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凱証/小法上學記:一場別開生面,專屬澎湖孩子的開學典禮 | 民俗亂彈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莊凱証/小法上學記:一場別開生面,專屬澎湖孩子的開學典禮

法師長親自示範咒語的唸法。 圖/作者提供
法師長親自示範咒語的唸法。 圖/作者提供

地方文化的世代傳承

位處澎湖縣馬公市201縣道尾端的風櫃里,自古以來,便以漁業為主要生計產業,至今仍是居民賴以維生的重要生活支柱。該里其信仰中心以祀奉王爺為主,以主祀溫府王爺的溫王殿為主要公廟,三官廟與金王殿分屬甲頭廟1。居民生活大小事,依靠神明之力,求助於神靈,居民與王爺之間,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

澎湖小法,是澎湖無形文化資產,乃聚落宮廟重要神職人員,其發展至今,已成澎湖地區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徵。若稱這群人為具有法力的修行者,一點也不為過,終身又義務的職責,自領進門起,便是無怨無悔地付出。

即使目前面臨斷層的可能,這項足以代表澎湖傳統的典範,仍繼續發光發熱。許多變通的方式,諸如:性別的選訓、誘因的獎勵、年紀的取捨等,皆可看出如此「不得不」的轉圜作法與思維。

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是澎湖地區特殊的生活場景。宮廟文化一直是澎湖人形影不離的生命狀態,展現人與神之間長久以來的生活系統。這場難得一見的傳統儀禮,已屬現代發展下,少有的集體意識了。

距離上一次的招生,應亦有4、5年之久,新任法師長自從上任以來,任勞任怨地,盡心於自身本分,終身義務之職,本是一份責任。

民國108年3月23日,農曆二月十七,是一群孩子正式加入宮廟組織的一天,即使這天的氣候,屬於咄咄逼人的風雨,依舊抵擋不住家長心繫於此的心情,有些是由阿公、阿媽載來,有些是媽媽陪伴,如此貼心的舉動,反映著漁村人口結構與家庭分工型態。

不畏風雨,依約前來的新訓小法。 圖/作者提供
不畏風雨,依約前來的新訓小法。 圖/作者提供

受神明徵召的孩子

家長是懷著什麼動機讓孩子參與呢?孩子又是抱持什麼態度加入呢?是朋友的勸說、是小孩子從小的耳濡目染、是大人的期待、是親朋好友的支持......。種種因素,不外乎與孩子有無興趣,以及家長有無意願最為有關。

資訊媒體充斥的時代,孩童放學、放假的休閒娛樂,電視、電腦、手機幾乎是不離身,有了培訓這回事,也算是某種暫時切割日常習性的途徑。長輩心中的盼望,不僅是送去上課學習而已,更深一層地,是希望孩子能夠定心與定性,受神明庇佑,以及不學壞。

法師長(老師)聯絡尚未前來的小朋友與家長。 圖/作者提供
法師長(老師)聯絡尚未前來的小朋友與家長。 圖/作者提供

卯時一到,法師長遵照神明指示的時辰,隨同鄉老前往廟外的臨設香案,向西北方恭請祖師入廟安座。西北方是指大陸一帶方位,亦是祖師的故鄉,請祖師的用意,乃為一種坐鎮、監督、奉祀等意涵,如同各行各業,皆有其所屬的祖師爺,小法亦同。

祖師神位上有著一組對聯寫著「呂法精湛傳百世」「幽人顯化濟群生」,橫批「神通廣大」,清楚地顯現小法終身義務的職責,講述精益求精救濟黎明百姓的理念,透過世代傳承,不斷地繁衍,讓每位祭拜祖師爺的小法們都能明白即使再如何神通廣大,都得勿忘本心。

祖師神位。 圖/作者提供
祖師神位。 圖/作者提供

從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這群孩童從老師(法師長)手中接獲全新的課本(咒簿),由老師親自帶領,感受咒語練習的初體驗。老師先唸一句,學生跟讀一句,並如早期私塾教授一般,以毛筆圈點課本字句,頗有時代交替的歷史意義。

接著,一杯酒的壯膽與誠信,孩子象徵性地啜飲一口,自此,正式成為小法培訓班學員,準備接受一連串的受訓課程。

開館的首日,請祖師完成,報到的7位學員,亦以古禮方式通過小小的考驗。對這群懵懂的小孩而言,來學習的真正動機或許可能會時時在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已有一般超齡的勇氣與機緣,與神明當永遠的朋友、家人、保母、師生等關係。

今後,每日晚間的密集課程,是這群學員接下來的真正挑戰。看著古禮結束後的每位孩子,有些穿上雨衣,與長輩一同回家;有些則冒雨返家。週末的假日,對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小孩子來說,早起會是一種折磨;對另一批社區未來的生力軍而言,這是他們日後必須面對的一條責任之路。

發新課本(咒簿)。 圖/作者提供
發新課本(咒簿)。 圖/作者提供

小法補習班,正式開課

入夜7時,正式開課。

宮廟不再只是信仰層次的角色,接下來的日子,更扮演著教學中心的化身,教室般的學習場域。排排坐的小朋友們,人手一本,跟隨老師的教學節奏,開啟朗朗上口的第一節課——唸咒。老師與師兄(學長)們以過來人的經驗,教導現場每一位小孩,一句又一句的重複,一段又一段的熟唸,目的是希望在短暫的時間內,達成最有效率的學習目標。

一旁的家長也不時地留意孩子的狀況,並適時地叮嚀。另有二位學長級的小法,由資深的法師授予其他安營頭的課程內容。一會兒,1小時的咒語教學告一段落,下課前,老師不忘離開前的一段禮儀,再三提醒,下課時一定要記得行禮及答謝,這是一種飲水思源的表現,也是做人處事的基本要求。

最後離開時,發送飲料,一人一份,當作鼓勵的小禮物,孩子開心,大人也安心。

授課情形。 圖/作者提供
授課情形。 圖/作者提供

招訓之後的,現代觀點

基本上,這批小法主要還是用在山水入火落成的時候要用,主要的任務是這個。出館的時間應該是訂在半年以後,因為我們不覺得要教得這麼快,時間還很充裕,就慢慢教。現在小孩子很聰明,帶法不能跟以前,以前我們學小法通常都是打過來的,現在小孩子也打不得,只能用愛的教育慢慢去勸,慢慢教,慢慢磨練。

這是帶領小法們的陳法師長心得。最新一批訓小法的成員召選任務,總算正式起跑了。對於日後即將粉墨登台,通常與友村新廟落成有關,儘早準備,是希望在培訓過程裡,讓每一位新學員皆能學得紮實,基本功不能馬虎。

至於訓練方式,相對於過往的打罵,法師長(老師)仍記憶猶新,那時隨堂考的測驗,只要一犯錯,二話不說,執鞕立即伺候,手心與屁股是基本的處罰。如今,受少子化、家長寵愛等影響,打罵這一套必須拋在腦後,反而應以「帶心」作為切入點,以區別昔日的教學模式。

首日課程的初體驗結束,法師長對於這天孩子的表現程度,似乎是超越了預設值。如同他所言:

我覺得蠻欣慰、蠻好的,第一天第一段咒語竟然就會了,他們會唸,看得懂這段咒語在哪邊,會唸,我就覺得很厲害了。因為現在小學生,咒語簿裡面有很多字,他們其實沒有學過,所以他們會唸,會看就好,今天看他們這樣在唸,我覺得還蠻不錯的,超乎我想像。

孩子的學習能力超乎想像,不放過每一句、每一字,認真朗讀,背誦的驚人記憶,難道會是神明冥冥之中的一臂之力嗎?

把我們自己該做的本分做好,當然很多事情我們都會煩惱在先,因為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會一想再想,再三思考這些事情後果嚴重性,再來執行這個工作。那很多事情都有料想到,像現在原本說12個,變9個,9個現在變7個,7個就這樣教吧,我們只能接受了,就好好把這7個教學。

無奈不代表無望,孩子與家長願意攜手走入小法世界,更要抱持永不放棄的堅持與感恩。語重心長的幾段話,分別道出法師長的內心話與對傳承小法的看法。這場別具地方文化傳承意義的開學典禮與第一堂課,是十分具有在地知識傳遞的自發性身影,更是漁村生活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心靈力量與互助能量。

看見希望的未來

一週之後,令法師長感到欣慰的是,原本的7位成員已增加到12位,當初所設定的目標人數,全員到齊。有些原本不太有意願或還在觀望的家長,似乎已放下心中的疑慮與心防,把孩子送往小法補習班學習。

3月30日,星期六的夜晚,7時一到,廟裡如往常般,現場直播新訓小法頻道,除了陪同的家長,亦有爺孫級的在地居民加入收看。這天的課程內容有了些許變化,看著每一位學員出操的步伐,從一位接一位的出場亮相,到分組個別的指導,此為法師長精心策畫的安排。「謝謝師兄,謝謝老師。」下課時的一句道謝,待人處世的基本要求,更加說明來此學小法的另一主因。

當老師的希望教出來的小法每個都很優秀,教他們就是我們的期望,他們出館操兵演將就是我們所教出來的成果。教小法其實基本上也不只單單教他們這些東西,像一些基本上的禮儀我們也要教他們,所以學小法的,沒有那種變壞的。像我們過來的,會覺得說,基本上神明都會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地長大最重要。

法師長的另一心聲,陳述早期學小法,家長多半不反對,幾乎是全力支持,紛紛帶著家中孩童到廟裡報名,機會是人人皆有。反觀現今,乏人問津,世代交替的在地文化,將何去何從?

即使招生面臨一大挑戰,但在法師長的認知裡,仍認為學小法的孩子可以改善叛逆的個性、增加認字的程度,而且亦能變得更加聰慧。誘因,鼓勵重於物資,出館之後,更是有好無壞。面對當下環境,代代小法銜接的課題,必須時時調整因應之道,找到能夠實踐這項傳統的契機。

澎湖小法,正在尋求另一新的定位與生機,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見。

一週之後的課程進度——步罡教學。 圖/作者提供
一週之後的課程進度——步罡教學。 圖/作者提供

  • 文:莊凱証,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博士生。
  • 本文稿得以完成,特別感謝風櫃溫王殿陳法師長與各法師的協助。
  • 更多民俗亂彈WebFB

  • 民間信仰與漢人移民社會形成有重要關係,在地方境域觀念中,各個小聚落通常為角頭,更小則為角落,管轄該地的廟宇通稱為角頭廟,當許多角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就會形成比較大的庄,庄境內的主要廟宇,有時則會稱作公廟。澎湖聚落通常以公廟為中心,劃分不同甲頭區域,主要作為廟務祭祀協助之分工。風櫃里依人口分布、結構以及聚落範圍分為東甲、中甲、西甲。其中西甲的甲頭廟是三官廟,東甲的甲頭廟是金王殿。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