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讀者學會看完文章再發表評論?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如何讓讀者學會看完文章再發表評論?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許多經營新媒體粉專的小編,都會碰到一個困境:讀者常未讀過全篇文章,就在留言區大發議論,有時還會造成嚴重「歪樓」,讓整體討論偏往完全相反的方向。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為了將讀者從臉書導流到自家網站,所以粉絲專頁的經營者通常不會將全文內容都放在臉書上,而是截取精華段落或是摘要文字說明,先吸引讀者的目光,再想辦法驅動他去點那連結。

這些摘要部分通常會帶點「懸疑性」,方能和全文產生某種對話關係,讀者需要看過文章,才能找到「答案」。內容農場的處理方式比較簡單,往往就是在標題放個「原來是『這個』」或「『居然』是這樣」類的標題就完事,但比較「正派經營」的新媒體,則多半傾向透過「問題意識」來促發比較有價值的求知欲。

但多數小編也會發現,許多文章下方的留言者根本沒看過連結本文,就開始針對臉書轉文的一小段內容大發議論,其中某些爭點在文中就有更清楚的回應,但這些讀者就是看都不看,「死都要」直接回留言。

這不免讓人生起一股心頭火。某些新媒體人更會直言這類留言已經造成他們的工作困擾:自家文章寫不好,當然可以批評,但看都不看就意見一堆,不免讓經營者覺得自己在普及知識上的努力一點意義都沒有;再怎麼做,都會有這種不看文章就出來裝懂的人,不但自己沒讀,還阻撓別人讀。

於是這些媒體人轉頭質問我這種在大學中教批判思考的人:「為什麼不看資料就發表意見的人那麼多?」「看完資料然後再發表意見,不就是大學中的基本功嗎?」

這樣問,也不能說有錯。在大學階段要培養的基本能力之一,的確就包括了「自己找資料,並且看完資料後提出個人看法」。但若認真想想,就會知道這不只是大學生應有的能力,應該全國民眾都該有才對,只是我們在中學教育以前的階段,比較沒有著墨這一方面的技能。

雖然某些頂尖的高中有餘裕去發展學生的這種能力,但多數的高中生能把課本的東西看完,就算是不錯了。從這種現實狀況來反推,某些網友不看全文就在那大發議論,還一臉自己早已參透天機的屌樣,就不難理解了。

大多數台灣人缺乏閱讀能力,卻很愛講,這代表多數台灣人專精的,其實是「沒看啥東西也能掰的能力」。這不是從教育機制可以全盤改善的問題,是我們的社會結構會鼓勵這樣的小聰明。

當然,擁有「沒看啥東西也能掰」能力的人,也還算是有一些本事,問題是在於多數好發議論者,其實並不具有這種能力,而是「以為」自己擁有沒看啥東西也能掰的能力,這就會出大糗了。

像是認為自己是帥氣吐槽小編與原文作者,但若點進去看文章,會發現該文罵的正是這種自以為是的無知百姓。

先不管這種取巧能力,回頭面對前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台灣人學會看完文章再發表評論?」

其實「看完文章再發表評論」,正是批判思考的定義之一。批判思考不是沒有目標的空想,而是鎖定並掌握一段言論後,以精細的思維方法來分析、評價該言論,最後提出自己的主張,這主張當然可以包括支持與否定該言論的部分,並不一定全是負面的。

所以網路粉絲專頁上的留言亂象,算是準確突顯台灣人普遍缺乏批判思考能力的問題。那這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台灣當然應該提升各級教育中(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批判思考的訓練,只增加幾個小時的課程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像是在各種課程中加入相關訓練的章節。而在考試主導教學的環境之下,或許各級入學考試調升閱讀測驗的比重,也可以刺激學子們有更強意願來學習如何「先閱讀後批判」。

但教育體制內的改革,往往還是只能影響到這個體制下的勝利者,也就是精英學生。更需要批判思考能力的一般民眾,通常不會把入學考試當一回事(反正成績再爛也有學校讀),也就沒意願去強化相關的能力。

因此「生活面」的批判思考能力補強,也就更為重要,我認為這一方面的改善,正好可以透過新媒體的互動特性。許多小編看到「不看正文就開砲」的吐槽留言,或許只想白眼轉兩圈,但如果此時有人(不論是一般民眾或管理者)願意再次出手指正那留言者,或許就會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這也不用講得太針鋒相對,像是留個:「您講的文中就有提到囉!」「作者有比您更深入的看法呢,就在第三段,有看到嗎?」「這整篇就是在回答您的問題呀!」再次想辦法把讀者導流回正文。

這樣的回應過程不只是要「救」那一兩個白目的留言者,也會有更廣泛的圍觀者效應。通常會有其他人和那留言者持相同的看法,他們也可能在點進正文前,先看一下臉書留言部分,瞭解正文是否有花時間看的價值,此時若看到他心中的話已經被他人導正,或許就更有動機去進一步瞭解正文。

如果這種指正的氛圍夠強,就會引入更多旁觀者發表意見,在商業上當然對提升觸及率有幫助,但整體而言,也會刺激「裝懂」的人尋求「真懂」。一個社會如果對於爭辯或討論存在熱情,當然也就有機會透過這種互動過程,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先看清他人意見,再進行批判討論」的應有思考模式。

所以「相互吐槽求進步」這事的確存在,也是一種道德上的應然。下次看到有人「不懂裝懂」,甚至「沒看裝看」的,就請你不吝出面指正。這樣對你有好處,對他有好處,對看熱鬧的有好處,更對整個社會有好處。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