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浮沉的花蕊》:青春的失控,只為召喚不可忽視的目光 | 潘怡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風中浮沉的花蕊》:青春的失控,只為召喚不可忽視的目光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青春的無邪,是迷惘和貪戀的。喜怒無常的表象,壓抑著的好奇與矛盾,最終成為的叛逆與桀傲,都僅是期盼能召喚不可忽視的目光。預計明年農曆年間於公視頻道播出的《風中浮沉的花蕊》,是日前在公視人生劇展「為黑暗世界點一盞光」系列作品的其中一部。

這部改編自舞台劇的作品,由董事長樂團貝斯手林大鈞擔綱製作,潘綱大與林孫煜豪搭檔黃婕菲、莊承梅、高允漢演出。本片結合台灣宮廟陣頭文化,以兄弟與母子三位主要角色間的情感為主軸,再擴及至青春認同感的書寫。故事中對於情感的表達從封閉到不羈、瘋狂,都呈現出成長必經的印痕。

台劇中描繪青春的類型很多,且往往與失落和反叛脫不了關係。成長的歲月雖帶刺,卻不是惡狠的刺傷,更多的是在於該如何在內心的空白卷中,填上自己屬意的答案。

難以言喻的苦悶,都是自我拉扯的陰鬱

故事從迎神慶典擺陣頭的日子開場,人潮中母親麗卿神情慌張地尋找她離家的大兒子思賢。而對弟弟志雄來說,在哥哥思賢離開的這些日子裡,媽媽的注意力都只在「哥哥離家」這件事上。志雄飽受煎熬,也讓一直扮演好兒子的他,開始心生疑惑跟怨懟,在心裡默默種下一顆崩毀的種子。

男主角志雄在角色所呈現的已不是單純的輕狂歲月,而是對母愛的無力反撲。媽媽只求他能靜靜地唸完書,繼續當個資優生,卻沒空打理他的青春心事。那份要孩子扮演好該有的角色的執著,其實是將「好孩子」「好學生」的身分標籤,一張張往孩子身上貼。

但也因此,志雄的努力讓家人太過放心,母親目光的焦點從來不在自己身上,讓他更加失落與不平。難以言喻的苦悶,形成自我拉扯的陰鬱。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青春的容貌,總在發洩與壓抑的矛盾中長成

壓抑著的躁動不安,負能量的逆向衝擊,其實都隱隱期盼著被注視的目光。該繼續扮演乖乖牌,還是該跳出既定框格?該壓抑還是發洩?都是青春期自我拉扯的矛盾。

那不是無所事事才迸出的天馬行空,內心的衝突也不是腎上腺素的臨時激發,更不是不願意安靜無為,只是男主角與母親的疏離,無論是代溝或誤解,都是一種「愛已變質」的懷疑。

當然,那份變質也讓母親隱約感受到不悅與不安,孩子與母親的對抗,最終仍是以叛逆為果。僵化的關係像是一步步要炸開的壓力鍋,原以為成功的教養,背後的真相卻是挫敗。少了對親情的將心比心,迎來的就是血氣方剛的挑釁。

弟弟志雄的反叛與爆發,是否也成了母親的承擔?要如何在傳統關係中將此包袱揹起或放下,就待觀眾去感同身受。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青春的失控,也是人生的一種滋味

《風中浮沉的花蕊》是董事長樂團嘗試結合音樂與戲劇的跨界作品,音樂性強而動聽。身為音樂人的林大鈞,用歌曲描繪劇中的一場場苦悶、失意、懵懂,亦或初戀的告白。歌中那份帶著傷疤向前反擊的決絕,親情與愛情的困局,也在跌宕起落間,引起觀眾的共鳴。

音樂融入貫穿全劇後,除了能讓觀眾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也產生不同程度的認同感。劇中角色青澀且動人的演繹,展現出情感的真摯;劇中反叛失控的滋味,讓人想走進影像一探究竟。畢竟青春若沒經過拆毀,或許也就不會有發自內心的真心告白。貼近真實人生的諸多細節,在劇中傳統的家庭關係上,又往裡頭多鑽了一層。

選擇叛逆出走的過程,或許能讓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慘綠時光。男主角對母親情感的敏感度,也將自己困在被求高分人生的世界裡。那些該有的憧憬被壓抑,該經歷的熱血也被阻擋,所以從乖乖牌變成了憤青。不論是有意或無心,都加強了青春的印記。

只是,這場追求認同與關注的冒險,在迎向未來的路上,會不會逐漸黯然變質?或許我們只能在一頁頁被撕飛的歲月扉頁中,去尋找逆向而行、富有神采的青春志氣。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風中浮沉的花蕊》劇照。 圖/公視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