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都是過太爽的「爺們」?談錯誤的仇視心態 | 陳方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公務員都是過太爽的「爺們」?談錯誤的仇視心態

公務員在台灣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一方面人人都喊打,另一方面又有許多人努力考試希望擠入公務員窄門。公務員真的「都」過太爽嗎?對公務員的仇視心態又是從哪來的? 圖/shutterstock
公務員在台灣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一方面人人都喊打,另一方面又有許多人努力考試希望擠入公務員窄門。公務員真的「都」過太爽嗎?對公務員的仇視心態又是從哪來的? 圖/shutterstock

台灣現在有一群奇特的人們,一方面人人喊打,一方面又有許多家長希望兒女努力考試去擠入窄門變成他們,這群人的名字是公務員。對公家機關的監督當然是必要的,但現在的監督有時候已經超出了合理的範圍。其實,大家可以好好想一下對公務員的仇視心態到底是從哪來的?公務員真的「都」過太爽嗎?我認為,答案其實就在媒體及意見領袖們平常所散佈的資訊。

平行世界存在嗎?

日前,立委徐永明指出公務車報廢賣資源回收太浪費,因為換得的錢太少;他說有幾輛車里程開很少就報廢,然後要檢討某些單位配車太多的問題,例如監察院。結果新聞標題變成「闊氣!政府年編10億買新車」,內容直指許多單位亂報廢里程數很少的車子,例如外交部104年度報廢車輛里程數是3萬7933公里;內政部一台警備車不到三萬公里。新成立的媒體《上報》副總編輯加碼批評「人民公僕憑什麼過著爺們的生活」。

同一時間,我認識的幾個公務員朋友臉書上面也超精彩的,先來看看被新聞點名的外交部:「當總部明明就還在用1995-98年產、里程全破25萬的Cefiro做為主力公務車、看著司機大哥絞盡腦汁設法延壽,當我們現在明明就還在用1980年代的空調主機而讓所有人揮汗如雨,還是手臉紫青、看著維護同仁奔上走下忙進忙出,這種謾罵到底怎麼出來的?」「我們同期有一次從部內搭公務車去機場接重要外賓,汽車舊到開一半車窗居然脫落⋯⋯部內地下停車場公務車舊到誇張。」

不只外交部,別的單位也跳出來說話:「我們也是,正常年限5年可報廢,我們都x3在使用,修到沒零件才報廢。」「我們這裡一堆70年代的公物都還在用,公務車好幾輛超過10年或12.5萬公里規定要報廢值也沒被准換啊!怎麼那麼衰,老是隨便都中槍。」「我這邊還有民國88年購買但是沒錢換繼續使用的印表機呢!」

資訊落差在哪裡

這樣看起來,公務員的確是過著「爺們」的生活——開著「老爺車」的公務生活。讓我們先從基本的邏輯來推演一下為什麼會有平行世界的存在。

首先,未達報廢年限而報廢的車,就是壞掉了不能再開的車,因為報廢程序必須依規定來,年限和里程數不到的話,不能亂報廢。徐立委指出有一台「警備車」只開很少里程就報廢,合理估計應該是出任務時有損毀的車子,要檢討報廢流程和績效當然可以,但似乎不需要未審先判,直接認定公務員亂報廢。

第二,極端值和少數的個案,不能推論到整體。新聞裡面說「外交部104年報廢車輛里程數是3萬7933公里」,但是該則報導語焉不詳,是「有一台車子」三萬八報廢,還是整年度平均下來報廢車只開了三萬八?新聞沒告訴我們,外交部全年度總共報廢了多少車?該台三萬八的車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報廢?真的是亂報廢一通嗎?更該問的問題是:總共還有多少「該報廢卻一直沒辦法報廢」的車子?筆者向公務部門求證得到的現實狀況是,目前還有「一大堆」二三十萬里程的主力公務車還在服勤,遠遠超出了除役年限和里程的規定。如果可以開三萬八就報廢,那這些老舊車輛又是哪來的呢?況且,公務車也不是開回家自用,為什麼汰換老舊公務車就能推論到公務員圖利自己、想過爺們生活?

檢討公務員,不應用仇恨的方式

公務體系是一個龐大的機器,其中運作上的問題,隨便舉例就能講出很多,但是我們更應該好好思考這些問題的根源可能來自於哪裡。例如,訂預算的人是誰?預算訂得合理嗎?做出一些不合常理決策的人是誰?那些不合時宜的法規是什麼時候訂定的?該要麼修正它們?

對於公部門的檢討與監督當然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我們一般人在心態上面繼續跟著媒體走而仇視「全體」公務員的話,會是很有問題的,因為我們在仇視全體公務員的同時,往往只是加速了那些仍然懷抱理想的公務員,被這個龐大體系給磨平的速度。

要知道的是,現在「基層」公務員往往都是事情最多、工時很長、薪水不多的一群人。(還要再加上,許多人還只是約聘和臨時工性質,卻做著非常核心的業務,然後一邊要擔心隔天就要失業然後沒有任何年資保障,出來爭取年資又要被罵得很難聽。參考閱讀。)

這些公務員身上背負著的是過太爽、沒效率、領高薪等等各種難聽的罵名,但是有許多其實是「前人砍樹,後人躺著也中槍」,尤其是在高層做了什麼笨蛋決策的時候,人們總是把所有公務員都一起罵,但很少想到,出來擋子彈的、因此而加班加到死的,往往就是那些基層的人。

又像是所謂的18%優存,其實1995年之後的年資都不適用了,現在的公務員不只早就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連退休金領不領得到都還很難說(參考閱讀:台灣No.1!退休軍公教「所得替代率」)。當整個制度開始剝削這些新一輩的公務員,但整個社會又不給予支持、把所有公務員都畫上等號,甚至還有許多聲音希望公務員最好被虐待的時候,那麼這些所謂的人民公僕如果開始意志消沉,也只是剛好而已。

監督公部門當然很必要,但應該避免用個案推估全體、劃分敵我,找出整個制度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才能真得改善這個龐大機器的運作方式。 圖/shutterstock
監督公部門當然很必要,但應該避免用個案推估全體、劃分敵我,找出整個制度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才能真得改善這個龐大機器的運作方式。 圖/shutterstock

話說回來,我們一般人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思考與質疑。

想想看,為什麼我們看媒體上的資訊總是會覺得「公務員就是該死」?因為這樣才會有點擊率啊!像是徐永明立委舉出來的這個例子,其實牽涉到的事情最根本的是,我們到底對於公務車的購買、分配、使用方式有什麼樣系統性的評估?車輛是否真的浮濫報廢?是否真的有些單位配車太多(而有些單位卻沒錢換掉老爺車,但卻需要不斷花錢維修舊車)?如果真的有浮濫使用經費的情形,那麼是編寫經費的環節出問題,還是審查的環節出問題?該怎麼改善?新聞媒體可能只在乎舉出幾個極端值,但不會在乎到底整個制度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立委以及社會要監督公部門當然很必要,但是要去監督到對的人、對的事,不要用「地圖砲」的方式把所有公務員都拖下水。我們更需要隨時提醒自己,人們總是很容易拿少數幾個極端案例來推估全體、劃分敵我。如果我們都希望大家繳的稅能夠用在刀口上,那麼就該學著不要被媒體們給煽動情緒,試著和公務員站成同一陣線來找出應該要被修正的地方,進而改善這龐大的機器運作方式。

點圖看更多「國家年金改革」專題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