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防禦網缺口:台灣該買標準三型中段反彈道系統嗎?
媒體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在3月初來台訪問時,除拜會黨政高層外,也向我方推銷標準飛彈(Standard Missile),並可能是專責反彈道武器,單價更高的標準三型(標三)飛彈,總金額可能達到數百億美金之譜。雖然國防部已經否認此消息,但如果美國在未來推銷昂貴的標三飛彈,台灣有採購的必要嗎?
標三可說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性能最強大的反彈道飛彈,其技術源自於星戰計畫的「輕重量外大氣彈體」(LEAP),不具有氣動翼面,完全靠側向推力火箭在太空中控制方向與維持姿態,並利用高靈敏度紅外線尋標器,能在真空環境中尋找遠距離的彈道飛彈彈頭,利用相對高速撞擊並摧毀目標。
由於短程以上彈道飛彈在發射後,彈頭段的大部份彈道會在太空中飛行而失去氣動轉向能力,使用推力控制系統又因為彈頭太重而只能微幅變軌,難以甩脫輕量而靈敏的攔截體。因此,標三飛彈便利用兩節火箭的標二增程版加裝一節火箭,可產生強大動能,將輕型攔截體投射到數百公里的太空高度來攔截中段彈道的飛彈彈頭。
中段反彈道系統的好處是保護範圍大,就像是排球的攔網手,在球網前跳得夠高就可以保護整個半場不被攻擊。而台灣現有的愛國者飛彈則像是冰上曲棍球的守門員,等冰球射到球門前才開始防守,只能保護小小的球門。
標三適合台灣嗎?
那麼,標三系統是否適合台灣呢?美國國防部在1999年曾向國會提出一份「亞太地區戰區飛彈防禦架構選項」的報告,分別對日本、韓國與台灣的環境,評估各種反彈道系統架構。其中,韓國由於與朝鮮接壤,國土暴露在短/中程的飛彈威脅下,由於短程飛彈的彈道太低,一定要有終端反彈道系統——陸基的愛國者或海基的標六飛彈來保護——但加入薩德系統可將愛國者系統從25套減少到7套。
而台灣則因為與中國隔著台灣海峽,射程太短的彈道飛彈飛不過來,射程夠長的飛彈就有較大的彈道高度,只要一套標三系統就可以攔下全部,保護整個台灣本島;而如果部署愛國者之類的終端反彈道系統,則要12套以上才能涵蓋全島。
因此,台灣目前的3套愛國者二型(愛二),與6套愛國者三型(愛三)僅足夠保護重點區域,對於全島防禦來說力有未逮。
標三部署架構的評估
然而,標三飛彈最大的問題就是單價太高,以2018年採購基本款Block 1B型的單價是1,800萬美金;若是採購射高更大,將要進行洲際飛彈攔截測試的Block 2A型,單價更高達4,500萬美金。相較下,愛三飛彈的行情大概是400萬美金,等於用4枚愛三換一枚標三還有剩。
除此,標三還有一個缺點是只能在太空運作,對於近年來日益增加的極音速武器無能為力,美國海軍只能先用標六飛彈作為極音速防禦之用。
另外,中段反彈道系統的特性是前方的保護距離較短,後方的保護距離較長,標三理論上最好部署在海峽中線,可以對本島與外島產生較完整的涵蓋。然而,海峽中線距離中國就太近了,就算是神盾艦也沒有把握能在空中、陸上與海面上下發射的大量反艦飛彈火海中存活下來。如果是採購陸基版本部署在澎湖,則可能節省一些操作費用,但光是要面對大量發射的長程火箭砲可能就吃不消。
較保險的部署架構可能是用海基版本,可以一套部署在東部海域,或者是在本島南北端各部署一套,可讓系統平台稍微遠離飛彈的攻擊。這兩種架構還有一個好處是,提供了購買神盾艦的理由,正好可將海軍水面戰力升級以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艦隊。
但是,這兩種架構會把大半保護範圍延伸到空無人煙的周邊海域上,是否會形成浪費呢?
在台部署標三可保障援軍安全
事實上,中國彈道飛彈威脅的不止是本島,近年來發展成功的反艦導引能力已使其可以攻擊海面船隻。因此,戰時不論是台灣自己的運補船隻,或是美國的援助船隊要從東岸補給,都會面臨中程反艦彈道飛彈的威脅。射程更長的東風-26型中長程反艦彈道飛彈更可從太空飛越台灣本島,攻擊太平洋上的美國艦隊。所以在台灣部署中段反導系統,有助於保障東部海運路線與援台友軍的安全。
當然,有些人會覺得這是否又是讓台灣當看門狗?但會從東邊過來的可能是救護人員,也可能是協同保護的軍人,只要求第三方付出而不願分擔抵抗的責任,是說不過去的。
因此,如果採購標三飛彈能連帶引進神盾艦、反彈道偵堅指管系統⋯⋯等具有其他效益的戰力,仍然是值得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