了。

《點五步》,就是一部這麼奇特的題材。片名看來奇怪,但其實就是「零點五步」、「半步」之意,也就是踏出的那頭半步,這意喻著一開始就決定了勝負的關鍵,而「點五步」的粵語發音恰好與香港「國罵」諧音。

1980年代,是台灣少棒風潮開始退燒的年代,但卻是香港華人少棒的起源。《點五步》就是根據1980年代香港第一支純華人少棒隊——沙燕隊,在全港比賽中擊敗日本人所組成的隊伍,最終奪得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冠軍的史實改編。但為了敘事需要,電影將主角們定位為熱血、青春的中學生,主要圍繞在兩位主角阿威與阿龍間的友情,怯懦的阿龍成長在阿威的庇蔭之下,但在阿威誤入歧途之後,為球隊挺身而出,接起王牌投手的任務,也逐漸肯定自我,最終在全港冠軍決賽,逆轉拿下了冠軍。儘管與KANO相同,都是敘說港台兩地殖民時期的棒球故事,但青春喜劇的惡作劇、青澀愛情、家庭變遷的橋段。倒更讓我想起慘綠青春的《九降風》。(延伸:鄉關何處?KANO與集體記憶

從開場雨傘運動的金鐘到象徵香港精神的獅子山,就不難想像本片的弦外之音。與《十年》、《香港三部曲》等「後雨傘」電影精神一致,但作為一部運動電影,該有的元素《點五步》其實也都具備了:熱血校長為其教育理念登高一呼,把放牛班的問題學生湊成了雜牌軍、練習時還是用報紙揉成的紙團、第一場比賽被台中少棒隊狂電,到最後戲劇性的冠軍戰,應有盡有。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但什麼是香港的本土,港英的美好昔日好在哪裡?其實電影本身沒有太多著墨,可見的1980年代符號或許就是當時流行音樂的卡帶、為中低收入戶建設的公共屋邨等等,但除此之外,幾乎付之闕如,誠如香港學者李峻嶸所認為的,這部片所欲販賣的本土與懷舊其實是空洞的,但透過一些符號連結,以及片中刻意將球隊成立時間推遲至1984年(實際為1982年),以呼應中英聯合聲明的年份,也就是確認香港將於1997年回歸中國。將中英聯合聲明視為美好年代的分水嶺,而沙燕傳奇就成了美好年代的最後印記,自1984年踏出的那「點五步」,將香港引導至今日的境地。

本片在2013年獲得香港電影發展基金的補助,但頭尾卻都以2014年的雨傘運動為背景,導演兼編劇陳志發的企圖是很明顯的,借棒球喻香港的美好年代是牽強的,陳志發也自知這一點,片中不斷強調那是場沒有幾個香港人知道、被遺忘的比賽,而且香港人對於棒球有多麼陌生,從片中還需要一段小動畫介紹棒球的基本規則就可略見一二。

說《點五步》販賣空洞熱血的評論所在多有,但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連棒球這麼與絕大多數香港人疏離的符號都能與港英、「美好昔日」、香港本土做連結,那麼不難想像反中、本土意識是何等強大滲入當前的香港社會的纖維裡了。

圖/甲上娛樂提供
圖/甲上娛樂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