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城市有害健康!看日本與英國如何降低交通噪音 | 邱秉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噪音城市有害健康!看日本與英國如何降低交通噪音

交通噪音是看不見的污染,達70分貝以上即可讓人焦慮不安產生症狀。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交通噪音是看不見的污染,達70分貝以上即可讓人焦慮不安產生症狀。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交通噪音對人體有害,台灣管制寬鬆,應採斷源思維,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提高燃油車使用門檻、遏止噪音車輛改裝。日本提高使用門檻降低機車熱潮,商務電動機車也受鼓勵。英國倫敦改採綠能巴士,針對跑車噪音亦祭出法令對付。

噪音是一種看不見的汙染,對人體的危害眾所皆知。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噪音管制資訊網」,40分貝以上的噪音即能干擾睡眠,50分貝以上就會引起些微的不適感,而一個人若長期處於音量70分貝以上的環境,則將焦慮不安,乃至發生各種症狀,甚至是聽力受損。

在台灣的城市裡,噪音的來源有很多種,如營建及室內設計工程、選舉活動、民俗活動、大型運動娛樂集會,皆屬偶發性噪音,會隨事件的結束而消失。

但在都市的道路上,從清早到深夜無時無刻沒有車輛,因此,交通工具所產生的噪音,是持久性的噪音,一天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干擾著都市的居民。

若排除不經常出現在都市道路的特殊車輛如大客車、大貨車、聯結車等,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噪音,係來自於公車、汽車、機車等三個以燃油為動力來源的交通工具。

它們的噪音,又可分為車輛本身機械運作所發出的「本質性噪音」,以及車輛刻意改裝後所發出的「炫耀性噪音」。

刻意改裝的車輛可發出超過100分貝的炫耀性噪音。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刻意改裝的車輛可發出超過100分貝的炫耀性噪音。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台灣交通噪音管制太過寬鬆

台灣政府對交通噪音的管制嚴格嗎?完全不。根據環保署訂定的《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所有對於汽、機車設定的噪音管制標準值皆高於70分貝,若搭配本篇文章開頭的環保署噪音定義來看,這簡直等於表示,「干擾睡眠、引人不適的噪音,法律不禁,非要等到噪音讓人焦慮不安產生症狀了,法律才介入」。

實際上,汽、機車引擎與排氣管改裝後,更能產生超過100分貝的巨大噪音。警方雖設法取締,但時段既然有限,成效亦是有限。

至於架設「噪音車檢舉網站」——期待民眾都能眼明手快,在街頭目擊噪音車輛時,立刻掏出智慧型手機,將快速行進的該車輛連同其車牌號碼,拍成清晰的影片以作為檢舉證據——這更加不切實際了。但,下一個政策又會是什麼?難道會是呼籲民間,自己的家自己裝氣密窗?

▎減低交通噪音應採「斷源」思維

針對交通噪音問題,「斷源」才是從根治起的正確方法。在此,我們應該思考的是:

  1. 燃油動力車輛的引擎,是造成噪音的源頭。
  2. 燃油動力車輛的使用門檻越低,就越多人使用,就會產生越多的噪音。
  3. 改裝車輛發出的加大噪音,是蓄意造成公眾危害的反社會行為(anti-social behaviour)。

由此看來,「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提高燃油車的使用門檻」、「遏止提高噪音的車輛改裝」這三件事,會是有助於減低都市交通噪音的三支利箭。

同是島國的日本與英國,在交通噪音防治方面能給台灣什麼啟示?日本也曾經是機車大國,但如今的高使用門檻使機車不復為通勤族所青睞,而派報社與外送業者更捨燃油機車就電動機車以提升社會形象;英國首都倫敦基於減碳動機,著名的紅色巴士一輛輛轉為綠能車輛,也使街頭更安靜了,而針對每年夏天的跑車噪音問題,政府也祭出法令對付。

警方雖設法取締噪音車輛,但時段有限,成效亦有限。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警方雖設法取締噪音車輛,但時段有限,成效亦有限。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大清早改用電動機車 日本派報社廣受好評 車商推出燃油改裝電動服務

只要是淺眠的人,想必都非常痛恨每天清晨讓人從睡夢中驚醒的送報機車聲,但這問題其實並非無解。日本的派報與夾報廣告處理公司Pressio,從2010年起採用每台售價14萬日圓(約合台幣4萬元上下)、安靜的電動機車,取代原本的燃油機車來送報,採用的車輛也是專為送報而設計的,可在車尾後方設置大面積置物架,負載力達20公斤重,如此既能省下大筆燃料費,亦提升了公司的社會形象。

這種做法頗受好評,導致許多宅配公司跟進採用,電動機車一時供不應求,就有些車商趁勢推出改裝服務,可將一般機車的油箱直接拆下,改成放電池的空間。

▎輕型機車嚴限速 考照耗時貴又難 日本機車熱潮消退

聯合報2014年報導了,曾經也是機車大國的日本,如何靠著「經濟性」與「制度性」手段,提高機車入手門檻,擺脫機車熱潮,變成我們現在所見的,以大眾運輸、自行車及汽車為主要交通方式的寧靜社會。在今天的日本,街頭上只剩下兩種常見的機車:業務用機車(例如食品外送)以及嗜好用機車(可在高速公路奔馳的重型機車)。

日本的50 c.c.輕型機車,限速每小時30公里,不比電動腳踏車快多少,價格卻貴得多,因此不受青睞。至於馬力夠強、速度夠快、可拿來通勤的125 c.c.機車,駕訓班學費卻高達新台幣5至6萬元,幾乎等同於一台新機車的價格。此外,機車考試又貴又難,參加每次路考得繳新台幣7千元,2013年每人平均考17.5次才合格,更重要的,是上駕訓班的課需花3至4天。

想騎機車,耗時又傷財,不但讓平時不敢輕易請假的日本上班族卻步,沒錢的大學生就更別提了,於是大多數要買代步工具的人,還是選擇了入手自行車或汽車,機車使用者只佔目前全體通勤與通學人口的3%而已。

日本派報、郵務單位,採用了安靜的電動機車送報,省燃料費亦提升公司形象。 圖/路透社
日本派報、郵務單位,採用了安靜的電動機車送報,省燃料費亦提升公司形象。 圖/路透社

▎倫敦巴士減碳由紅變綠 公車站牌試行無線充電

在倫敦,交通工具的排碳量,佔所有排碳來源的20%,而公車又佔了所有交通工具排碳量的5%。柴電混合動力車,可比純以柴油為動力的車輛少排碳40%。以全倫敦超過8,000輛的公車而言,若全改為柴電車,則每年可少排碳20萬噸,更有民間環保團體呼籲多加採用完全不排碳的氫氣車。

因此,倫敦市政府一方面與公車業者合作,以每年500輛的速度,一條條路線逐步汰換市內公車,一方面亦開始試著為公車站牌加上無線充電功能,以讓公車停靠時能獲得充電。

市府的最終目標,是將所有公車皆換為綠能車——不論是柴電車、氫氣車、生質能源車,或純電動車——並許下階段性承諾,要在2020年來臨前,將倫敦市中心範圍內的300輛單層巴士做到零排碳、3,000輛雙層巴士則改為柴電混合動力車。

▎中東富少跑車狂飆 倫敦祭出法令開罰 車主資料掌握是關鍵

每年夏天,跑車的噪音是倫敦人的夢魘,因為包括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科威特在內,許多中東產油國家的富二代,在齋戒月結束後赴英國避暑度假,把名貴的超級跑車也一併運來了。他們經常違規停車,也在街頭恣意競速,不過最惱人的則是他們從早到晚製造的噪音,包括猛踩油門、瞬間加速、大聲放音樂等,甚至連夜深人靜時分也不放過。睡眠品質大受影響的倫敦市民,紛向政府抗議。

跑車噪音最為猖獗的肯辛頓切爾西區(Kensington and Chelsea),根據英國國會訂立的《反社會行為、犯罪及警務法》(Anti-Social Behaviour, Crime and Policing Act),制定《公共空間保護令》(Public Spaces Protection Order),對下列九項行為處以100至1,000英鎊(約合台幣4,800至48,000元)的罰金:高速運轉引擎以至造成公眾危害、一再的突發迅猛加速、競速、停車時引擎怠速、做出特技動作、鳴按喇叭以至造成公眾危害、播放音樂以至造成公眾危害、辱罵他人、在公用道路上以成群結隊行駛或停放等行為造成阻擋事實。

然而,因為這些跑車係在英國境外登記,導致產生許多積欠罰金的案例,英國政府正尋求解決方案,包括嘗試向相關國家取得涉案車主登記資料等。

每年夏天,跑車的噪音是倫敦人的夢魘。 圖/路透社
每年夏天,跑車的噪音是倫敦人的夢魘。 圖/路透社

▎讓電動機車逐步取代燃油機車 公車電動化應訂時程 改裝車噪音宜以走動巡邏及根源禁絕對付

從日、英兩國的例子中,我們該注意的關鍵,是勇於任事的政府,以及追求良好生活品質的社會,在市場機制下,兩者之間產生的有效互動。

曾經是機車大國,也許「暴走族」的現象讓日本決定開始對機車的取得與使用設下重重限制,成功使日本街頭恢復了平靜。而「不造成他人困擾」的日本文化,更使派報社產生自省,從而用電動機車取代擾人清夢的燃油機車,獲得社會的正面迴響,使更多外送業者跟進,形成市場需求,甚至連機車行也受到鼓勵,推出讓燃油機車更安靜的電動化改裝服務。英國則負起責任面對氣候變遷,厲行減碳措施,汰除燃油公車減低了街頭的交通噪音,至於對付超級跑車的噪音,也不會只採用消極的時段性執法,而是採主動姿態,嘗試從源頭掌握車主資料,確保開罰能夠收效。

機車已成許多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短期內不會改變,但燃油機車的「本質性噪音」是絕對需要正視的問題。若能有法源來規定,台灣所有派報社、外送業者均須採用電動機車,首先便會消除不少噪音。接下來,在機車市場上,對於電動機車的新一股需求便會因此產生,政府可推波助瀾祭出誘因,鼓勵機車持有者與民間機車行把現有的燃油機車改裝為電動機車。等電動機車達到某一普及程度後,若能再實行「輕型燃油機車速限降低、重型燃油機車考照變貴」以及甚至是「都會區加油站只提供機車充電服務、不再加油」的措施,台灣都市居民將能重享寧靜生活。

針對燃油公車的「本質性噪音」,台灣各城市已開始陸續採用油電混合公車,應進一步明訂汰換燃油公車的量化目標及時程表。至於改裝汽、機車的「炫耀性噪音」,台灣已有取締措施但效果不彰,除可考慮讓警員如西方國家那樣經常在街頭進行走動式巡邏(而非全部都是騎著機車巡邏,以至於自己也對交通噪音習以為常)之外,也應從改裝噪音的源頭,也就是協助車主改裝的車行下手,取得所需的法源,對於加大噪音的改裝服務予以重罰,甚至是勒令停業處分。

交通噪音攸關國人身心健康,是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不應等閒視之。想要提升都市居住條件,先對付交通噪音,營造一個更加安靜的環境。

倫敦為了減碳,紅色巴士紛變綠能車輛,連公車站牌也試行無線充電。 圖/路透社
倫敦為了減碳,紅色巴士紛變綠能車輛,連公車站牌也試行無線充電。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