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希望聯盟與護家盟的兩難
臺灣的反同勢力近日凝聚形成「信心希望聯盟」。信望盟宣布參與立委選舉以來,做過最大的動作是啟動反同性婚姻的「保護家庭公投」,甚至有師長、輔導媽媽違法在國中小向學童宣導、請家長參與連署,導致教育部性平會決議發函重申希望學校遵守法規。這個從來沒關注過各種社會議題的聯盟浮出,似乎只是為了透過政治反同。
在相關議題上,信心希望聯盟的主要立場承襲自臺灣有名的反同團體護家盟,例如同性婚姻會毀壞家庭價值、同性伴侶領養不符小孩最佳利益等。然而,護家盟的某些論點有個有趣的特色:
- 那些論點支持的價值,幾乎只對護家盟有意義。
- 那些論點擔憂的損害之所以會存在,護家盟難辭其咎。
以「同性婚姻會毀壞家庭價值」來看。要討論這個疑慮是否言之有理,我們得先討論什麼是家庭價值,以及同性婚姻為什麼會毀壞家庭價值。一種直接了當的說法是:家庭價值就是「家庭必須奠基在一男一女的婚姻之上」,只要臺灣有任何不符合這個原則的家庭出現,臺灣的家庭價值就會受損。
然而,這樣一來回應也變得很簡單:除了護家盟,以及那些和護家盟有類似價值觀的人之外,其他人並不在乎這種「必須基於男女婚姻」的家庭價值,或者,並不認為自己家庭的價值,會因為出現了同性婚姻家庭,而受到損害。換句話說,若以「必須基於男女婚姻」來定義家庭價值,那麼,這種價值幾乎只有護家盟在乎,因此無法成為公共理由(public reason)來抗衡同志締結婚姻的權利。
要讓「家庭價值」成為公共理由,必須訴諸更具普遍性的價值,例如「幸福」。不管你是否贊同同性婚姻,都應該會在意自己和其他人是否幸福,並且支持以此為目的去調整社會制度。
反對同性婚姻的人曾經提出數據,指出在某個已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同性婚姻家庭的幸福指數比傳統家庭低落,並主張同性婚姻較不理想。假設該數據可靠,這可以作為反對同性婚姻的理由嗎?想想看,如果「在一個社會當中,若你生在由同性婚姻組成的家庭,那你家的幸福指數平均而言就注定比隔壁異性戀夫妻組成的家庭低落」,這會是因為什麼?在沒有進一步證據的情況下,最合理的推論就是這是因為社會瀰漫著對同性戀不友善的價值觀,使得同志及其家人的幸福受到歧視的威脅。
以上述觀點回首臺灣,在這個議題上,解決「幸福問題」的方法,並不是禁絕同性婚姻,而是想辦法消弭或對抗來自護家盟及其他保守人士的歧視。考慮至此,我們可能會反而主張:應該藉由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來宣示社會平等對待同志的決心。
根據上述討論,護家盟重視的「家庭價值」,在公共討論上難逃兩難:若「家庭價值」指的是「家庭必須由一男一女組成」,那這種價值幾乎只有護家盟及其支持者在乎;若「家庭價值」指的是「幸福」等一般家庭應該要實現,但同性婚姻家庭難以獲得的普遍價值,那問題也很可能來自社會上歧視同志的氛圍,在臺灣,此氛圍的具體展現,就是護家盟以及目前競逐立委選舉的「信心希望聯盟」。
還有許多反對同性婚姻的論點,可以用上面這個方法來分析。例如護家盟認為同性伴侶領養不符小孩最佳利益,然而「不符最佳利益」是指什麼?若指的是「會讓小孩提早接觸關於多元性別的知識和可能性」,那麼可能只有護家盟或者和護家盟有類似價值觀的人,會有這種擔憂。若指的是「可能會讓小孩在班上因為自己有兩個爸爸(媽媽)而遭到霸凌」,那麼,要阻止這類不正義的悲劇,我們該處理的是歧視,不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