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從動之以情開始——挺同與反同的公投話術(下) | ​喬瑟芬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對話,從動之以情開始——挺同與反同的公投話術(下)

婚姻平權不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選擇,而是身而為人本應有的尊嚴。 圖/路透社
婚姻平權不是一個「生活方式」的選擇,而是身而為人本應有的尊嚴。 圖/路透社

▍上篇:〈對話,從動之以情開始——挺同與反同的公投話術(上)

爭取中間選民,仍需建立在對價值的堅持,而非退讓之上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自己,動之以情不代表我們的信念就必須打折扣。誠實永遠是最上策,不要否認說「沒有要性解放」,而是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女性可以投票、可以不穿裙子,來讓對方知道「解放」指的是去除任何壓迫。不要假裝課本裡沒有提到性愉悅,而是還原課文的意思是「互相尊重、彼此合意的性行為才會有愉悅可言」,讓家長知道前面那八個字才是現行教材的重點,而性愉悅是我們不該對孩子迴避的議題,否則只是掩耳盜鈴。

新課綱的確比過去進步很多,但還是傾向保守的,我們不該連這點都守不住,那才真的會讓性平教育被逼到退無可退。同時,我們也不用害怕去承認,婚姻平權的目標,也是希望傳統家庭框架有所改變,希望人人是自願選擇相伴,而不是被社會、親族壓力強迫去扮演一個既定角色,演了一輩子好妻子好媳婦好兒女,就是沒有好好成為自己。一般常人從自己的生命經驗也能明白這點,只是過去沒人將他們藏在內心深處的感受表達出來,讓他們知道這世上不只他這麼偷偷想過。

我們甚至可以主動承認,的確有一線教師在課堂上教如何使用保險套,畢竟這已在他們全台發送的文宣上,不妨主動提及,並為這位老師澄清,不只事前有向全班家長進行心理建設、徵求意見,且全程秉持教學專業。

我們可以主動提醒這些「憂心的家長們」:現在孩童發育年齡大大提早,小學三年級已有不少小女孩已有初經,代表有生育能力了!當身體成熟,我們卻未給予相應的知識時,他們要怎麼曉得什麼是尊重或自我保護?在孩童身心發展加速的現實下,什麼叫作「適齡」的性平教育?你的孩子身上有裝鬧鐘,性覺醒時會通知你嗎?就算對方是個教會盟盟彩虹媽媽,等你說到這裡,他也無法否定性教育的必要性了,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從那邊繼續談下去。

搶奪中間選票,關鍵在用語和態度,而不是重回那些可能又傷害到其它弱勢的話術;如果家對一個人是美好的,我們恭喜他,但不要忘記,婚姻平權也是為了那些成不了家、不想成家、或家已經不完整的人,爭取一個不必在「一男一女一生一世」框架下,也能被視為平等、抬頭挺胸活下去的權利。

婚姻是個制度,它能保障的是契約的公平性,是選擇的平等,而不是愛情。坦承並繼續堅持這些價值,不代表就要與求取最大中間路線相悖,因為台灣這個社會最愛的是「和諧」,只要好好講,他們其實沒有那樣在意你講的是哪套道理。尤其有些生活閱歷的台灣人,誰不是在「家」這個重擔裡一邊受苦、一邊自我催眠著?如果你能做到態度和善、聽起來又有道理,他們甚至有機會從這場對話中,找到自己人生困境的出路。

所謂中間路線,引政大副教授葉浩在報導者最新一篇文章所闡述的,妥協不是刻意模糊自己的立場,不是和稀泥,是清楚表達自身價值的堅持後,同時也願意承認對手不是我們要殲滅的敵人,而是仍要繼續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一起為這個國家的未來努力的同胞,願意在這個立場下不放棄一起為歧見繼續努力。在尊重對手的前提下,我們反而不該隱藏,也不該包裝任何不是我們信念和立場的東西。

或許過去的經驗讓我們很灰心,或許台灣人民的表現讓我們覺得愚昧,但如果我們真把他們當笨蛋,以為只能拿簡化的糖果餵食、騙他們上勾投一張公投票,那真正愚昧的,反而是我們。

圖為2017年10月,挺同團體隊伍行經教育部時,將印製有標語的紙條貼在欄杆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2017年10月,挺同團體隊伍行經教育部時,將印製有標語的紙條貼在欄杆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對話前我們得問的是:保守反對者們到底在想什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對話前我們得問的是:保守反對者們到底在想什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人心裡若沒有歧視,恐懼就不會被喚起

越到最後關頭,越需要冷靜的認清,十一月底綁大選的這一場公投,不是「宗教戰爭」,事實上,跳脫宗教的框架,才是我們唯一可能扳回一城的關鍵。我無意為台灣眾多基督教會的殘忍顢頇開脫,他們絕對應該在歷史上被記上一筆。然而我們必須認清一件事:基督宗教或許攪動了整個社會對性少數的偏見與歧視,但若那些東西不存在,教會砸再多錢、動員再多人力物力,也只會看起來像傻子,不會有任何成效。

這是一場台灣過去三十年民主化後,人權基礎意識的期中考。我們得承認,台灣的民主化歷程雖然進步飛速,但有很多基礎的教育和思考,還是得回頭重新紮根。先為自己做好這個心裡建設,我們才有辦法繼續站在街頭上,或在自己親友圈中進行說服工作。台灣大多數人並不是基督徒,但他們卻說著一樣的歧視語言,事實上,他們只是藉用了教會散佈的資料,釋放出內心的恐懼與偏見。

至於要如何面對基督宗教,除非你自己是信徒,或為了保護身為教徒的性少數親友,否則我們此刻該做的是:忽略並無視他們,不要浪費力氣去跟他們爭辯教義(那是基督徒自己該做的事),不要去跟他們解釋何以人權而非神權才是這個世界的準則。基督教徒要改變,除非有神蹟以及很多很多的機緣,或是等他們被時代碾過,他們就會知道自己錯了。我們該做的,是跟群體裡其它人持續發送正確的、澄清的訊息(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保持人際交友圈中,有不同的資訊來源和聲音存在即可。

最後,還是要說:照顧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在展開任何行動前,請確定自己有足夠的人際支持系統,在你去向親友,甚至走到街頭、市場進行陌生開發的對話後,必須有個地方、有三五好友可以聽你吐苦水,講述挫折、委屈或成就感,就算是幹譙對方的態度和邏輯荒謬也好,我們都需要適時被療癒,才不至背著「運動傷害」。

性別平權是條漫漫長路,不會隨著年底公投或明年婚姻平權立法走向明朗化,就跟著結束,因此,總有我們能夠貢獻的時候。先安頓好自己,不要過渡耗損,因為其他人累了的時候,還需要你來接棒。

這是一場台灣過去三十年民主化後,人權基礎意識的期中考。圖為挺同團體志工。 圖/取自平權前夕.彩虹起義
這是一場台灣過去三十年民主化後,人權基礎意識的期中考。圖為挺同團體志工。 圖/取自平權前夕.彩虹起義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