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昕/保守主義: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 | 沃草烙哲學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張正昕/保守主義: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

圖/沃草烙哲學
圖/沃草烙哲學

學術上,保守主義是政治哲學裡的重要陣營,保守主義者重視社會的延續,面對某些重大改變時會傾向保存現有事物,認為傳統、權威、偏好等等相當重要。

比方說,美國哲學家布魯姆(Allen Bloom)擔心文學經典在現代美國大學教育中的比例逐漸降低1;而共和黨政治人物高華德(Barry Goldwater)則強調我們不該只關心人的物質面向(能否在社會中過得好),而失去對於人作為整體(Whole Men),對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面相的關照2;左派學者萊考夫(George Lakoff)則藉由家庭的比喻指出保守主義者的理想社會圖像:一個嚴格的家父長制度,有著代表權威、負起照養並守護家庭責任;打理家中日常、撫育孩子並遵守父親權威的母親;孩子們遵守家規、尊敬父母親的權威,並藉此建立自制(self-dicipline)與獨立(self-reliance)的性格,此性格協助他們在成熟後獨立生活,並在自己成立的家庭立下權威3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介紹英國哲學家柯恩(G. A. Cohen)關於價值的看法,柯恩利用這個看法建立一種保守主義的觀點,被稱為「柯恩式的保守主義」。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回應這個問題:為什麼保守主義者喜歡維持現狀呢?

現代臺灣社會雖然沒有對保守主義的明確定義,但我們依然會用「保守」來描述群體:比如說某些宗教團體或政黨(國民黨、新黨等等),這些群體或許都保守,但他們保守的面向可能有所不同。在政治哲學上,保守主義也有許多種類4,他們提出的許多哲學論證或許都可以和台灣的議題銜接,只是目前尚無人引用或引介。

柯恩生前是牛津大學哲學家,以開創「分析馬克思主義」(Analytical Marxism)聞名——這也是柯恩式保守主義特別的地方:他的保守主義主張並不完全訴諸傳統、權威,而是著眼於現存事物的價值。柯恩式保守主義的基本精神是:

改變不一定是好事。我們實際上並不知道事情會不會在改變之後變得更糟、減損了價值。因此,面對任何的改變,我們都有一個保守主義的理由保存舊的事物。換句話說,任何改變都需要夠好的理由支持5

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

柯恩的保守主義奠基在價值上:我們應該保守地評估改變,因為我們不想不小心減損了價值而無法挽回。然而什麼是價值?事物要怎樣才算是有價值?一些哲學家認為,當我們說某事物具有價值,我們的說法其實可能有兩種意思:

  1. x具有工具價值:因為x能夠帶來其它好處。
  2. x具有內在價值:x本身就有價值,不依賴其它東西。

比方說,我們可能都會同意美是有價值的。但是,美具有的是什麼價值?一方面,美可能具有工具價值,因為欣賞美的事物能夠帶來愉悅;另一方面,美也可能具有內在價值,因為美就其自身就具有價值6

保守主義不傾向於改變,柯恩進一步指出,這種傾向是為了維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事物:

  1. 既存的事物。
  2. 具有內在價值的事物。

根據保守主義,一個東西只要既存並具有內在價值,那麼我們就有理由保存那個東西。如此設定的好處之一,或許是避免我們流於純粹的工具價值考量,做出錯誤的決策。例如說,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父母雙亡、沒有任何親戚。這個嬰兒的生命或許沒有辦法為任何人帶來好處,但我們卻依然認為應該盡量維持它,對於這個直覺,一種可能的解釋或許就是:人的性命就其自身而有價值,因此值得保存7

保守主義追求謹慎

柯恩強調,保守主義者之所以偏好保存既存的事物,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改變會不會帶來更好的結果:我們可能在改變的過程中,破壞了事物的價值、或減損了事物的價值而不自知,等到我們發現,已經無法挽回。(想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例子)保守主義者反對這種行事方式,他們強調:若我們更保守一點,就不會因為誤判事物的價值,而造成社會上不可挽回的損失。

身為保守主義者,柯恩不反對創造一些有價值的新東西。但是,他會強調說我們有理由不藉由摧毀舊東西來創造新的——比如說,他可能會反對拆掉古蹟來蓋新的豪宅。同樣的,他也反對改變既存的東西以增加一點點的價值——比方說,把林家花園的一部份拆掉重建。當然,即便我們有理由保存既存的有價值事物,我們還是可能同時有更強的理由丟棄或摧毀它。比方說,S生日時收到朋友送的馬克杯。直覺上我們都會認為這個馬克杯除了漂亮、好用之外,還具有某種不依賴其功能的內在價值,值得S好好保存它。可是,如果有一天因為地震所以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無法修復,即使這時候S依然有基於內在價值的理由保存碎片,他依然可能同時有其它安全或實用上的理由丟棄它們。

內在價值哪來的?

如果內在價值是我們決策時應該關注的重點,我們似乎有理由了解一下它通常會因為什麼而出現、出現在哪些地方。

對保守主義者來說,內在價值的來源很多元:文化、歷史、習慣、對於個人而言具有特殊意義,都有可能讓事物負載內在價值。比如說,若人認為繁體字具有內在價值而值得被保存,很可能是因為文化及歷史的原因;而我爺爺送我的原子筆對我來說具有內在價值,是因為它對我而言具有特殊意義。

你可以看到,內在價值不見得關於個人,也可能關於公眾,甚至關於社會。例如,當我們認為友誼有價值,這個價值通常就包含內在和工具兩種:一方面,友誼就其自身值得我們擁有、追求,因此就其自身具有價值;另一方面,友誼能夠替我們帶來某些其它有價值的東西——陪伴、愉悅、歸屬感等等。類似的分析也可以用來談社會制度,例如教育。教育制度的工具價值可能是培育足夠良好的人才,使其能回饋社會、使社會更好;另一方面,教育制度就其自身值得我們追求、就其自身而有價值。

基於以上的考量,保守主義者會認為,就如同你會需要新的強力理由,才能說服自己改變一段友誼,社會也會需要新的強力理由,才能合理地改變教育制度,以及其它任何重要制度。

小結

保守主義者關心社會的延續、既存權威與價值的維持,面對決策時,保守主義者建議我們謹慎處理、非不得已不要變動。在這篇文章裡,我使用柯恩從價值出發的思路,來說明為什麼保守主義者有這種「保守」傾向。

在這篇文章裡,我回應了「為什麼保守主義者喜歡維持現狀」的問題:因為保守主義者想要維持已經存在的價值。藉此,希望能協助讀者,在保守派「守舊」、「不進步」的刻板印象背後,理解他們的堅持和基本精神。

Reference

  • Bloom, A. 2012.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How Higher Education Has Failed Democracy and Impoverished the Souls of Today's Students. With a Foreword by Saul Bellow and a new Afterword by Andrew Ferguso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s.
  • Burke, E. 2009.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ed. by L. G. Mitchell.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ohen, G. A. 2012. "Rescuing Conservatism: A Defense of Existing Value", from Finding Oneself in the Other by G. A. Cohe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Glodwater, G. 1960. The Conscience of a Conservative. Shepherdsville: Victor Publishing Company.
  • Korsgaard, C. M. 1983. "Two Distinctions in Goodness,"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92 (2): 169-95.
  • Lakoff, G. 2002.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Nussbaum, M. C. 1997. Cultivating Humanity: A Classical Defense of Reform in Liberal Educa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Roger Scruton著,王皖強譯。《保守主義經典閱讀》,台北:立緒出版。2013。

 


 

  • 作者為台大哲研所碩士生,誤打誤撞進了哲學系之後就出不來了;平常沒事最愛買書。
  • 在寫作過程感謝烙哲學社群提供許多珍貴的建議,特別感謝洪偉、朱家安及賴天恆給予協助,使這篇文章論述更清晰;此外也感謝台大政研所許庭瑋以及台大哲學系鮑海冉、林岱靜的建議,本人受益良多。
  • 更多:WebFB

  • Bloom 2012,亦可參見Nussbaum 2000中關於這個議題的討論。
  • Glodwater 1960,9-14
  • Lakoff 2002, 33
  • 關於保守主義者的論證,也可以參考保守主義經典:Edmund Burke,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或是Roger Scruton著,王皖強譯《保守主義經典閱讀》。
  • 這篇文章的論證主要依循G. A. Cohen 2012所提供的保守主義論證。
  • 這裡的區分可能不是當代關於價值爭議上主流的區分方式。根據Korsgaard 1983,相對於工具價值的是最終價值——這個價值是屬於手段還是目的;相對於內在價值的是外在價值——這個價值的來源是否來自事物本身。而保守主義者對價值的區分沒有那麼仔細。保守主義者的重點是「這個東西是不是就其自身而有價值」,因此,如果要套用Korsgaard的分析,對保守主義者來說他們要確立的是:我們現在談論的東西是不是具有價值,而這個價值一方面來自事物本身,一方面因為這個價值就是目的。感謝張智皓向我指出這點。
  • 在這裡可能會出現一些爭論:(1)這個說法預設了價值是存在在世界上的東西,而不是由我們自己賦予的,以及(2)關於翠玉白菜是否有內在價值,可能還要基於一些其他的理由,比如美學上的理由,而不是一個眾人(無論其美學觀點如何)都可以接受的理由。針對(1),我並不想在這裡涉入關於價值實在論與建構之間爭論,對保守主義者來說,這個價值怎麼來的不重要;重點是,我們確實認為它有價值。針對(2),確實有些人會認為翠玉白菜有沒有價值是要基於其他的東西才能斷定。而在這裡我訴諸直覺:我們直覺上會不會認為翠玉白菜有價值,而我們往往傾向說「有」,不論是否基於更深一層的原因。保守主義認為,我同意你的直覺、你的直覺是對的:這些東西確實具有價值。至於你的價值是哪來的不重要;只要確立它有價值、而且它既存,那就足以提供我們理由保存它。感謝賴天恆學長向我指出這點。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