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反轉父親陽剛形象,卻因支線龐雜而有遺憾 | 賈培德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回家路上》:反轉父親陽剛形象,卻因支線龐雜而有遺憾

莊凱勛與楊蕎安在《回家路上》飾演父女。《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莊凱勛與楊蕎安在《回家路上》飾演父女。《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父親節線上影展系列文章為公視+與鳴人堂合作,描述影劇作品中的父親形象。

這是一部訊息量比山高、比海深的90分鐘電視電影。

回家路上》出自2015年的公視人生劇展,是一部主要描述父女關係的作品,在第50屆金鐘獎中入圍最佳電視電影、電視電影男主角、女配角、導演、編劇等五項,最後莊凱勛獲得電視電影男主角獎。

劇情描述一對關係疏遠的父女,父親在魚市場努力工作,對女兒處處關心,但正值叛逆期的女兒課也不去上,終日將自己鎖在房間裡上網,拒絕與父親接觸。即使同處一室,父女還得靠通訊軟體才能交流。

某日,女兒與住台北的網友相約見面,不告而別北上,父親與友人發現後丟下工作北上尋女,在各種意外開展的事件中終於彼此坦誠,成功修補父女關係。

上面描述的是主線故事,但另外還有非常、非常多的支線。

女孩到台北見網友,發現對方並不是通訊軟體大頭貼上的男孩,而是一位花白老人。《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女孩到台北見網友,發現對方並不是通訊軟體大頭貼上的男孩,而是一位花白老人。《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大量的支線劇情

1.暗戀男主角的女生與男主角的性向

這條線有比較多的描述,同在魚市場工作的女孩暗戀男主角,她的母親也大喇喇地敲邊鼓,但男主角卻一直不回應女孩的心意。漸漸地女孩發現,男主角真正的伴侶是在鎮上日本料理店工作的男性。女孩一開始崩潰傷心,但很快就看開,並轉變成為他們的助力。

2.當年將女孩留給男主角遠走高飛的女性

這條線幾乎完全沒有被說明,觀眾無法得知男主角與媽媽是否認識,女兒是受朋友之託撫養,還是自行主動領養?這會影響到男主角養育女兒的動機,以及女兒對父親角色看待的方式與評價,電影中卻僅用一句話帶過。

3.女孩的台北網友,與網友的小孩,與網友小孩的男友,與網友小孩想認養的小小孩的故事

女孩到台北見到網友「班長」,發現對方並不是通訊軟體大頭貼上的男孩,而是一位花白老人。原來大頭貼上的男孩是這位花白老人的兒子,多年前因為變性而被老人趕出家門,另與男友同居。

老人放不下兒子,常常暗中探訪兒子的近況,但直至兒子不明原因過世為止,兩人都沒有重聚。班長因誤會衝突入院期間,已過世兒子的男友帶著兒子生前想領養但未如願的小女孩來訪。

這麼一大段錯綜複雜,足可另拍一部電影的支線劇情,在劇中竟然僅靠班長在病床上的自述,大約花5分鐘就全部用講的講完,這是最廉價、偷懶的劇情處理方式。

4.台北網友與房客間的故事

關於「班長」與房客「花姨」間的關係,在花姨出場時,提了兩、三次「我跟班長只是房東跟房客的關係喔」,接著坐下來緩緩道出「幾年前,我如果沒有遇到他,現在我也許睡在哪個街頭也不一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到電影結束都再沒有提過這件事。

如以上所列,在《回家路上》當中,除了主線劇情之外,還開了許多支線劇情,其中有好幾條是與主線關係薄弱,沒有存在必要的。而既然加了這些支線,就應該好好交代,像這樣心太大,將故事背景設定得如此複雜,卻又沒有篇幅與能力處理,反而會使整部戲變得雜亂無章。

父親與女兒在各種意外開展的事件中終於彼此坦誠,成功修補父女關係。《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父親與女兒在各種意外開展的事件中終於彼此坦誠,成功修補父女關係。《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主要演員的出色表演

不過,回到主線,《回家路上》在父女這段主要劇情的表現是非常好的,這歸功於飾演父親的莊凱勛與飾演女兒的楊蕎安,兩位優秀的表演。

莊凱勛所飾演的父親角色,以角色形象來看,很容易落入一種草根、知識水準低、衝動毛躁、憨直善良的刻板印象。但莊凱勛的表演非常出色,他同時樸實陽剛也同時細緻柔軟,與女兒的對手戲中,一直在氣急攻心與疼愛不捨間拉扯。他幾乎每一個臉部表情與反應都能找到明確的情緒脈絡與動機,精細的表演能力明顯超越同劇其他演員。

在劇中與莊凱勛有不少對手戲,飾演男主角追求者的潘慧如,在網路上受到不少關於演技的批評,我認為算是非戰之罪。潘慧如在《回家路上》的表演雖然偶有逸脫出角色之外的情形,但也不能算差,依然有可取之處。實在是因為與莊凱勛對戲時,對方演得太好,造成兩人的表演難以相融。

支線劇情,暗戀男主角的女孩發現,男主角真正的伴侶是在鎮上日本料理店工作的男性。《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支線劇情,暗戀男主角的女孩發現,男主角真正的伴侶是在鎮上日本料理店工作的男性。《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楊蕎安所飾演的女兒,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表現出一種莫名的叛逆、不合作。父親與她說話時眼睛不看對方,也完全不回應,逼得父親必須用通訊軟體與她溝通。對於周圍關心她的人所遭遇的各種難處,她也視而不見,彷彿世界就該繞著自己轉,一切的責任都是別人的。

這樣的角色設定,需要在電影後段揭露足夠強大的理由,讓觀眾理解她的苦衷,否則很容易單純成為一個天生討人厭的小孩,也會扭曲電影本來想談的父女關係主軸。

但在《回家路上》裡,最後給的理由卻是「我每天回家你都不在,我起來你就在睡覺」、「你有關心過我嗎」。這是非常沒有說服力的理由,因為電影從一開始就不斷在建構這位父親有多關心女兒,多少次父親想與女兒溝通都被拒絕,現在忽然回頭說女兒是因為父親不關心她而自我封閉,令人無法理解。

這個角色之所以沒有因此失敗,全靠楊蕎安的演技,她成功地用毫不刻板老調、淡漠又時不時透露出天真的表演,將角色維持在不令人討厭的狀態中,也使得父女關係轉折後,那個善體人意、笑容甜美的女兒能夠成立。

總結來說,《回家路上》的主線劇情是好看的,父女的表演都很精彩,也迸發出不少感人催淚的時刻。但其他許多不知道該說是多餘、還是令人期待有更多篇幅可以補完的支線,讓人感到遺憾。莊凱勛得到第50屆金鐘獎電視電影男主角獎實至名歸,但此片入圍電視電影編劇獎我無法理解。

*《回家路上》全片,可上「公視+」網站觀賞。

《回家路上》的主線劇情好看,也迸發出不少感人催淚的時刻,但支線劇情不夠完整,讓人感到遺憾。《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回家路上》的主線劇情好看,也迸發出不少感人催淚的時刻,但支線劇情不夠完整,讓人感到遺憾。《回家路上》劇照。 圖/公視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