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活得久卻吃不好,還是吃得好卻死得早呢?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你要活得久卻吃不好,還是吃得好卻死得早呢?

圖/慈濟醫院提供
圖/慈濟醫院提供

你應該看過「老中醫原來天天吃這個」此類標題的內容農場文章,其主旨不外乎是清淡簡約的日常飲食原則。吃什麼東西能活得久,這是科學,而內容農場文章在學理上也不見得全錯,但這種文章能吸引人點擊,鐵定有一些價值面上的吸引力。一旦涉及價值觀,我們就可追問,這有標準答案嗎?

為了集中討論焦點,我想就由這樣的問題開始:

你要活得久卻吃清淡的東西,還是吃得很重口味卻死得早呢?

像老中醫一樣,天天粗茶淡飯,甚至連茶都沒有,然後活到一百一十歲安詳離世,還是天天吃「好料」,然後五十五歲心血管疾病掛掉呢?雖然事情不會那麼絕對,天天當「大魚大肉鄉民」還是可能活到一百一十歲,但假設你人生只有上述兩個選項,你會選那一邊?

吃雖然重要,除了吃以外,人還有許多價值選擇,這些多元的價值選擇組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人生。因此加入各種價值選擇後,上述的問題會呈現出一種工具性(手段性)的面向:吃這麼難吃的東西,是為了活更久或是累積更多的資源來做其他事。吃只是手段,人生有更重要的目標要實踐。像什麼呢?

有些事是活得久才能做的,像是環遊世界,你可能要花三十年賺錢存錢,然後五十五歲退休去玩。但如果五十五歲時掛掉,那就沒爽到了。更何況一直狂吃,還可能會把環遊世界基金吃掉。

有些人的時間需求更為強烈:像是想看到孫輩成婚。以現在人人晚婚晚生,甚至不婚不生的狀況,通常都要活到八十歲以上才有辦法。

生命長度看起來很重要,但也不是一直往後延長就好。人活到一定年紀之後,隨著人體老化,生活品質會變得不理想。你並不是以四十歲的身體活到九十歲,這是一個漫長的下滑過程,因此你原本設定的「目標」(像是抱孫)的價值,很可能會與生活品質下降不斷相扣抵,因此常會有老人「活到不耐煩了」。

你要活得久卻吃清淡的東西,還是吃得很重口味卻死得早呢? 圖/本報系資料照
你要活得久卻吃清淡的東西,還是吃得很重口味卻死得早呢? 圖/本報系資料照

「吃」在此可重新回到我們的討論中。在影響身體能力的各種常見要素中(飲食、運動、藥物、作息),擁有最普遍影響力的當然是吃,因為人人都要吃,也天天吃,因此多數人會想要把「吃」當成影響身體的終極解決方案。或唯一解決方案。像是照老中醫那樣吃,就可以對抗「不運動」「常吃西藥」「作息不正常」等負面因素。

不管就活得長或是活得爽,「吃」像是超級工具,就會有許多價值黏附在這種行動之上。像是「這個時候要吃這東西才對」、「這個我個人認為不能吃」,這都會讓吃原本的科學意義變得稀薄,大量的宗教性、甚至幻覺性的想法會混入。

就以「溫開水」為例。很多人(因為各種傳統醫學或當代環保意念)而認為這種「飲料」比較「好」,這種好從養生、養身、無毒,到對地球比較友善,甚至是一種道德上的正確(應該不會壓榨到印尼的咖啡農吧!),人一開始相關的價值「疊加」,就會讓單純的化學物質產生高度人文意義。

於此可以做個簡單的整理:「吃什麼」,可以是個手段,也可是目的,同樣的,「活多久」,也同樣可以是目的與手段。一但這兩個變項可能同時是手段與目的,甚至是交錯的,本文的問題意識就會有「超展開」。

原本的問題是「活得很久的無聊苦痛生活vs.活得很短但超爽的生活」,而現在會出現許多的「雜訊」會干擾你的思考。也許你(會因為很多文化價值因素而)覺得溫開水超好喝,全糖全冰的飲料難以入口,甚至只帶來苦痛,那麼你自然就會選「活很久,天天喝溫開水」的生活。

相對來說,也可能有人不想活那麼久的,他會更樂於選「活不久,天天喝全糖全冰加厚」。對他來說,這兩個變項也都是「正值」。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境,最原初的問題(一種哲學思想實驗)所設定的那種哲學觀點就被打破了,那問題只傳達出提問者的價值偏好,他想要困住所有人,讓大家陷入兩難,但對於價值觀不同的人來說,這一點都不難。

也許你覺得溫開水超好喝,全糖全冰的飲料難以入口,甚至只帶來苦痛,那麼你自然就會選「活很久,天天喝溫開水」的生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也許你覺得溫開水超好喝,全糖全冰的飲料難以入口,甚至只帶來苦痛,那麼你自然就會選「活很久,天天喝溫開水」的生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但並不只有哲學家會碰到這種困境,你也是。當你質疑他人「為什麼吃這麼不健康?」或「活這麼久有什麼好的?」時,在非受迫的狀況下,那都可能是他人達成「目的」的最佳「手段」。

「但這不就變成主觀主義,沒有標準答案嗎?」

其實還是有一些大方向。價值論學者認為,人生終極目的就是「幸福」,而「吃什麼」與「活多久」就算可以做為暫時目的,卻也都是追求這終極目的手段。而幸福的答案,需要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與他人溝通,互助合作,才有辦法慢慢建構出來。

這過程會讓你的幸福與他人的幸福有種共通性,卻又能保持一定的個人風格。所以不全是主觀的,老中醫也需要其他的中醫來彼此印證,你也需要朋友和你一起吃99快炒。

「但吃有些東西,真的是不太健康吧?」

每種食物都能讓身體產生變化,但重點是,哪種變化才是你需要的?「健康」是個難有核心定義的詞,其具體內容往往會對應當事人的社會角色:想想職業運動員的健康與你所需要的健康之間的差異。認清你的目的,或許才是回答一切問題的關鍵。

最後回歸「吃」。如果你吃起來不只是「爽」,還能有種意味深長的幸福感,那就吃吧。兒孫領第一筆薪水請你吃好料的,你這時卻拿老中醫觀點出來嫌東嫌西,這是何必呢?你應該把質疑深化,而且指向自己:這樣吃,真的對我來說,是一種幸福嗎?

手段本身通常沒有明顯的對錯,但你應該時時反省是否用錯手段,反而離自己要的幸福越來越遠。吃,就是個最好的沉思起始點。

如果你吃起來不只是「爽」,還能有種意味深長的幸福感,那就吃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果你吃起來不只是「爽」,還能有種意味深長的幸福感,那就吃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