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給學生、家長,和學校的不中聽畢業賀詞 | 顏聖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一篇給學生、家長,和學校的不中聽畢業賀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各位同學與各位家長,貴公子貴千金好不容易畢業了,恭喜恭喜。參加畢業典禮時一起合照和獻花,感覺很有成就感吧?把小孩培養到大學畢業真的很不簡單呢。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這些大學教授都得要做幾件事:(1)被同學找去拍影片,給畢業班學生祝福;(2)參加謝師宴吃吃喝喝;(3) 畢業典禮時被找去講幾句好話。祝各位同學健康、順心、鵬程萬里、工作事業愛情都順利。最後被獻花與獻卡片。考研究所的考研究所、當兵的當兵、找工作的找工作,看起來真的很溫馨,似乎高等教育都開花結果了。但是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美好,挑戰與艱難仍然橫亙在眼前,所以我想要在畢業典禮說些不中聽又惹人厭的話,請各位畢業生不要拿方帽打我,請各位家長不要投訴我。

一、首先說給畢業同學聽

回想一下你在這四年中所修的學分,讓你很有回憶很有收穫的比例有多少?自己很努力嗎?課程的設計很棒嗎?老師教學都很不錯嗎?那些是實的?哪些是虛的?自己的投入是否讓你自己繳的學費值回票價?

說真的,這年頭大學老師不太想跟學生過不去,所以當人的比例不算很高。有些學校為了讓學生都過,還要開很多額外的課程來增加老師的教學負擔。所以呢,就算一門課修了兩次,或三次,最後都還是有可能讓學生低空飛過也就算了,而且大學老師不會和教學意見調查過不去。

也就是說,就算在打成績的時候讓同學低分飛過,也不代表學生真的通過了考驗,或真的達到那門課的學習要求。當你累積了一堆低空飛過的成績,很可能只代表了一堆學科的半調子學習成效。當然,有不少同學並不會留在所屬科系的專業中,所以如果你認為專業科目的學業成績不盡然表示你真正的實力與潛力,那麼就請你在畢業後尋找自己的方向投入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領域。

如果考上了研究所,恭喜。但是也不必那麼開心。現在因為少子化,系所的招生不佳,所以有些系所放榜以後,備取都會備到滿。如果不備滿,系所也會擔心被認為辦學不佳,或是名額被收回,所以囉,放榜以後考上了,也不真的表示自己好到可以上研究所,說不定只是因為系所有著需要補滿的無奈啊。

其實同學也不需要妄自菲薄,考研究所的成績好不好和研究表現的相關性未必很高。重點似乎在努力呢。如果你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還缺了很多很多,那你願意踏實地學習嗎?或是兩手一攤在地上打滾說「我就是不會快來咬我」?

同學是怎麼選擇指導教授的?真的是因為自己在學術上的追求與興趣?充分了解教授的專長領域、研究室經營方針和人格特質?還是亂槍打鳥,有地方去就好?陣容龐大的研究室就表示戰力滿滿嗎?學生人數很少的研究室就必然表示老師難相處嗎?人數太多的研究室可能代表的是教授無力親自指導,放牛吃草。而人數很少的研究室可能代表的是學生可獲得的教育資源更多,要求也更嚴格。

有些同學選擇先當兵。這在目前來說還是一個義務,你想躲也躲不掉。先不談徵兵制或募兵制的優缺點,也不管你要當的是替代役還是一般的義務役(無論是預官或士兵)。或許你可以想一想,在台灣的教育與社會氛圍下,從小到大,我們的人際關係是愈走越窄的,所以你的大學四年可能都待在一個同溫層中。當兵的時候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你遇到各式各樣來自不同文化、地域、教育、職業與人生背景的人,當兵的時候你會遇到很多蠢事,當兵的時候你會遇到許多需要抉擇與妥協的狀況,當兵的時候你會遇到個人自由與意志,與團體利益與約束之間的衝突。不喜歡卻又一定要當兵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定要當,就把這段時間的經驗視為對自己的考驗。

當然有些同學並不想要馬上念研究所,也不需要當兵,就直接去找工作了。找工作有兩種,一種是民間的工作,一種就是公職。不管是甚麼樣的工作,你應該都會馬上發現自己的本事不夠。所謂的本事有三種:專業上的本事、人際關係的本事,還有調整生活步調的本事。

有人早在上大學前就已經開始打工,所以對一些職場倫理或怪象,對自己的能耐已經有些了解了。可是有相當大量的同學並沒有這樣的體驗,因為家裡顧得很好啊。投入職場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你可能馬上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再去回顧過去在學校教育中所漏掉的,自己沒有學好的,自己還需要再加油學習的部分。重要的是,人的學習能力和動力經常隨著年齡而下降,你會不會在一畢業後就變成不再學習的成年人呢?

好多同學被家長要求考高考。如果自己也想考,那也沒問題。我們也知道台灣的政府問題多多,從中央到地方都有非常多的亂象。無論是法規設計和實務執行,都充滿了無奈。除了薪資穩定一點,那不一定是個可以發展長才、伸展抱負的地方。不過如果你真的去考公職,還考上了,你願不願意成為讓這個國家漸漸往務實方向前進的小小螺絲釘呢?還是你只想要圖自己的溫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然後說給爸爸媽媽聽

18歲以後大學生就是成年人了。但是我們的社會氛圍沒有把他們當成成年人平起平坐地看待。很多事情,都喜歡替他們規畫、負責、善後,然後再告訴大家那是一種滿滿的、密不透風的愛。那種以愛為名的保護和包裹,讓我們的年輕一輩變成十足的媽寶,很多的問題其實都是大人長期的保護,還有太希望孩子走在自己設定的道路上所造成的。

我在系上看過好多類型的學生,還有他們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有些父母真的就是開明理性,學生也很理解父母在想些甚麼,親子溝通順暢。但有些父母太習慣規畫與設計孩子的未來,很愛宣傳自己孩子的成就(其實是順便表揚自己),執念甚深,容不得別人置喙,卻非常愛干預學校教育。久而久之,孩子不是變得習慣逃避父母與家庭問題,就是變成一個軟爛的廢人,自以為人緣好,但同學當他是笑話。

我看過好多好多開心又有人生目標的學生,但也看過許多被父母的強勢教養,或父母本身差勁的人際關係與生活型態所困住的學生。

言教不如身教是真的。當我們要學生在學校好好學習的時候,大人有沒有持續學習呢?我經常在想,為什麼學生被家長要求或期待走上的職涯道路,和我們大學教授看見的會差這麼多?是大學教授和社會脫節?還是某些家長自己在離開學校以後就已經和知識發展脫節?所以有些家長總會拿著20幾年前的社會發展與需求,來看待目前台灣社會的現況與困境,還給自己的孩子下指導棋?

所以,從離開大學的那一刻開始,請爸媽一定要學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闖,去負責。雖然說天下父母心,爸媽永遠會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孩子,就像我現在都已經45歲了,我媽還是會在我的包包裡面塞一袋她削的蘋果一樣。但是關心和干涉是兩碼子事,這個年代已經很少有那種一入行就做到退休的工作。所以請不要經常拿薪資高低、工作是否穩定、別人的小孩如何來逼迫自己的小孩就範。

喔對了,我們這個社會的問題超多的,原因很多,相當複雜。所以也請不要動不動就擔心社運或學運「帶壞」了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有那麼容易被任何一種偏頗的觀點所左右,那就表示我們對高等教育的品質沒有信心。然後良好就業市場的未來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包含社會氛圍和父母的教養態度。這絕對不會只是學校教育、資方,與政府的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最後說給學校聽

辦完熱熱鬧鬧的畢業典禮,請一個超大咖的人來演講,當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把學生送出校門以後,或許我們身為大學教授的人可以想一想,當我們超級希望學生畢業以後還對這個學校有向心力,還有一點懷念的時候,那個原因是甚麼?只是因為附近的夜市好吃?校內風景不錯?還是宿舍沒有熱水?或圖書館的冷氣很強?學校最愛做畢業生就業調查了,我們都好希望學生給學校的回饋意見是「好棒棒,真值得」。但是為什麼學生畢業以後常常就失聯了?他們步入社會以後真的需要和「母校」維持著臍帶關係嗎?我們想想自己好了,我們會去參加自己母校的校友會嗎?除了忙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如果我們很希望實現甚麼「今日我以XX為榮,明日XX以我為榮」這種口號,那麼一個學校應該要讓在校同學,老師,與教職員,都能夠感受學校一直在進步,擔負大學的責任,引領社會議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而不只是在校門口高掛布條宣傳「本校又通過了甚麼評鑑,獲得教育部多少錢的補助,賀」。如果一個學校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招生,只是為了生存讓學校不要倒掉,做了很多沒有意義的表面功夫,發了很多新聞稿,卻忽視教師的研究與教學環境,忽視教育品質與目標,把非常有限的高教經費拿來製造沒有意義的報告和工程,那麼這樣的學校治理與發展就很難讓畢業生引以為傲,更別說哪一天功成名就時,還想起這間學校捐點錢了。

畢業真的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但是在台灣目前這麼糟糕的處境下,同學做好面對困難的準備嗎?你想到的除了低薪問題之外,還有沒有新的道路?家長對孩子的親情支持是一種正面積極的動力,但是除了給孩子滿滿的愛以外,家長或許需要花一點時間讓自己和社會重新連接起來,花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孩子在身體、心理與經濟上真的應該要是完完全全的大人了。現在是大學教授治校,所以每一個大學教授都可以是「校方」。在恭賀所有同學畢業時,我一定要把這些聽了有點不開心的話說給大家聽,只有聽得進醜話,才可能面對問題,找到方向與解套。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