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伴侶制(monogamy)一直是妥協,而非必然,更不是童話
幾年前東海大學生科系針對高山田鼠生殖生物學的研究發現,高山田鼠是一種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其實,其他的同屬物種也是一夫一妻制)。然後當時所有的媒體,真的是台灣所有的媒體,就通通開始歌頌這種小老鼠如何地堅貞、不離不棄、白頭到老、不偷腥、一生一世,超級好棒棒。
看起來就好有事。
其實在東海大學的新聞稿中很清楚地提到,促成與保留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是相對短的壽命(至多兩年)、惡劣的環境、相當少量的產仔數,還有雙親一起照顧小孩的撫育體系。東海的新聞稿也說得很清楚,這種一夫一妻制是「遺傳上的一夫一妻」(genetic monogamy)而不是「終生只具有一個伴侶」(strict monogamy)。什麼是遺傳上的一夫一妻?也就是產下的孩子都來自同一對父母的遺傳貢獻,但如果親本其中一隻死掉或跑走,當然會續絃。
結果,台灣所有有發稿的媒體雖然也抄了這段,卻沒發現一夫一妻制的形成要件與代價,因為看不懂生物學的部分,所以只好在美好愛情和一生一世上大作文章,而鄉民的回應不外乎是「看看老鼠想想自己」。
兩性生殖動物的婚配制度(mating system)本身就很複雜。除了單一配偶(monogamy),還有一妻多夫(polyandry),一夫多妻(polygyny),還有多妻多夫。有遺傳性的,還有社會行為性的。而一對一配對的前提是「綁定」(pair bonding),而綁定本身也有好幾種類型,可能是社會心理性的,生殖為目的的,或純粹就是因為性的需求。
其實施行絕對一夫一妻制的動物極少,為什麼?如果施行嚴格的一夫一妻,會不利親本(無論是父本或母本)遺傳因子的遞嬗,降低基因的交流,而雞蛋不要擺在同一個籃子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問題是,每一種婚配體系都會有優點與代價,我認為這是把「一生一世一夫一妻」拿來當成道德美好的唯一想像前要想清楚的。
單一配偶(或一夫一妻)是怎麼演化出來的?其實有好幾個假說嘗試解讀這個現象,因為實施單一配偶制的動物真的沒有想像的那麼多。荷爾蒙假說認為特定的荷爾蒙,例如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能夠誘發單一配偶婚配行為。這是因為能偵測血管加壓素的受器的數目與敏銳度在單一配偶與多配偶的個體之間有顯著的差異。
雌性個體的分布是另一個假說的靈感。如果雌性的數目很少,雌性的播遷能力很好,甚至有相當懸殊的性比(sex ratio),這些因素都可能會促進單一配偶制度的形成,因為「錯過了就沒有了」。
此外,如果雄性無法獨佔超過一個雌性個體、雌性個體的活動範圍比雄性大很多,雌性獨居而且具有較大的領域範圍時,都比較可能衍生一夫一妻制。
此外,雙親一起顧小孩的撫育體系也被認為是驅動單一配偶演化的因素之一。由於哺乳動物的雌性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姙娠期與哺乳期,所以需要更多時間育幼。但如果雄性完全不參與育幼的工作,母的在忙,公的當然馬上就在外面播種,請問一夫一妻制有可能存在嗎?對這樣的動物來說,花時間顧小孩而不撒種,會有害「壽命通常比較短」的雄性的生殖適存度以及交配的機會。
雖然有些會行使一夫一妻制的哺乳類雄性會花點時間顧小孩提高其生存率,但是這樣的物種大概只占哺乳動物的5%。然而,絕對一夫一妻制動物雖具有雙親撫育行為,但,具有雙親撫育行為的動物(如鳥類)並不會反之亦然地行使一夫一妻的配對。至於在甚麼樣的情況下,父親會幫忙照顧寶寶呢?第一是內建天生的協助幼體生存的能力;第二是社會性(sociality)的程度,例如小家庭制的形成與雄性的護幼行為有關;第三是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或多夫多妻的代價太高。甚麼代價?如果雌性的播遷能力很好,雄性就無法找到固定配偶,而且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與時間來維持那個「多重綁定」的關係。第四,就是確認小孩是自己的。如果雄性不參與育幼,雌性的偶外配對(外遇)的機會增高,那麼是不是自己的血脈就難講了。不是自己的血脈,那表示自己的精子被浪費了啊~ 所以一起顧小孩才有可能確認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有些哺乳動物,還有靈長類具有殺嬰行為(infanticide)。大約有25%的靈長類動物為社會性一夫一妻制動物,而靈長類的殺嬰行為也比其他動物來的頻繁。在演化上,靈長類殺嬰行為與社會性單配偶制的關聯性,在演化上的起源遠早於雙配偶撫育,或雌性播遷能力的差異,所以近年學者一般來說認為靈長類會殺害嬰兒的行為有可能驅動了一夫一妻制的演化。因為一夫一妻制可以對柔弱的嬰兒提供比較好的保護。
講了半天,那麼人類是哪一種婚配制度的動物?其實現代智人這個物種的婚配制度高度複雜,光看全球所有原住民族的婚配體系就知道有很高的多樣性。較早發展出複雜文化的社會對不同婚配制度的維護手段(宗教、法律、道德)也不盡相同。再加上文化交流、播遷與資訊流通,人類社會早期發展的自然環境背景早已經不存在,所以我們所處的年代是一個沒有去除(也無法去除)演化限制,企圖超越演化,卻又試圖以各種混合了原始(傳宗接代)與政治正確說詞來形塑特定婚配制度的必要性與美好的年代。
大家都希望佔有心上人,都希望對方永遠不變至死不渝,這的確是一種期待,但是這種期待究竟是來自教化?法律的限制?還是生物性?在高談一夫一妻制美好時,不要忘了這種婚配制度本身具有演化上的因素與契機,然而維繫這種制度也需要相當的條件。而偷情,或一再續絃雖然看似能夠增進雄性或雌性的交配機會,但若缺乏合作生殖(或合作撫育後代)的機制,那麼後代的生存與成長也將大受影響。任何婚配制度的出現都是一種妥協的產物,我們不能只歌頌美好,而不看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