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企業有天開出哲學職缺,哲學界能接招嗎?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若企業有天開出哲學職缺,哲學界能接招嗎?

圖/stocksnap
圖/stocksnap

哲學圈內外似乎有個共識,就是哲學教的並非謀生技能。除了學院內的教學研究機會以外,很少有明示需要哲學專長的工作職缺。先前某宮廟曾開出「哲學系畢業者優先」的解籤工作,但類似狀況確實很罕見。

「哲學系不是職業培訓所」這主張看來強而有力,但近年我收到一些工作邀約,讓我重新思考上述的「客觀論述」是否為主觀的刻板印象。而且是可以也應該破除的刻板印象。

企業管理的問題也是倫理問題

在這一年多內,有三位企業主先後邀請我幫他們解決一些管理上的「技術性問題」,或是至他們企業體任職,但均因不合於個人生涯規劃而婉謝了。我在與這些企業主討論其實際需求後,發現他們碰到的確是某種倫理問題,而且似乎只有哲學研究者能提供解決方案。

因為涉及企業經營實務,所以我無法明確描述他們的需求,但大致上分別是「公司內部的性別與世代衝突已經大到連老闆在其中都很尷尬」,「老式的師徒倫理觀念已經不合用,在採用新工作編制之後,需要一套新的團隊互動倫理觀」,以及「公司運作正常,但人員流動速度快到沒有中間階層,平均在職只有三個半月。」

問題雖然殊異,但這三家公司似乎都需要一個「倫理長」之類的角色,或至少是提供相關專案服務的業者。市場上的確有對應這些需求的現成服務:這三位企業主都曾找過企管顧問公司或由在職教育者提供協助,不過卻「藥石罔效」,看不到具體的成果,或是只拿到一疊沒人看得懂的報告。

他們需要一些更有效的道德解決方案,因為他們碰到的問題就是倫理問題,而這些問題由其他的專業者來處理。那哲學界(或更狹窄的倫理學門)就能處理這類問題嗎?

在大學課堂中,確實存在「企業倫理」或類似的職場專業倫理課程,不但有許多專常於此道的教師,相關的課本也是年年推出新版。因為大學體制的緣故,這類專業倫理課程通常由管院系所教師開授,頂多與哲學家「混編」推出課本,真正由專業倫理學教師開設的課程並不多。

這原因不難理解:商管專長的老師手中有大量的倫理個案,也相對瞭解業界的基本運作原理與法規,只要花時間讀點倫理學的東西,就能新開「企業倫理」之類的課程了。

相對來說,哲學系出身的倫理學教師通常不具備其他學門的基本知識,更對業界現況缺乏觀念(不像管院教師具備業界人脈),要踏入這行並成為權威,實在是不太容易。

不只是商管界,包括工業或農牧業等其他專業倫理領域也都有類似的問題。以「運動倫理」領域為例,體育圈出身的學者數量甚至是哲學系出身者的十倍以上。

專業倫理在大學中的「開課量」「教師量」上的比例差異,似乎也延伸到業界,提供相關倫理諮詢服務的,多半是企管出身的專家。這些專家在與倫理相關的服務上,似乎有點「鞭長莫及」的現象

前頭提到企業主之一,曾花了大錢找來國際知名企管顧問公司來解決管理困境,所得到的建議可總結為:「貴公司應重塑企業核心價值,但那會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

我說:「這說法相當哲學。」企業主表示:「嗯,而且是非常貴的哲學。」

企業顧問公司的天花板

若廣泛接觸業界對於相關服務的反饋,不難發現某些傳統企管顧問公司在涉及企業價值核心的部分,其分析表現會突然「轉弱」或變得相當空虛。其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價值論」是由演繹推理所建構的學門,但常人總誤以為憑經驗觀察歸納就能找到解答。

若這些企管顧問公司擁有倫理學或價值論專長的分析人員(通常只有哲學系會教價值論),相信在這一環就不會那麼弱,或只能故弄玄虛的講一些沒人聽得懂但看來很有道理的話。(擅長此道者可不限定是哲學系出身。)

除了價值理論,真正的應用倫理技術,恐怕也不是非哲學專長者能在看了幾本書的狀況下就「立刻參戰」。前面已經提到,教學端的企業倫理教師多非哲學專業出身,而在職場第一線提供倫理諮詢服務者,具哲學專長比例者更少。這會產生以下的三個問題:

第一,誤以為法律就是倫理,或是主張「法律是倫理的最低限度」,造成所有論述都指向「合法」就可以解決倫理問題。但就算合法,也還是有一堆倫理問題,你總聽過「一切合法,但社會觀感不佳」這樣的話吧?

但因為誤認「法律等於倫理」,許多企業總以為做到合法就是「正確」,然後對於外界的反彈、抵制大惑不解。這若非被顧問公司「害到」,就是遮著眼睛裝成不懂人情事理。

企業的法遵部分,應該交由法務部門處理,或找律師與法律顧問解決,而倫理部分的問題,還是應該尋求倫理學、性別研究,或文化分析的專材來解決。

第二,就算是「企業倫理」專才,恐怕也不太會處理現實倫理問題。只要看過國內專業倫理競賽或處理個案的結果報告書,不難發現多數人都照抄國外的SOP,以為流程跑過一次,就萬事OK,功德無量。

但倫理學的議題辨證相當複雜,就算是名門教授也常會有推理漏洞,別說是看過幾本書,拿著一張表就在那操作的從業人員了。倫理諮商或諮詢目前沒有專業認證,也就會有這種難以保證品質的狀況。

第三,是客戶和業者都以為「針對問題找到答案」是專業倫理服務的主要目標,卻不知道道德行動或倫理思辯(或專業倫理「服務」)的真正目標是要讓相關當事人「接下來能過得更好」。不管是內在思想上或外在行動上,都能有更好的表現。

所以如果企業主想的是「我們公司現在有一個倫理問題,我花個幾萬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麼相關的服務很可能是無效的,或本質上就是種詐騙,提供服務者明知其作法無效,卻還在「賣」這種產品。

企管顧問服務引進哲學思考,可行嗎?

那麼,若將哲學系的倫理或價值專長者,引入當前的企管顧問服務之中,就可以解決方面的問題嗎?

我認為還是有點不太樂觀,因為現有多數哲學系畢業生,其專業知能尚未達足以自力回應問題的程度,也缺乏真正的應用實務訓練。而且有個很大的問題是,許多哲學研究者堅持在書齋中進行推理,並且認為其眼中之「合理」,就是「真理」。這些倫理主張放到現實世界是否合用,以及如何說服別人接受,仍是個很大的挑戰。

但不論外界怎麼定義哲學,我認為至少哲學界可在想法上先有轉變,強調哲學應該向各專業領域開放並尋求合作,在教學與研究上採納更多的應用與實務見解,並以培養業界可用之人才為目標。

哲學系總愛對學生強調「畢業出去就會發現所學有什麼用」,「在很多領域都會有用」,但我也一直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如果哲學訓練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話講清楚」,那為何不把學生的出路講清楚?如果你連對學生都說不清楚,又如何能對外界說明清楚,以取得信任?

傳統的格局已經走向末路,要說服外界「哲學是有存在價值的」,那你得先讓自己人產生價值才行。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