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運動啟示:從《溫斯坦性醜聞》看見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
《不可侵犯:溫斯坦性醜聞》(Untouchable)於1月7日在台灣正式上映,不過早在於台灣上映之前,就已經轟動世界各國。這是一部以採訪形式呈現的紀錄片,記錄著那些曾經遭到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ax)和溫斯坦影業(The Weinstein Company, TWC)聯合創辦人、電影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騷擾及性侵害的被害人們所闡述過程、手法及後續的影響,更進一步帶出了不同的視角。
#MeToo運動興起
2017年10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率先披露哈維.溫斯坦疑似性騷擾米拉麥克斯和溫斯坦電影公司的女製片助理、臨時工和其他雇員,NBC新聞記者接續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繼續指控溫斯坦性侵犯或騷擾13名女性,更指出其中三名遭到強姦。之後陸續有娛樂界多位女性也具名對溫斯坦作出類似的公開指控,根據統計有73人,包含多位知名導演、演員,他們指控溫斯坦常以探討職業做藉口,邀請年輕的女演員或模特兒進入酒店房間或辦公室,要求她們按摩或性交,倘若遭到拒絕,則會以「你確定你要與我為敵嗎?在這短暫的時間裡」等威脅、利誘的手法。
有女星接受採訪時表示,溫斯坦擅長運用自己力量去剝削女性的夢想,且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無視他人的拒絕,而溫斯坦的權力有多大?根據紀錄片顯示,溫斯坦在某次與媒體的當街肢體衝突中,拋下一句「我真他媽的慶幸我是這垃圾小鎮的警長」(他常以警長自稱),而無論是媒體及路人都有拍到當時肢體衝突的多張照片,但那些照片卻都不曾出現在媒體上。
在溫斯坦性醜聞事件後,「#MeToo」成為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根據FB資料統計,有超過四百七十萬人在一千兩百萬則貼文中使用該標籤,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的不快經歷,其中不乏知名人士。
我國如何防治性騷擾、性侵害
回到國內,為了防治性騷擾、性侵害及保護被害人的權益,我國分別在2005年及1996年制定《性騷擾防治法》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性侵害犯罪指的是《刑法》第16章妨害性自主罪章特定犯罪及其他條文或特別刑法中特定類型犯罪,而性騷擾則是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且以被害人順服或拒絕,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之條件,或以展示、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他物品的方式,以及歧視、侮辱的言行等,損害他人的人格尊嚴、造成他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不當影響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正常生活的進行。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性騷擾防治法》生效後,申請調查案件數從396件(成立154件)一路攀升,2020年調查案件數來到1885件(成立908件);此外,根據警政署統計資料顯示,自1996年《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生效後,從1729件一路攀升及維持高點震盪,2007年達到高峰2487件後開始緩降,2013年驟降至1019件,2020年則為165件。
從上述數據可以明顯發現,性騷擾案件數是明顯持續上升,而性侵害案件數則是初期維持在高點震盪甚至遞增,在達到高峰後緩降,並於2013年驟降後逐步下降,這樣的數據可以有多樣的解讀方式,從某一方面來說,或許可以解讀為社會對於性侵害、性騷擾的認識越來越多,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勇於通報以降低黑數,也減少性侵害可能的犯罪機會。
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的刻板印象
紀錄片中,透過被害人的訪談,也可看見這社會對於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的刻板印象,諸如「被害人應該會掙扎、尖叫或用力的反抗」、「會立刻報警、找人訴苦」;甚至會有因為加害人擁有較高社會地位、收入、成就,而產生「與加害人發生性關係的人,一定都是為了自身利益」等等的刻板印象。但是這樣的刻板印象或許誤解了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的隱蔽性,也忽略了該事件對於被害人的心理衝擊與精神打擊。
在紀錄片裡,女星們透過充滿傷痛的字句以及眼淚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有女星在遭到溫斯坦的威脅、利誘後,腦中想著的是「如果我閉嘴,這件事會在幾分鐘之內就結束了」;甚至有女星坦承,她認為性侵害的事件對於人際關係有很大的打擊與傷害,因為會開始對他人有防備心,而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跟別人解釋自己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知道你怎麼了,只知道你變了。
「表面上笑著與人說話,但內心早已死了」一名女星在事件後持續出席各種紅毯、記者會後,面對採訪時這麼說道。
除此之外,一般社會關注的往往是不同生理性別之間、家人以外的性騷擾、性侵害下的被害人,但其實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在無論是相同性別甚至是家人之間,也都是存在的。
以下擷取一篇碩士論文中所揭露的案例,其中的加害人與被害人不但皆為同性,同時也是親兄弟。(以下內容經再度去識別化、段落調整及內容擷取。)
阿華是家中排行第二的弟弟,在家中一直是個被邊緣、被肢體虐待、疏忽的孩子,除了爸爸以外的家人都對他非常不友善,在家中遭哥哥性侵的情況,從國小學五年級左右延續到阿華17歲自行離家才終止。
在過程中,哥哥會威脅阿華,若不幫忙口交的話,就會製造事端讓阿華被媽媽打,由於阿華在家裡是基本上是沒有半毛零用錢的,哥哥也利用這點利誘阿華,讓阿華以幫忙口交的方式來換取零用錢,而在結束後哥哥會履行承諾,偷偷給零用錢;但如果阿華不幫忙哥哥口交,哥哥也會履行威脅,故意製造一些事情,讓阿華被媽媽打。
阿華那幾年雖然曾試圖抗拒過,但每次的抗拒換來的都是哥哥捏造事情讓阿華被媽媽處罰,媽媽因為極為寵愛哥哥,所以較會聽信於哥哥。而阿華被媽媽打完之後哥哥還會假意去安慰阿華,並跟阿華說「就叫你乖乖地幫我口交不就好了」,而就因為阿華無處求助,也抗拒不了,久而久之,阿華也慢慢轉變自己的認知,讓幫忙哥哥口交這件事情變成一個制式化的功課。
「就是,其實每次被他威逼利誘的時候就,其實一開始可能會試圖想要抗拒,然後到後面可能會沒有情緒,變成制式化了,在做回家功課一樣。」阿華說道。
小結
近幾年來,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的議題,持續受到社會的關注,而也有不少案例是利用職務之便或彼此權力關係不對等,以及社會地位差距對他人進行性侵害或性騷擾,這種事情在校園內並不少見,例如,國立空中大學就曾有教師於影音教材中表示「女性一生最大的困擾就是沒有人願意騷擾她」、「女性都目光短小,只關心廚房、老公、化妝品、物價,沒有什麼遠大的眼光」此類言論,更表示這是「實話」也是「幽默」,而該影音教材一放就是十五年以上,直到2020年遭到學生提報送性平會,校方才決議刪除該些片段(儘管一度以影音教材中的教師已過世而不予受理)。
但是,後來又發生另名教師表示「檢察官轉法官人數較多的原因是因為女性都害怕看屍體」的性平爭議事件,校方卻表示該教師是陳述客觀的社會事實,不構成對特定性別的貶抑,可以看出校方對於性別相關議題的認識有待加強。
近年來,不時會爆出名人累積多年以來的性醜聞,不禁都讓人詫異,究竟有多大的能耐,為何涉及這麼多人的性醜聞可以被隱瞞如此久的時間。紀錄片中的一名受訪者就表示,她認為,所謂性騷擾及性侵害事件中的共犯,指的不僅僅是積極參與其中的人,還包含了加害人周遭互動較為密切且知悉卻選擇保持沉默的人。
#MeToo運動其實也遭受到了一些批評,例如,有人基於報復而去誣報他人性騷擾,或者有一些生理男性表示不知該如何與生理女性互動,或者互動都變得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但這些似乎都是反應過度的擔憂,該注意的不該是互動過程中,對方生理或社會性別,而是無論是何種生理或社會性別、言語上或肢體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應該拿捏一定的分寸與界線。
#MeToo運動不會成為破壞人與人互動之間信任關係的炸藥,而是在提醒任何人,應當尊重任何人對於自我身體的自主權,以及應拿捏的互動分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