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開花的影視園區(下):名導光環下,被忽視的生態與文資議題
▍上篇:〈「影視園區」促進產業發展,還是蚊子館的前奏?〉
依照憲法精神,國家本來就需要保護歷史、文化、藝術、古蹟……等。影視產業是藝術的一環,應該是要支持的,但是興建影視園區的政策該有國家高度,尤其這些很多都涉及國有土地的變更。
其中,被魏德聖導演相中的烏樹林農場用地,是廣義的「烏樹林糖業地景」的一部分1。農地農用,是糧食自保策略,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關鍵。烏樹林糖廠保留了原有的糖鐵系統,更有台糖五分車動態展示,SU- 370號蒸汽機關車頭、勝利號、成功號汽油客車、109號巡道車與111號巡道車都已經是「國寶」等級的動態文資,本來應該是可以奔馳於既有的鐵道上,這樣的農業地景、鐵道、火車就是真正的「台灣歷史文化園區」。然而,興建烏樹林片廠的計畫,是否有考量到此舉會造成文化資產系統性遺棄的問題?
試問,國家文化政策既然追求所謂的「文化資產完整保留」,不要再有系統性遺棄,為何要在可以動態保存糖業地景的空間興建影視園區?為何要將台糖土地BOT? 又為何農業主管機關農委會不曾具體表示意見呢?
在魏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中,馬如龍一句:「飯店也BOT,山也要BOT,現在連海也要BOT!」成為國人歷久彌新的共體記憶,但如今魏導的影視園區也要BOT,則顯諷刺,也令人質疑,這種犧牲文化與農業換取影視成就的政策真的值得嗎?
對此,南藝大的曾吉賢助理教授便強調:「1996年李登輝總統主政時代,月眉糖廠給了長億集團用BOT方式開發了200公頃的農地,興建「馬拉灣樂園」大型遊樂設施,最後卻以龐大虧損與積欠銀行呆帳結束。這樣的前車之鑑,難道政府不應對後壁烏樹林「台灣史主題樂園」,稍微多做市場風險評估嗎?」不過烏樹林片廠有台南市議長賴美惠鼎力支持及建議,曾吉賢提出的諍言能否擋得住開發壓力?可能不顯樂觀。
興建影視園區為何要犧牲生態與文化資產?
在魏導傳出欲拍攝「台灣三部曲」後,他提到預計將荷治到明鄭時期的歷史場景用1比1的方式「重建」,包含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等。
然而,文資界皆知,若是文資手法的「重建」,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考證如何「重建」,現有資料仍有許多不足。而且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目前都保有城牆殘跡存在,是法定的古蹟,標榜1比1異地「重建」其實是混淆文資視聽。
「台灣三部曲」比較接近的事實是,「重建」一開始只是為了拍片,拍完片後則留下來改做觀光。但弔詭的是,今天若是拆除糖鐵地景來「重建」熱蘭遮城,未來如果想拍糖鐵橫越農田的場景,是不是還要拆掉其他房舍來重建糖業地景?魏導的需求,難道不正說明了,我們應該為了未來的影視拍攝需求,更積極地保存農村地景與文化資產不再遭受破壞嗎?電影場景及以娛樂需求為導向的影城建設,難道不能更審慎選址嗎?2
至於李安所中意的沙崙片廠預定地,也有生態保存的問題,原本這是台灣特有亞種草鴞、環頸雉的棲地,屬於瀕臨滅絕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自然資產,根據資料顯示,當地尚有黑翅鳶、紅鳩、家燕、番鵑、棕背伯勞、大卷尾、小雲雀、東方紅胸鴴、野兔……等動物,生物多樣性是這裡的特色。可是立委挾民意與選舉壓力要文化部盡快提計畫,鄭麗君部長能否以專業對抗地方選舉的政治支票?這擁有大量生態的良田又否會在政治綁架專業的「台灣價值」下被犧牲呢?
由於台南這些影城或影視園區規劃,引起了文資保存界的反彈,尤其是台南沙崙農場、後壁烏樹林農場都有一些爭議,導致9月1日公民直接在「全國文資會議」現場直接向鄭部長提問,關於台南5個影視有關的相關基地問題,鄭麗君部長表示前院長林全口中進入規劃階段的沙崙農場:「文化部至今並未核備」。至於後壁烏樹林農場現階段是已經進行公聽會,這兩個爭議頗大的規劃案,後續民間仍在觀察。
此外,台南天馬廣播電台亦是興建「影視園區」下的犧牲者,這類文化資產是所謂國防類型的文化資產,是冷戰時期由美軍協助籌建,最初是政治作戰用途。筆者曾訪談任職於央廣的員工3,他們表示,天馬電台短波播音覆蓋面積在當時是世界第一,與當時虎尾、鹿港分台都是戰略設備。虎尾、鹿港分台都是針對中國發送4,但是天馬範圍涵蓋範圍最廣,天馬電台電波涵蓋遍及中國、東北亞、東南亞、歐洲、澳洲、美洲,具國安戰略價值該電台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及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上都扮演著傳遞消息的角色,中國若要阻撓訊息傳播,至少要蓋60個電台來干擾。這電台要拆除前,美國資深眾議員都致電關心,希望台灣不要為發展影視產業而忽略國防安全。
然而,由於天馬電台在文資審議時無法通過,目前僅留下4支失去功能的電塔,其餘相關設備全數拆除報廢,台南市文化局已依《促參法》進行BOT案招商,變更為「創意文化專用區」,第一階段審核明華園已經通過。南臺灣的影視園區涉及文化資產問題,位於高度開發的台北也面臨相同問題。
例如扯入賤賣黨產風暴的士林中影文化城,過去是開放參觀並且提供拍片之用的;在台灣國際情勢風雨飄搖的年代,友邦元首和貴賓訪台時,常被官方安排到此欣賞所謂「中華文化」。
2005年名導演侯孝賢、李行得知國民黨即將轉售中影文化城,他們就曾建議當時的黨主席馬英九,多加考量文化資產的價值,建議轉型為電影博物館,妥善保存330部影劇著作,可惜這樣的建議不被看重。而即使中影易手之後,還有老中影人蔡國顯、林贊庭、賴成英、林文錦、林鴻鐘、倪重華……等人,認為具文資價值,跟黨產會陳情,希望設法保存中影文化城,避免將來被變更為商業、住宅用途,不過至今台北市文化局仍未主動審議。
見證了台灣的電影歷史,當初打著具備「文化資產」價值名義,從國防部手中買來的北投製片廠,是全台灣少數存在的建築影棚,這是失去中國政權,流落台灣的蔣介石命令蔣經國規劃的。蔣經國體認到魯迅說的:「藝術是宣傳、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成立政戰學校與北投中央製片廠。影棚配合拍攝電影的搭景,刻意挑高,成為全台少有的軍事文化景觀,見證國共兩黨對抗史。
這段國共內戰史的見證,卻差點被捲入「兩岸一家親」紛爭的柯市長及其團隊給黑箱處理掉;本來這個片廠是全數要拆除,因為被文資團體發現及文資局阻止,才避免全數被毀。然而,當時是亞洲最大,有完整的貓道的 C 棚,卻不予保留。市府規劃團隊甚至指出,未登錄歷史建築的區域皆盡數拆除,忽略結構完整的影棚可以修復再利用,直接做為表演場、電影放映場,展示館等用途。
沒有文化資產,再多影視園區只是本末倒置
文化資產與影視產業其實未必衝突,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英國倫敦的「Elstree Studio」影城,保留了過去許多歷史元素,是新舊並存的片廠,這個片廠,經常被廣告、電影當場景拍攝。而蔡國顯導演也建議比照京都映畫村攝影所、東映攝影所……用電影文資的角度,保留中影當時拍攝的仿古建築。
當局者迷,台灣似乎不知道自己影視產業的優勢在哪? 馬丁史柯西斯、盧貝松來台拍片,看上的是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台灣具特色的外景與氣氛,例如馬丁史柯西斯在花蓮牛山取景。盧貝松在宣傳《第五元素》、《露西》時直白說愛上台北的居民和氛圍,其製片貝松席拉也認為,不可能在攝影棚重現台北的一切,他選擇在迪化街、永樂市場、國定古蹟台北機廠……等台灣有形、無形文化財當成拍攝對象——也就是說影城、影棚不是台灣電影能否有一席之地的關鍵。
近年協拍影片暴增,基隆中山陸橋的長廊成為侯孝賢的《千禧曼波》、張作驥的《黑暗之光》、韓國電影《北風》的取景處。《美國隊長》的廣告選擇在基隆的歷史建築阿根那造船廠拍攝。日本導演下村優執導的《淺井哲彥空手道傳記》在法定文化資產台中刑務所官舍群、光復新村、清水國小、豐原林務局宿舍、台中州廳取景。烏樹林的勝利號台糖汽油客車參加了《鋤頭博士》、《最後的小火車》、《愛》、《明月照紅塵》、《生命的陽光》等電視劇的演出,也就是保存文化資產,維護城市特色反而是電影產業的活路。
筆者呼籲,沒有文化資產,蓋再多影視園區只是本末倒置,而興建影視園區,更不該以犧牲文化資產的方式來達成。若讓影視產業與文化資產落入衝突的對決框架中,終究將導致兩敗俱傷,而唯一成就的,也就只剩下政客的選票而已。
- 糖業地景包含了鐵道、車站、蔗田等部分,必須完整看待。
-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光是工業區閒置土地就高達589公頃,這些土地許多是農地變更的,目前農地大幅減少,已經是國安問題。
- 天馬電台保存運動中,基層員工是無法暢所欲言的把保存想法說出,本訪談人物是基層員工一名,台長(非天馬電台)一名,兩位即使希望保留文化資產,基於各種壓力,仍沒有公開表態。
- 雲林虎尾分台目前已經取得文化資產身分,鹿港分台在彰化文資會的專家會議當中,價值評估高,近日即將進入審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