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代理戰爭:從中日釣魚台衝突看國軍無人機作需想定 | 全球防衛雜誌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真正的代理戰爭:從中日釣魚台衝突看國軍無人機作需想定

2015年,中共BZK-005長鷹大型長程無人機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圖/新華社
2015年,中共BZK-005長鷹大型長程無人機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 圖/新華社

近期中美日的多方角力雖努力克制不跨越大規模正面衝突門檻,但檯面下的整軍備戰動作卻未有懈怠。

其中最讓各界矚目的,莫過於中共和日本最近都開始組建具有長程偵查能力的大型無人飛行載具機隊,台灣也傳出購買美軍大型無人機消息。各方目的顯然是希望利用無人飛行載具的長時間任務能力確保得以在南海周邊海域施行監控,並藉此宣示對於南海的實質掌控能力。

中日釣魚台衝突下無人飛行載具的用途

雖然日本日前曾由內閣官房長公開宣示,若是中共無人機進入釣魚台週邊領空且不理會驅離警告的話,日本將考慮通令在周邊執行海空巡護任務的自衛隊機艦逕行開火射擊。這項宣示立刻引起外界非議,中共官方也發表強硬聲明表示,日方若對所屬無人飛行載具開火就形同挑釁行為,也違反日本憲法根本精神。

撇開政治因素考量,中共和日本不約而同打算在爭議海域周邊使用無人飛行載具充當監偵主力,歸根究柢在於風險管控。不論機艦是否侵犯國際法定義領海或實際執行何種任務,在特定海空範圍內狹路相逢,若兩國機艦分寸拿捏不當,隨時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

縱然各級長官三令五申所部必須謹守交戰規則,遇狀況不得自行處置,一律先行規避後逐級上報,政府官員也信誓旦旦依法行政,一切都符合國際慣例。但根據戰場上的莫非定律,只要有人在,就早晚會在意想不到的環節出狀況,奈何勤前教育口沫橫飛,只要第一線官士兵陰錯陽差打響第一槍,後續事態發展與連鎖反應恐將難以收拾。

一旦類似衝突發生,就可能出現意料不到的傷亡,一旦軍警或平民百姓捲進兩國領土利益糾紛的傷亡事件,絕對會有數百倍的加乘效果。如果雙方政軍體系又各懷鬼胎,或是控制不了整體局勢,那麼擦槍走火的後果可就不是一只「嚴正譴責」聲明能夠擺平。

由此觀之,中共和日本引進無人飛行載具作為釣魚台周邊海空監視主角的意圖便呼之欲出。雖然中共和日本看似在各種大小場合中動作頻頻,但在最關鍵的釣魚台海域周邊始終嚴守分際,並未隨國內政治語言大張旗鼓,反而像是一對心不甘情不願的舞伴,不斷試探彼此的界線。

換言之,在中共和日本短期內沒有直接兵戎相見的打算下,引進無人飛行載具就成為兼顧主權宣示的機艦出現率需求,且又能把可預見的風險降到可接受的程度的選項之一。

日本偵獲中共無人機後,派出F-15J戰機升空攔截。圖為編隊飛行的F-15J。 圖/日本自衛隊
日本偵獲中共無人機後,派出F-15J戰機升空攔截。圖為編隊飛行的F-15J。 圖/日本自衛隊

無人飛行載具的優勢

無人飛行載具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必拿官士兵的性命和國家利益冒險,一架偵查機或是一艘巡邏艦要是出了事,肯定會讓雙方頓時劍拔弩張。就以南韓天安艦沉沒事件為例,若非有大國勢力介入加上一定程度的自制力,朝鮮半島當時局勢可說一觸即發。但若今天是一架無人飛行載具被擊落,所引發的關注和後續效應就完全是兩回事。

例如,伊朗號稱俘獲美軍最先進的RQ-170哨兵式(Sentinel)匿蹤無人飛行載具後,美國雖然有意派遣特戰部隊深入伊境配合精確導引武器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但後來考量作戰風險後決定認賠放棄。如果是有人偵查機被擊落,美國是否還會就此收手,可就完全是另一個層面的考量問題。

除了戰略層面的考量外,無人飛行載具也具有許多戰術層面的優勢,其中最重要的首推持續力和偵蒐範圍。傳統海上長程巡邏機通常能在目標區逗留十多個小時就算是長時間任務了,台灣P-3C的巡邏時間通常是8小時,就算是俄羅斯的Tu-95熊式海上巡邏機也頂多飛個20小時上下。

台灣P-3C海上巡邏機的巡邏時間通常是8小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P-3C海上巡邏機的巡邏時間通常是8小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但是,對於專司海洋巡邏任務的中大型無人飛行載具來說,因為無人飛行載具的全部酬載皆為任務需要,免去人員活動空間需求,因此任務滯空時間動輒超過20小時,扣掉來回基地起降和整補加油時間,至少能夠在目標區上空周邊待上15~18小時,形同廉價版的低軌道海洋監視衛星。此外,無人飛行載具不像衛星為了節省推進器燃料,一般而言不輕易變更軌道,但無人飛行載具基本上想飛哪就飛哪,只要燃料夠,和地面操作站的通聯保持暢通就能執行任務。

無人飛行載具在長程海上巡邏另項常被忽略的優勢,就是不需要考量人員疲勞問題,因為在地面操作站的人員完全可以輪班上陣,值勤時間也可以控制在人類注意力的合理範圍內。

以一趟18個小時的巡邏任務來說,可以切割成3個6小時輪班,讓每一班上場的值班軍士官都是神清氣爽的最佳狀態,比起窩在機艙裡動彈不得的空勤人員可說有天壤之別。

而且現代海上巡邏機多半仰賴光電感測器和雷達進行廣域偵蒐,除非是為了搜救或特殊狀況,由空勤組員以望遠鏡進行地毯式目視搜索的需求已經逐漸降低,因此無人飛行載具和有人巡邏機的偵蒐能力差別已逐漸拉近。而若考量到對固定目標區的持續偵蒐能力的話,反而是無人飛行載具更勝一籌。

正在整備準備執行夜間任務的RQ-9無人機。 圖/美國空軍
正在整備準備執行夜間任務的RQ-9無人機。 圖/美國空軍

無人飛行載具成本不貲

不過能夠執行長程海上巡邏任務的無人飛行載具也非十項全能,因為要能讓無人飛行載具在遠離地面操作站下順利執行任務,還能把所獲情資即時傳回,就代表必須得有足夠的超地平線通訊能力。

而以資料通訊頻寬需求來看,這代表不可能靠搖擺不定的HF頻段短波通訊,而是要有一條足夠穩定的微波衛星通訊鏈路才能成事。換言之,要不是自己國家能夠打衛星上天空建立遠距通聯,不然就得想辦法租借商用或是盟國軍用通訊衛星進行管制。

雖然理論而言,在領土內的高山上架設微波中繼站也能夠提供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一定程度的通訊需求,但這種想定畢竟受地理條件嚴格限制,且在高山架設微波中繼站的戰時生存性堪慮,如果要加派地面防空單位加以屏衛的話又是另外一項支出。

而且以地面微波中繼站指揮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的最大缺點,就在於會嚴重限制無人飛行載具的操作自由度,由於一旦脫離地面站掌握後,無人飛行載具就算獲得多有價值的情資也無法即時傳回大後方的高司單位,對用以執行長程海上巡邏與監控的無人飛行載具而言可說是本末倒置。

相較下,有人巡邏機靠著短波無線電或是衛星電話至少還能用口頭報告彙整所見所得,但是無人飛行載具只能把感測器所得數據一五一十地上傳回報,如果通訊中斷就等於一架特大號遙控飛機,完全沒有效果。

正在操作MQ-9無人機的美國空軍人員。 圖/美國空軍
正在操作MQ-9無人機的美國空軍人員。 圖/美國空軍

從通訊系統的建置需求可看出,要引進並操作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需付出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除了通訊外,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的尺寸已經和有人機相去無幾,因此相關的後勤補保能量和機場作業需求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點都不能馬虎。每趟任務架次結束後的保修和飛行前檢查,也全部要按照原廠技令按部就班實施,不然下一趟要出任務可能會當場上演墜機慘案。

除此,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為了任務需要,不僅得有大出力發動機和高精度飛行控制/導航系統,除了基礎航電和通訊裝備,機上還一定裝有各種海上監偵情蒐用的感測器,小者如熱影像儀、低光度電視和雷射測距儀,大者則可能包括合成口徑雷達(SAR)和電偵截收與干擾系統(ESM/ESSM)。各種裝備連同機體成本林林總總加起來絕對不是一筆小數字。易言之,無人飛行載具價廉物美的時代不僅一去不復返,而且整體成本恐將來得更高。

就以日本大張旗鼓打算引進的美造RQ-4全球之鷹無人飛行載具為例,美國官方在2012會計年度編列的單機飛離成本就高達1億4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前面所提到的地面操作站、人員教育訓練、後勤補保能量建立和機場整建等看不見的邊際隱藏費用成本。而日本採購的RQ-4B應還加裝配合日本需求的航電設備,加上採購架數相對較少,因此整體需要投入的預算高達數百億日圓,這也讓許多有意跟進的國家對於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望之卻步。

當然,以RQ-4這種具備全球任務能力的重量級無人飛行載具來看或許失之公允,但是就算撇開機體成本,後勤支出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差異。這也表示至少以在釣魚台周邊海域使用無人飛行載具的前提觀之,不論哪個國家要投入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的考量,都應該是以作戰優勢和風險為先,而非單純的成本考量。

科技發展下,美軍大量以無人偵察機進行情報蒐集。 圖/美國空軍
科技發展下,美軍大量以無人偵察機進行情報蒐集。 圖/美國空軍

針鋒相對無人飛行載具對決

根據日本自衛隊公布中共派出無人飛行載具前往釣魚台周邊空域的相關情資顯示,中共官方在經過諸多考量後,認為派出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會比直接派遣機艦安全。

而日方情資也指出,中共無人飛行載具多半在釣魚台東北方200公里左右的空域進行監偵任務,平均滯空任務時間為5~8小時,而當任務結束後則朝西北方返航。正由於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的定位模糊不清,因此就算自衛隊比照標準接戰程序派出F-15J待命機緊急升空攔截,但是中共的長程海上巡邏用無人飛行載具照樣在釣魚台周邊進行監偵任務。雖然中共無人飛行載具的內建感測器應會偵測到航空自衛隊戰機,而且中共的長程預警雷達也能掌握周邊空域狀況,不過中共的無人飛行載具在日方攔截過程中完全沒有做出任何規避動作。

從航空自衛隊公布的照片觀察,中共派出的無人飛行載具外形和美造RQ-4全球之鷹非常相似,採用同樣的發動機構型和V型尾翼,機首也有為了容納衛星天線和其他感測器用的大型整流罩。從外型和飛行高度推測,中共這次派出的長程無人飛行載具極有可能是在2006年試飛成功的長鷹式高空無人飛行載具(BZK-005)。

長鷹式無人飛行載具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所,在2000年開始研發的中共新一代長程無人飛行載具,號稱具有和美造RQ-4全球之鷹無人飛行載具同等級的飛行和偵蒐性能。不過相關消息來源也指出,除了長鷹式之外,中共目前研發的天翼3型和翼龍型無人飛行載具因為外型和長鷹式相似,因此也不能排除中共此次派往釣魚台周邊空域的無人飛行載具是另外兩種型號的可能。

整備中的RQ-4無人機,原始設計用途就與MQ-9不同。 圖/美國空軍
整備中的RQ-4無人機,原始設計用途就與MQ-9不同。 圖/美國空軍

如果中共這次派往釣魚台周邊的無人飛行載具是具攻擊能力的翼龍式的話,代表中共在必要時將能夠以最低風險的方式在釣魚台周邊海域展示武力或是攻擊特定目標。這種作戰方式將讓意圖保有釣魚台周邊海空掌控的日本自衛隊陷入兩難。

事實上,攔截無人飛行載具麻煩之處就是傳統國際上通用的警告措施全部無效,因為無人飛行載具的操縱國可以對包括擺動機翼、緊急頻道呼叫,甚至於機砲警告射擊在內的所有示警行為一概不理。對攔截者來說,對無人飛行載具開火射擊的門檻雖較低,但將未表現出明顯敵對意圖的無人飛行載具一概視為直接威脅,也難以在國際輿論中爭取支持。這或許是中共率先派遣長程無人飛行載具前往釣魚台周邊空域進行偵搜的企圖之一。

進一步來看,中共和日本若是陸續在釣魚台周邊部署無人飛行載具執行偵蒐和巡邏任務的話,在雙方劍拔弩張下,有可能發生無人飛行載具的武裝衝突,但這種衝突模式是否會演變成「空戰」仍有商榷餘地。

其主因在於,現有無人飛行載具的攻擊能力多半是以對地為主,雖然就設計上來說攜帶空對空飛彈不成問題,但是感測器和機體設計不見得適合此種任務。就算是利用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和空中預警機的資料鏈協助執行視距外打擊(BVR),在面對有人戰鬥機進逼時仍舊佔不到多少便宜,頂多只能夠發揮奇襲效果,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攻擊作為。

再者,目前日方計畫引進的RQ-4全球之鷹是無人飛行偵查載具,主要在高高度執行廣域監視和偵查任務。換言之,就算日本要派遣RQ-4全球之鷹偵防釣魚台周邊海域也不用刻意在周邊上空盤旋,可在航空自衛隊的雷達偵蒐和制空範圍內安全作業即可。這或許在軍力展示效果上不如中共直接派遣無人飛行載具進入防空識別區來的震撼,但此是掌握主場優勢的一方才能夠採取的行動。

在探討台灣是否引進無人機時,政府及軍方高層須先對國家戰略有明確的方向,我國的南海戰略為何?對釣魚台主權的戰略又為何?才不會花大錢卻無法做有效利用。

翼下掛載對地武裝的MQ-9無人機。 圖/美國空軍
翼下掛載對地武裝的MQ-9無人機。 圖/美國空軍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