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來生:沒有自我意識,連今生也談不上 | 范疇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論來生:沒有自我意識,連今生也談不上

來生存在嗎?你相信來生嗎? 圖/shutterstock
來生存在嗎?你相信來生嗎? 圖/shutterstock

你周圍有許多人相信人有來生,甚至於花時間、花錢「修來生」。年紀越大,這個傾向就越強;原因無它,一個是恐懼死亡,另一個就是對「今生」的失望。

「來生」有許多變種,例如相信人死後可投胎是一種,相信「輪迴」是一種,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或「天堂」(地獄)也是一種。人類文明七千年,從古埃及開始,對來生的信仰和企求就無所不在,從埃及的木乃伊、秦始皇的陵寢、各式的教堂和禮拜場所、原始部落的儀式,一直到台北市繁華街道上保留的廟宇神壇,都顯示了「來生」是一個如何頑固的跨文化概念或信仰。

越年輕,越需要澄清「來生」的概念

談這個和你有關係嗎?對40歲以下的人談來生,似乎沒什麼意思。今生還在奮鬥呢,談什麼來生?對30歲以下,還困在22-30K的人來說,談論來生更是個笑話,別人會以為這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的精神藉口、心理出路。

這裡要說的是,這不但和你有關係,而且和你的「今生」有絕大的關係;事實上,越年輕越有關係,如果你現在才20歲,那麼關係就更大了去了。

先和你說個故事。我有一對夫妻朋友,年紀嗎,不大不小,老早過了「而立之年」(30歲),剛剛邁入「不惑之年」(40歲),兩人都是高級打工仔,年薪加起來將近千萬。妻子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只要有她在的場合都笑聲一片,她的格言是「口袋裡有十塊錢就不會只花九塊錢就回家」。但有一陣子她陷入苦惱,因為,他的先生信上了「來生」,跟著一位密宗師父修行,不但把大量金錢供養師父,還鬧著要出家(後來真的告別職場雲遊了一年),因為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深刻感覺「今生」的一切都是虛的,因此決定把「今生」所有剩餘時間都用於修「來生」。

來生記得今生的事嗎?

某個機會下我和他聊天,只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覺得,你的來生,還會記得今生的事嗎?

他遲疑了很久才回答:「我也不肯定,或許記得,或許不記得吧。」

我接著問:「假設你在來生時,不記得今生的事,那麼你的來生和今生在大街上碰到的陌生人有什麼不一樣?」那時我們正坐在窗口喝咖啡,我指著馬路上來來去去的人說:「你沒有他的意識和經驗,他也沒有你的意識和經驗,你和他互相不認識,那麼,你的來生就是一個陌生的『他』,這種來生有什麼好追求的?」

朋友默然。我再接著問:「假設你在來生時記得今生的事,那麼你今晚回家睡一覺,明天醒來時還記得今天的事,那麼,『明天』就可以是你的『來生』,對不對?這麼容易的事情,還需要追求嗎?」

他接著默然。這道理再簡單不過:倘若覺得今生是空虛的,希望有機會在「來生」重新來過,以補今生之憾,那麼,如果來生對今生無記憶,那麼來生又與你何干?如果來生對今生有記憶,那麼今晚睡一覺明天就可以是來生;要重新做人、重來一生,明天就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須修行?

「有沒有來生」是個偽命題

談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下結論,「來生」就是一個軟弱的概念,至少是一個懶惰的概念;來生,頂多是一個用來逃避問題的方便法門,而「有沒有來生」則是個偽命題。真正的問題是,「自我意識」存不存在;沒有連續性、一貫性的自我意識,連「今生」都談不上,更不用談來生或前生。而一旦具有了連續性、一貫性的自我意識,你是因循苟且過日子還是打掉重練過日子,完全是你自己的決定。

如果你真的對「此生」如此的不滿意,根據以上的邏輯分析,寄望於來生僅僅是「自己騙自己」,那麼,剩下的結論只能有一個:如果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而又想做自己,只能將此生打掉重練。

今生做自己 打掉重練

這裡完全不否認,改變自己、打掉重練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通常,一個人得要經歷過極端痛苦的事件,諸如戰爭、喪親、重病、事業巨大失敗之類的事,才會產生打掉重練的念頭,然而事實上能夠具有真正打掉重練毅力和決心的人又是少數中的少數,這也間接說明了為什麼「來生」觀念的存在是如此的普遍,而一個不需要「來生」信仰就能健康過日子的人如此被妒羨、甚至被視為異端的原因。

這就是我說越年輕懂得這個道理越好,因為,越年輕就社會牽絆越少,打掉重練所需要的毅力和成本就越低,而隨著年紀增長,「社經地位」越高,打掉重練就越來越像奢侈品,最後,乾脆相信「來生」就一了百了了,一切的因循苟且也就舒坦了。

在今生做自己,首先需要強烈的自我意識,然後需要和那意識配套的意志力和毅力。至於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的做自己,坦白說,也有和運氣對賭的成份,因此願賭服輸的氣度也是要有的。

常聽到「頂天立地做人」這句話,但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我的理解是,不賴前世,不寄望來生,今生今世不自己騙自己,隨時準備打掉重練做真正的自己。若把這道理投射到社會、國家層面,那就是:不賴歷史,不寄望其他國家,客觀看清楚環境,不自己騙自己,敢於打掉舊框框、舊制度,重練新觀念。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