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第一件事情是劃定敵人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溝通的第一件事情是劃定敵人

「劃定敵人」聽起來充滿敵意,但我們應該接受它,而且你也會發現對方有很多和你相似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就成為可能的橋樑,促成彼此的溝通。
 圖/取自天津飯氣功炮
「劃定敵人」聽起來充滿敵意,但我們應該接受它,而且你也會發現對方有很多和你相似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就成為可能的橋樑,促成彼此的溝通。 圖/取自天津飯氣功炮

其實我覺得,在網路上要有好的溝通,第一件事情是劃定敵人。

靠你不是來溝通的嗎?

在這樣想之前,你可以先考慮以下的分析:

有種情況是,對方的意見你完全都同意,這當然是可能出現的溝通處境,但在這種處境下,你大概不會需要特別花心思去想「接下來該怎麼辦」。接下來該怎麼辦很簡單,告訴對方你通通都同意就行了。你需要去想接下來該怎麼辦的處境,通常具有以下這些特色:

  • 你不同意對方。
  • 你需要讓他知道這件事。

並不是所有不同意都需要和當事人坦白,例如說,我相信有些人不滿意徐若瑄嫁給李雲峰,但怎麼說呢,如果有人因此特地跑去跟他們說,這也太那個了。同樣的道理適用於那些不喜歡別人偏好的自動筆芯品牌、鋼彈型號和性傾向的人。

反過來說,如果你需要讓對方知道你不同意他,你最好劃定敵人:讓他明確地知道你不同意的是他的主張當中的哪些部分。

「全部!我全部都不同意!」

數學家包洛斯(John Paulos)曾在一個討論語言哲學的脈絡裡說,你不可能從頭到尾背錯一篇文章,因為如果你真的從頭到尾都錯,那你就不是在背那篇文章了。我不同意包洛斯的說法,因為我們總是可以用當事人的意圖來判斷他是在背哪篇文章。不過我們有沒有可能全盤不同意某個人發表的論述呢?就算可能好了,發生的機會恐怕也很小。

例如,你可能不同意我在這篇文章裡做出的大部分敘述,但你可能不會不同意「有種情況是,對方的意見你完全都同意」這句出現在這篇文章裡的敘述。反過來說,若你是真真確確不同意我在這篇文章裡提到的所有陳述和意見,那我們可能要好好評估是否該開始一場很可能不會有進展的溝通,畢竟我們的差異實在太大。

在我的記憶中,幾乎沒有任何「兩個人對於彼此在某個議題上的意見全部都不同意」的經驗。不過問題在於有時候我們明明不在這麼極端的處境裡,卻要表現得像是在一樣,這就是我們這樣回應別人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通篇廢文!

沒有一個字是對的!

好啦,當然你可以說這些說法只是修辭,事實上表達的應該類似「我不同意這篇文章大部分的論點」。不過即便如此,也還不夠明確。至少沒有明確到能讓你順暢讓別人知道:你到底不同意什麼?為什麼不同意?

劃定敵人

美國駭客葛蘭翰(Paul Graham)曾寫過一篇文章〈How to Disagree〉討論你該怎麼反駁意見不同的人,這篇文章後來被改編成俗稱「嘴炮金字塔」的圖,即便在中文網路世界也流傳甚廣。

嘴炮金字塔。 圖/作者自製
嘴炮金字塔。 圖/作者自製

「嘴炮金字塔」擷取葛蘭翰在文章裡表列的七種回應方式,從最好到最爛一列排開,文章裡提及最棒的回應方式是「提出理由反對對方的主要論點」。這種做法有兩個重點:

你反對的是對方的主要論點(而不是對方的錯字、國際觀、競爭力或肥胖程度)。

你反對的方式是提出理由說明你為何不接受。

要實施葛蘭漢的策略,「劃定敵人」是必要前提:如果你不指出對方的主要論點是哪些,別人就無從判斷你提出的理由是否適用於你要討論的對象。

對於筆戰或溝通,我相信所有好的建議都包含了要求你設定好明確的敵人。例如心理學家拉普伯特(Anatol Rapoport)建議的討論規則能協助你改善討論氣氛、增加大家心平氣和的程度,他的初始要求就包括

  1. 用自己的語言清楚、生動、公平地重述對方的說法。
  2. 列出對方說法當中自己同意的部分。

而如果你無法區分自己到底是不同意對方言論當中的哪些部分,也自然無法不預設立場,以理由為單位去思考

「劃定敵人」聽起來充滿敵意,但我們應該接受它,就像我接受世界上就是會有人持有某些我無法接受的說法,而且,真的「劃定敵人」之後,你往往也會發現對方也有很多和你相似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就成為可能的橋樑,能讓你們溝通那些彼此有異議之處。

下次讀完一篇文章(例如這篇),試著在留言區寫一些「通篇廢文」之外的話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