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西南海域演習:東沙群島失守,會有什麼衝擊? | 全球防衛雜誌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共軍西南海域演習:東沙群島失守,會有什麼衝擊?

國防部證實已派駐陸戰隊99旅進駐東沙島監控共軍情勢。圖為陸戰隊99旅在天馬操演進行拖式飛彈實彈射擊。 圖/中華民國海軍
國防部證實已派駐陸戰隊99旅進駐東沙島監控共軍情勢。圖為陸戰隊99旅在天馬操演進行拖式飛彈實彈射擊。 圖/中華民國海軍

雖然冷戰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但是從近日的東歐和東亞局勢來看,各大強權之間的新仇舊恨加上權力的傾軋,隱然有重啟冷戰對立的形勢。在美中對立的狀況下,從過去就一直充當美國於亞洲反共圍堵前線的台澎金馬,其存在意義再次被突顯。

嚴格來說,如果單純以台澎金馬作戰責任區的安全性而言,東沙群島實然沒有絕對必要性。但是如果從東亞商業航路跟資源運輸的觀點來看,中共試圖對東沙群島的任何舉措都將引起巨大漣漪。

中共突破第一島鏈的作為並非單純只以巴士海峽為主,包括宮古海峽乃至於沖繩週邊都是中共的目標,純以軍事角度來看,東沙群島配置防空反艦飛彈所延伸的防空反艦能力當然有助於拘束共軍行動自由,但在缺乏隱蔽掩蔽以及機動空間的東沙群島,加上中共相對優勢的彈道飛彈,相關裝備的存活率其實頗低,也會減低可發揮的效益。

對台澎金馬防禦作戰需求而言,喪失對東沙群島的實質支配乃是必然,甚至可以説,就保存戰力的前提下,軍方很難將有限戰力消耗在離島規復作戰上。再者,若是強調外離島的戰略性,則對於主要威脅來源就必須加以釐清,而非含糊其辭,否則對於整軍備戰而言毫無實際意義。

東沙失守的衝擊

中共硬取東沙的目的與其說是針對台灣,倒不如說是南海擴張戰略的延長。雖然以大戰略態勢來看難以謂之有利,但就短程利益而言,可確保中共貧弱的遠洋戰力在試圖突出第一島鏈時,免於在咽喉水道受到反艦飛彈火力夾擊。

再者,就是確保脆弱的南洋運輸航線和戰略彈道飛彈潛艦的安全水域,不過孤立島嶼對於單一咽喉水道的掌控能力仍取決於海空軍活動自由。而在目前美中對立的態勢下,美國隨時有航艦戰鬥群監控南海水域,因此即便中共武力奪取東沙,所獲得的實質效益依然有限。

且從地理位置來看,就算中共襲取東沙群島,由於距離遙遠,對於台澎金馬作戰責任區的立即性軍事影響仍然有限,反而對於政治態勢會有深遠影響;既然已經動武,則對台獨的阻止威脅已不成立,後續可能變成不得不直接解決台灣問題。

而若美國採孤立主義視若無睹,中共雄霸東亞,美國的區域影響力會瞬間下跌,且直接喪失阻止中共東進的第一島鏈防線。

從歷史來看,美軍在東亞軍事衝突中鮮少缺席,就算不直接介入也會透過輔助盟邦發揮影響力。這也是為何共軍迄今仍舊以反介入戰略為主的根本原因。但從中共的整體建軍走向來看,中共把美軍視為主要敵人。

一架F/A-18戰機從美軍雷根號航艦起飛。 圖/美聯社
一架F/A-18戰機從美軍雷根號航艦起飛。 圖/美聯社

戰略現勢

中共的擴張野心包括但不限於台灣,不幸的是,台灣及週邊離島在中共眼中兼具軍事和政治上的雙重意義。特別是中共在持續試圖掙脫現有戰略框架的狀況下,持續對台灣武力恫嚇,將是配合內部勢力組成統一戰線的持續作為。因此,近來對東沙群島的演習威脅,就和之前甚囂塵上的攻打澎湖一樣,是屬於必要但非絕對的戰略因素考量。

當然,作為一個戰略實體,中華民國需要以自身戰略利益為最優先考量,單純指望外援誠然極為冒險,但在自身實力不夠強大之下,卻又是不得不考量的實際選項。

就目前疫情下國際封鎖的狀況,美方仍持續加碼日澳韓聯合軍演,其目的之一當然就是加強和東亞盟邦的軍事合作。對於美國而言,維持東亞盟邦的前進作戰能力,就是提供戰略緩衝和爭取反應縱深的保障措施。

而美國於東亞反中共陣線的另一重要盟邦日本,雖然就現在的自衛隊後勤補保系統,要執行境外作戰基本上非常困難,但是如果將駐日美軍列入戰力的話,美軍提供指管通情和後勤協助,自衛隊在東亞地區的海空作戰能力不能小看。特別是海上自衛隊的潛艦作戰能量在東北亞地區可說首屈一指,在新一代裝有絕氣推進系統的蒼龍級潛艦陸續下水成軍後,對於東海和南海周邊航線的控制力,也能有效威脅到中共的遠洋艦隊。

近年航空自衛隊的裝備優勢已經逐漸被其他國家的新一代戰機追平,不過在訓練和整體作戰能力上仍舊略占上風,新型F-35的到來及F-15J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幫助維持優勢。

東亞的盟邦加上駐關島的美軍支援,透過互相整合的指管情資分享,整體戰力目前仍能有效壓制中共。不過近年中共以美軍為假想敵,將軍隊不斷現代化,並且發展反介入戰術戰力,雖有盟友環繞,但是最基本的還是靠自己,這也是台灣執政者需要面對解決的挑戰。

海上巡弋的空自F-35A戰鬥機。 圖/日本自衛隊
海上巡弋的空自F-35A戰鬥機。 圖/日本自衛隊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