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嘆長吁日怨嗟:文化資產「陳悅記」的劫數 | 蕭文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短嘆長吁日怨嗟:文化資產「陳悅記」的劫數

大龍峒的陳家祖厝(老師府),1985年公告為古蹟。圖片攝自1990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龍峒的陳家祖厝(老師府),1985年公告為古蹟。圖片攝自1990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化部長鄭麗君上任後,在全國文化會議表示:「文資保存不能總是讓民間搶救個案,而是應該系統性的建立文化保存體系」。什麼是「系統性」文化資產保存?部長沒有說明,但是保存觀念先進國家已經不是只注重「單點式」文資,而是要去保存一個脈絡,將彼此串聯。我認為脈絡式的保存,可以說就是「系統性」的文化資產保存。

可是台北市的都市發展中,文化資產似乎都有所謂的「劫數」,文化資產首先要能逃過「劫數」,才能活下去,有時候「單點」文化資產「在劫難逃」。「單點」都保不住了,怎麼談系統性呢?

「單點」文資的不保或破壞,有時還經常是掌權者的「創意」,也就是缺乏文化觀的掌權者,存好心「做壞事」,例如1965年台北市臺北府城門的東門、南門及小南門被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外觀美容翻新,造成了外觀嚴重改變。

不過有的文化資產「劫數」是因為政府機關失能,例如大龍峒保安宮就公開抱怨政府11年來不聞不問,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頒發的「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後,政府才想錦上添花。

保安宮董座廖武治批評政府長期漠視古蹟修復,文化政策最高主管機關文化部督導不周是事實,可是地方自治精神來說,台北市文化局才是最應該負責的單位,因為市定古蹟本來就是市府的職責。但是今日的保安宮則是已經「出運了」,除了古蹟修復好了,媒體也報導保安宮即將由市定古蹟,升格為國定古蹟

成為國定古蹟最大的好處是文資價值地位提升,從此主管機關就是文化部,至少協助修繕等工作由文化部負責,也比較容易被關注。

不過讀者們讀此文一定覺得奇怪,明明標題是寫陳悅記,為何內容談到保安宮?首先我要說明的是保安宮跟陳悅記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保安宮、台北孔廟、陳悅記、四十四坎街……都是大龍峒陳悅記的系統性文化資產。以保安宮為例,同治七年(1868)重修,修繕後正殿祭祀保生大帝的神龕兩頭,就分別掛陳悅記家族舉人陳維英所題楹聯一對。

當年保安宮重修,陳悅記家族的陳維菁、陳樹藍都是重要領導人。陳悅記家族不只是出錢修保安宮,更捐出保安宮以東的土地二千餘坪,興建孔廟,陳悅記家族的陳維英是台北孔廟第一位入祀的鄉賢。如今保安宮、孔廟、陳悅記其實可以視為一個共同的系統。可是今天「出運」的保安宮即將歡喜成為國定古蹟,陳悅記卻依舊尚未化解「劫數」,不知道能否等到光明。

1990年的陳悅記古厝,當年已顯破敗之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0年的陳悅記古厝,當年已顯破敗之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陳遜言興建的陳悅記祖厝是北台灣少數尚存的單脊式燕尾屋頂四落舉人宅,為合院閩南式建築,是見證科舉時代意義之古蹟。圖片攝自1993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陳遜言興建的陳悅記祖厝是北台灣少數尚存的單脊式燕尾屋頂四落舉人宅,為合院閩南式建築,是見證科舉時代意義之古蹟。圖片攝自1993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舉足輕重陳悅記的系統性文資

陳悅記並非是人名,而是商號,陳家渡台祖陳文瀾在乾隆四十五年(1783)來台行醫懸壺濟世,接著其長子陳遜言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渡臺,後經營船運、料館致富,嘉慶十二年(1807)陳遜言以「悅記」為商號,並興建陳悅記祖厝。所謂陳悅記系統性文資就是包含跟「悅記」商號有關的歷史及地景。

創設「悅記」商號的陳遜言被清朝官府授以「通奉大夫」官銜,長子陳維藻與四子陳維英皆為舉人,受教於新竹鄭用鑑門下;三子陳維菁道光二十二年在任布政司理問,與五子陳維藩曾率練團水勇擊潰海賊會匪。

整個陳悅記家族,共出了三位文舉人(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十九位秀才。文舉人當中,陳維英最為有名,被舉為「孝廉方正」,並授內閣中書,名義上是咸豐帝之師,故時人稱陳悅記祖厝為老師府。北台灣的明志、仰山、學海、樹人書院皆與陳悅記家族有關。就大龍峒地理位置來說,陳維英創設的樹人書院最初就是成立在保安宮內,陳悅記可以說是台北盆地儒學文化之代表。

陳悅記家族也是北台灣團練代表,除了守護郊商船隊不至於受到海盜騷擾,重點在保境安邦,家族中的陳維藩有軍功,對抗海盜與小刀會,今天的啟聰學校是昔日陳家練兵場。整個家族影響了台灣歷史,是集合台灣文治武功第一的府第。

陳遜言興建的陳悅記祖厝是北台灣少數尚存的單脊式燕尾屋頂四落舉人宅,為合院閩南式建築,是見證科舉時代意義之古蹟。這個集財富、功名的舉人宅使用肖楠、烏心石、牛樟等質堅耐久的木料,磚瓦也都是一時之選,建築當中的公媽廳、公館廳及象徵科舉的旗竿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其中石旗杆,是全臺灣舉人宅當中唯一僅存的一對,具罕見性。

陳悅記家族是北台灣重要開拓史,其家族墓園主要位於內湖,根據陳家後代陳應宗老師說法,當時掌權者為了興建老國代居住的房子,在戒嚴時期用灌辣椒水等方式強取陳悅記家族的土地,導致陳家祖墳數百門被刨,但開基祖陳文瀾二品通奉大夫夫婦之墓園及陳遜陶墓還在,僅存的墓園土地現屬於國有財產局、新北市政府、部分淪為私產,陳家後代仍是建造物所有人。

陳文瀾墓前華表是淡水廳同知曹士桂落款,兩對舉人桿分別是陳維藻、陳維英中舉時所立,由於陳維藻所立的是木製,年久腐爛僅存基座。陳維英所立為石製留存至今,這些都具歷史、藝術價值,無奈至今台北市政府尚不願意給予文化資產身分,缺乏法源保護,此墓園在2018年3月發現疑似被惡意破壞

陳悅記祖宅石造旗竿,為目前全台宅第建築中僅存。左:1990年;右:1993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陳悅記祖宅石造旗竿,為目前全台宅第建築中僅存。左:1990年;右:1993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左:曹士桂落款的華表;右:華表細節。 圖/作者自攝
左:曹士桂落款的華表;右:華表細節。 圖/作者自攝

左:陳文瀾古墓前有兩對旗桿,陳維藻所立為木旗桿,所以僅剩下旗桿座;右:陳文瀾古墓陳維英所立舉人桿,此為遭受破壞前原貌。 圖/作者自攝
左:陳文瀾古墓前有兩對旗桿,陳維藻所立為木旗桿,所以僅剩下旗桿座;右:陳文瀾古墓陳維英所立舉人桿,此為遭受破壞前原貌。 圖/作者自攝

將陳悅記文資系統性拋棄的台北市政府

位於大龍峒的陳家祖厝(老師府),雖然在1985年就公告為古蹟,但是如今殘破不堪,主因是陳悅記祖宅遭政商掏空,陳家子嗣陳應宗與台北市文化局官司纏訟數十年,陳應宗雖然三審獲勝,法院判決必須「回復容移前原狀」,但是市府不願撤銷原處分返還容積,修復有所爭議,導致陳家後人也比照保安宮模式,將陳悅記祖厝提報國定古蹟,希望能讓中央文化部接手協助,不過缺乏雪中送炭大學者加持,關注度沒有保安宮來的高。

陳悅記古墓,經民眾主動提報,在106年3月21日文資會採用報告案的方式進行,可是台北市政府竟然沒有通知後代家屬參加文資會,該次會議結果是「列冊追蹤」。由會議記錄可知,文資委員林曉薇、黃士娟都註明後續進大會審議。薛琴委員表示: 同意列冊追蹤,但如土地均為公有者,建議可先予作暫定古蹟,以免招損,無奈台北市政府至今沒有送進大會實質審議文化資產身分。

2018年3月,陳家清明掃墓發現陳文瀾墓前陳維英所立舉人桿疑似被惡意破壞,旗桿留有繩子套索痕跡,推測是採用外力拉斷,文資明顯之重大危險,此事件在3月31日通報文化局、警察局。文化局雖然表示知情會處理,但正逢清明節連續休假5天,文化局至今未通知會勘。

連續假日文化局沒有上班,通常是文資被天賜良機偷拆、強拆的最佳時刻,筆者實在不解為何台北市政府不願意依照《暫定古蹟條件及程序辦法》第四條第二項直接暫定古蹟呢?這段期間萬一被破壞是不是主管機關又要推卸責任?只能向老天祈求陳悅記系統性文化資產早日「出運」!快快成為國定古蹟吧。

疑似被惡意破壞的舉人桿。 圖/作者自攝
疑似被惡意破壞的舉人桿。 圖/作者自攝

陳悅記古蹟一角,很難想像這是市定古蹟,目前市府敗訴後仍不肯返還容積。 圖/作者自攝
陳悅記古蹟一角,很難想像這是市定古蹟,目前市府敗訴後仍不肯返還容積。 圖/作者自攝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