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立/罷韓成功:從民粹主義到民主韌性,全球化的能與不能
(※ 文: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此次的高雄市長罷免投票,相信連最樂觀的反韓陣營,都不敢預估罷韓同意票能夠一舉突破韓國瑜當選市長的89萬選票。短短兩年之間,何以選民的投票傾向變化如此之大?如果只以韓國瑜的市政表現或是參選總統來解釋,是不足以解釋的。畢竟,兩年要看到政績,或是帶職參選在民主政治之中,前者是不容易,後者是常態,這也是許多韓粉忿忿不平之處。
那麼,我們要怎麼理解這兩年選民的急遽變化?談到韓國瑜所捲起的風潮,其實跟全世界的民粹主義與全球化現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超全球化:民粹主義的生成背景
民粹主義核心的概念,是政治人物煽動社會對立的氛圍,轉化為支持自己的選票,贏得選舉。從歐洲到美洲,乃至於亞洲國家,無一例外,何以如此?這就必須以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談起。
普林斯頓大學著名學者羅德里克(Dani Rodrik)主張,1990年代以後的全球化是「超全球化」(Hyper Globalization),認為跨國企業在商品、服務、資本和金融都打破了國家疆界的限制,一方面帶動了貿易的成長,卻也讓這些企業規避民族國家的規章制度,攫取巨大的財富,這就造成了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所稱的,美國是1%所有,1%所治,1%所享,也就是極度的財富分配不均。
而過去所宣稱民主政治結合資本主義可以創造均富的社會,在超全球化的作用力之下,宣告無效,嚴重的貧富差距,自然會造成廣大群眾的不滿。
道理很簡單,窮的人一定比有錢人多,加上中產階級收入降低或是失業,群眾必然要求政治人物負起責任,這乃是民主的特徵:問責。於是乎,廣大的經濟落後者,就成為民粹主義的養分,許多民粹政客號召群眾討伐腐敗的精英,要求建制派下台。
重點是,在超全球化的時代,大部分的政府已經無法完全控制自身的經濟增長,除了受到整體國際經濟景氣的影響外,更重要是國家競爭力。為什麼歐債危機都發生在南歐國家?在全球化與區域整合雙重夾殺之下,南歐國家競爭力不足,導致人才外流,產業外移,更談不上外資挹注,政府在收不到稅的情況,除了舉債之外別無他途。歐盟與德國所要求的撙節政策,更是大大的打擊了受政府福利政策照顧的弱勢團體,憤怒的群眾自然擁抱民粹主義。
上台容易下台快的主因
回想韓國瑜勝選的戰略,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北漂」、「魯肉飯加礦泉水」。高雄市會有大量北漂的人口,主因在於城市的轉型,從工業化城市走向現代化城市的轉型期,加上年輕人都接受了高等教育,自然會想選擇辦公室的工作。
然而,高雄市的白領就業機會不如台北與台中,台灣國際化的程度,主要還是受惠於台北與擁有科技園區的少數縣市。但北漂的事實,卻被韓國瑜精彩的論述轉換為城市退步、落後與腐敗的象徵。
民粹主義重要的核心就是煽動社會的對立,要求廣大受苦的民眾,用選票制裁執政者。特別是台灣也無法解決全球化後的貧富差距,貧苦的人變多,民粹政客就可以席捲選票。韓市長的「魯肉飯加礦泉水」形象策略,正是符合選民要求政治人物清廉的的形象,對照民進黨長期執政於高雄,一時之間,韓代表的正是廣大群眾,而民進黨則是腐敗的精英。
若我們從世界政局的經驗來看,不管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或是2020的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民粹政客都是上台容易下台快,原因就是「不能幹」。如現在確診人數最高的幾個國家,從美國、英國乃至於巴西,都是民粹政客當家。民粹政客不一定是源自於民粹政黨,因為兩黨政治的國家小黨沒有機會,反而是由建制派政黨中,以挑動社會對立為方式獲取政權,川普,強森都是如此。
民粹主義恰恰反映出民主政治的缺點,從多數決走上多數暴力。美國黑人暴動更被拿來對照香港的反送中。的確,民主是不完美,甚至是致命的,美國兩位哈佛大學政治系教授所寫的《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精彩描繪民主政治的諸多問題。趙少康先生更是形容罷韓是台灣民主的恥辱。
然而,如同全球化一樣,全球化帶來的貧富差距問題,不能以去全球化或是反全球化來解決問題,因為沒有全球化,國家經濟賴以為繫的貿易就會崩潰。因此,關鍵在於改善民主與全球化的「內容」,因為這兩者都是人為創造出來的,具有反省與修正的力量。
民主韌性修正民粹危機
民粹主義的問題,正彰顯著民主韌性的展現。什麼是民主韌性?首先,民主具備抗壓性,以台灣為例,中國對台灣的壓力越大,越增強了台灣人對於主權的追求與族群認同。
第二,韌性指的是恢復力,能夠克服挑戰與危機,這次的新冠肺炎正是完美展現於病毒肆虐危機下,公民社會的恢復力。第三,韌性強調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當美中的大國對抗中,會有選擇美國市場的台積電,也有選擇中國市場的聯發科。最後是,韌性具備創新的能力,應對危機會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變更,從口罩產量的日產200萬片到1800萬片,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罷韓的93萬9090票所代表的,就是民主韌性。任何人都無法在兩年之內改變高雄的事實,為何要求韓市長做到?就是因為市民體認到,韓市長無法跟中國說不,也無法帶領高雄走出城市轉型的危機。
韓市長在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後的演講提到,感謝130萬未投票的人對他的支持,這正是典型韓式民粹風格,切割社會,再把大多數的那群,劃為自己的一方。問題是,這種方式,只會成功一次。130萬未投票的人,怎麼可能都是支持韓市長的?這種話術,自然激起對民主恢復力,從星期五六兩日蜂擁回鄉投票的高雄人眼中,就能感受到民主的韌性。
是的,全球化能帶來經濟增長,但是不能無法解決社會貧富差距。是的,民主政治會產生民粹主義。但是,所幸民主也會產生具有韌性的選民,透過罷免,來修補自己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