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試射「航母殺手」:威嚇或打擊?彈道飛彈的防禦作戰思維 | 王臻明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共軍試射「航母殺手」:威嚇或打擊?彈道飛彈的防禦作戰思維

東風-21D彈道飛彈。 圖/路透社
東風-21D彈道飛彈。 圖/路透社

中國近日在南海進行長程彈道反艦飛彈的試射,以反制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這片海域的演習活動。解放軍分別從青海發射了東風-26型彈道反艦飛彈,從浙江發射了東風-21D型彈道反艦飛彈,兩款飛彈先後落在南海的同一個演習管制區裡。

中國方面,透過媒體宣稱2枚飛彈都發射成功,但美國卻在稍後公布詳細資料,指稱解放軍總共發射了4枚飛彈,而引起諸多討論。許多報導與分析都認為,可能有2枚飛彈在中途墜毀,剩下2枚成功落在演習管制區裡,發射成功率只有50%。

不過各種飛彈的發射成功率本來就不是百分之百,除了飛彈本身的燃料、引擎與電子系統的妥善率外,發射器的操作狀態,天候環境的影響,有無受到敵方干擾,都會影響飛彈的發射結果。

雖然儘量讓飛彈的發射成功率提高,一直是各國的努力目標,但殘酷的現實就是這樣。這也是為什麼多數防空飛彈系統在進行攔截時,會一次發射兩枚飛彈,就是要避免飛彈發射失敗,畢竟兩枚同時出問題的機率小很多,一次發射兩枚也可以提高攔截成功率。

彈道飛彈非主要打擊手段

除了防空飛彈的發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即使成功發射的防空飛彈,攔截率也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原因在於高速飛行的物體本來就不容易攔截,戰機還會進行閃避動作,發射干擾絲與熱焰彈,或實施電子反制。攔截的目標如果是彈道飛彈,那飛行的速度更快,還可能會中途改變彈道,以混淆攔截系統,使攔截的成功率更低。不過雖然防空系統的攔截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但只要能攔截一定比例的敵方來襲目標,就可以有效挫敗敵方的攻勢。

舉個例子,假設敵方發射100枚彈道飛彈,有高達90%的發射成功率,那就代表有90枚飛彈來襲。而我方防空飛彈的攔截率低到只有30%,也就是敵方的飛彈有70%能突破防空網,那代表這100枚的飛彈中,有63枚能真正落地攻擊預定的目標。

但問題在於命中率也不是百分之百,一般用來計算飛彈命中率的方式稱為「圓周誤差率(Circular error probable,CEP),若CEP為50公尺,那代表你發射飛彈,有50%的機率會落在目標的50公尺範圍內,也就是發射2枚飛彈會有一枚落在預期的目標區中。

若我們以極高的方式來計算,敵人躲過攔截的彈道飛彈有高達80%都成功擊中目標,那等於最後有50枚飛彈攻擊成功。也就是說在這個對敵方極度有利的計算模型中,敵人發射100枚彈道飛彈,大概只有一半能成功命中目標,而在實戰中的攻擊成功率,絕對只會更低。

這也是為什麼多數國家不會以戰術彈道飛彈做為主要打擊手段的原因,畢竟這樣的作戰效率實在太低了。同時別忘了發射車有限,一般來說以6枚或8枚飛彈配備一輛發射車,發射完再填裝的時間約為30至40分鐘不等,無法一次萬箭齊發。

北韓洲際彈道飛彈。 圖/美聯社(經朝中社)
北韓洲際彈道飛彈。 圖/美聯社(經朝中社)

弱化敵方飛彈威脅為當務之急

當然,無可否認中國這十幾年來積極發展各式巡弋飛彈與精確攻擊彈藥,這些新型武器的攻擊精準度大幅提升,台灣應該要密切注意。但精確攻擊武器的單價昂貴,一樣有命中率、發射成功率、可能被攔截的問題,並不保證一定能成功達成作戰目標。因此單純靠飛彈攻擊或空襲,想要贏得戰事,其實有一定的難度。

如以科索沃戰爭為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介入戰事時,擁有絕對的制空權,並發動排山倒海的空中精確打擊,卻無法讓塞爾維亞部隊在第一時間屈服,最後花了兩個多月,才逼使塞爾維亞部隊撤軍。

這也是台灣近年來在發展巡弋飛彈與各式攻陸武器時,有部份退役將領會反對的原因,他們認為這是「蚊子叮大象」,而這樣的看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因為台灣不可能大量生產這種武器,中國的國土又廣闊,解放軍規模龐大,單靠巡弋飛彈或空中打擊,不可能擊敗解放軍。那為什麼台灣還要堅持發展雄風-2E巡弋飛彈與萬劍彈,原因在於這些攻擊性武器,雖然無法擊敗解放軍,但可以騷擾、破壞並打亂中國的進攻計畫,讓台灣能爭取時間繼續頑抗下去。

同樣的道理,中國其實也知道單靠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的攻擊,或是戰機空襲是無法取得勝利的,如果真的想要佔領台灣,還是必需發動高風險又容易失敗的兩棲登陸作戰。

共軍05式兩棲突擊車。 圖/解放軍檔案照
共軍05式兩棲突擊車。 圖/解放軍檔案照

然而,飛彈攻擊與空襲可以擾亂台灣的防衛動員,影響台灣的民心士氣,造成社會內部混亂。若再配合媒體戰、資訊戰、心理戰,能一舉讓台灣政府與國軍部隊未戰先降,不必發動危險的兩棲登陸作戰,使解放軍兵不血刃地控制台灣,那就是非常成功與划算的戰術了。

營造台灣對於飛彈攻擊的恐懼,對解放軍來說非常有利,弱化台灣繼續抵抗的信心,對中國來說更是一本萬利。所以台灣社會如果隨之起舞,剛好正中敵方的下懷,台灣應該積極去做的是弱化敵方飛彈攻擊與戰機空襲的威脅性。中國各種飛彈的發射成功率,這操之在解放軍手上,但強化台灣防空系統的攔截成功率,與降低敵方飛彈與戰機攻擊的命中率,減輕我方的戰損情況,這是政府與國軍可以努力的方向。

國軍除了升級目前的愛國者防空飛彈,也正在積極研發增程型的天弓三型飛彈系統,強化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同時採購陸基與海基的天劍二型飛彈,以補強高、中、低空域的多層攔截能力。

只是國人必需瞭解的是,這些系統的攔截成功率都不是百分之百,其目標也不是百分之百攔下所有來襲的彈道飛彈與敵方戰機,而是要重點保護我方重要設施,以維持防衛能力。台灣不應該、也沒有必要虛擲國力,去建構萬無一失的彈道飛彈攔截系統,應該要視防空需求量力而為。

漢光36號演習,空軍防空部射擊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圖/國防部
漢光36號演習,空軍防空部射擊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圖/國防部

降低敵軍飛彈命中率的關鍵

至於要降低敵方飛彈與戰機攻擊的命中率,減輕戰損,關鍵在於偽裝、分散部署與機動式移防,但這也是承平多年的台灣所最為欠缺的。

台灣的重要設施不論軍用與民用,很多都沒有備用系統,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國安問題了。再加上地小人稠,常只重視效率而沒有考慮到疏散部署的問題,讓這些目標非常容易受到集中攻擊。特別是台灣西部平原狹小,許多軍事基地與基礎設施都緊臨海岸線,更容易遭到敵方破壞。

雖然這幾年來,國軍開始重視這些問題,積極強化作戰時的偽裝能力。採購各種具備抗紅外線與反雷達波的多頻譜偽裝網,供基層部隊使用。在漢光演習中也可以看到充氣式的假戰車、假雷達以欺騙敵軍。各型飛彈也優先採用機動式載具,並規劃多個備用陣地,好在戰時隨時移動。但整體來說,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於許多軍事基地與民用設施的防空保護能力或電子干擾系統,也還在起步的階段。

建構反彈道飛彈攔截系統,昂貴又效益差,是最逼不得已的選擇。但利用中短程彈道飛彈來進行戰術打擊,則是更昂貴又效果差的方式,中國此次進行的飛彈試射,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些彈道飛彈最有用的一點,在於可以拿來進行威脅恫嚇,如果能藉此逼使台灣民心崩潰,讓解放軍不戰而勝,那這些戰術彈道飛彈就價值連成。但如果台灣社會根本不信這一套,冷靜應對,那這些戰術彈道飛彈就一文不值。

漢光36號演習,雷霆2000多管火箭射擊畫面。 圖/青年日報
漢光36號演習,雷霆2000多管火箭射擊畫面。 圖/青年日報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