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的臺灣:面對2050年,我們準備好了嗎? | 甘獻基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30年後的臺灣:面對2050年,我們準備好了嗎?

2050年,民國74年次以前的人,全都成了人口統計所稱的「老年人口」,或是已屆法定退休年齡的「退休人口」。 圖/路透社
2050年,民國74年次以前的人,全都成了人口統計所稱的「老年人口」,或是已屆法定退休年齡的「退休人口」。 圖/路透社

2050年是民國139年,距今(2018年)還超過30年。那麼為何挑2050年來談?2050年又是什麼年呢?

2050年是國民政府遷臺(民國38年,1949年)滿一百年。也就是說,所有隨國民政府來臺灣的第一代「外省人」屆時多已蒙主寵召,還活著的都是超過百歲以上的人瑞。2050年時所有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人,除了(目前)總數約53萬的外籍新娘/女婿之外,其他98%都是在臺灣土生土長的「臺灣人」。

2050年是戰後嬰兒潮世代(1945年至1965年期間出生的小孩),以及該世代的第一代小孩全數成退休人口的時代。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語彙來說,所謂的三年級生(民國30到39年次)到時候都已百歲以上,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主力四、五年級生(民國40年到59年次),以及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第一代小孩六年級生以及約一半的七年級生(民國60年到74年次的人),全都成了人口統計所稱的「老年人口」,或是已屆法定退休年齡的「退休人口」。

2050年的臺灣人口結構

根據聯合國經濟及社會部人口司(United Nations, DESA / Population Division)2017年世界人口觀察報告(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參照下圖),臺灣會在2050年時達到老年人口(65歲以上)的最高峰,共約8百萬。

左:1950年至2100年臺灣人口統計及預估;右:1950年至2100年臺灣三階段年齡人口區分的變動趨勢及預測圖。 圖/聯合國經濟及社會部人口司
左:1950年至2100年臺灣人口統計及預估;右:1950年至2100年臺灣三階段年齡人口區分的變動趨勢及預測圖。 圖/聯合國經濟及社會部人口司

相對來說,同一年,臺灣的工作年齡人口(15到64歲)只有1200萬,而且持續下降,同時有約2百多萬的幼年人口。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估,目前臺灣只有35.3的扶養比(每100個工作年齡人口扶養35.3個老人及小孩),到了2050年時將急遽爬升到兩倍多的84.3,緊接著2055年的89.3、2060年的95.7,到了2065年臺灣社會將出現101.4的超高扶養比。

也就是說,每100個工作年齡人口要扶養101個老人及小孩。過了2065年之後,隨著老年人口的減少,這沈重的負擔會稍微緩和。但是因為工作年齡人口也相應減少,包含我們的鄰居日本、南韓人口結構都與臺灣相似,扶養比都將維持在95%到100%之間直到這個世紀末。

我們借用現有的人口資料,將臺灣的人口年齡的分佈以2050年為目標,考慮目前臺灣人口平均餘命為80.4歲(男性77.3歲,女性83.7歲),可以得出以下的圖表:

製圖/聯合新聞網;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製圖/聯合新聞網;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說明:以2006-2015年這10年共204萬新生兒為基數推估,2016-2035年的20年內,估計約有400萬人會出生加入工作年齡人口。

2050年的經濟社會特徵

2050年時的經濟社會是什麼樣的面貌?除了明顯的人口老化之外,我們很難完全預想未來的社會面貌。但有一個極高的可能是:機器人時代,或是說大量自動化時代會來臨。

屆時,越是機械式重複性高的工作,如工廠作業員、車站售票員,或是勞動力密集的工作,如公車、捷運、計程車司機、工地工人等工作,將會大量的自動化或是有高度的機器輔助。即使工作年齡的人口總數下降,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輔以大量的自動化設備,或許可以補償一些勞動力不足的缺陷。

但這種工作場景的轉換,會導往兩個不同的特徵。

其一,經濟活動會更趨向資本密集。比如說,以前火車站需要同時維持10名售票員的編制,但未來只要聘僱1或2名售票機檢修工程師即可,售票員將陸續失業,如臺灣高速公路收費員工作被自動化收費系統取代即為適例。

同時,以往資本家為維持大的營業局面需要僱用更多人力,未來要擴充營業規模只要添購自動販賣機/機器人,並聘請少量的機器檢修工程師即可。這種發展趨勢,會讓經濟活動的營收漸趨集中到資本家(老闆)手上,而無須分配給其他員工(因為沒有員工了)。

其二,經濟活動會更趨向技術密集。如前所舉的例子,各種售票員的工作將陸續被售票機、線上售票系統取代。未來電影院老闆不需要聘僱售票員,只需要聘僱「系統工程師」。未來郵局也可能不用招考郵務員(郵差),只需要招募「送信機器人」的系統管理師及檢修工程師。

換言之,人們進入職場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會繼續提高,人們專業養成的時間,或是在職業訓練機構培訓的時間應該會增長。雖然這未必等同導向「學歷掛帥」,但勢必會加重各級學校所扮演的角色。

亦即,假設一個小孩從小閱讀能力、算數能力沒有足夠的養成,他之後就比較難接受複雜度更高的教育或訓練。而勞力密集的工作機會正在減少,小孩長大出社會後比較難找到工作。

2050年很大的可能性是一個機器人的時代,或是說大量自動化時代會來臨。圖為softbank發表的機器人pepper。
 圖/路透社
2050年很大的可能性是一個機器人的時代,或是說大量自動化時代會來臨。圖為softbank發表的機器人pepper。 圖/路透社

因應新的經濟社會特徵

因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這兩大未來的經濟社會特色,國家政府的任務可能越來越繁重。

首先,隨著工作人口的明顯減少,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數應該會隨之降低。而因為人口總數減少,內需市場變小,貨物交易減少,各種貨物稅的徵收數額也可能跟著降低。而如果國家沒有足夠的財源,會撐不起人口老化漸增的公共服務支出。

此外,扣除個人所得稅、貨物稅後,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可能會轉向來自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產業的營收。要如何讓稅制能有效將這些經濟所得的成果再分配到社會上,將會是一大課題。又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未必會留在臺灣島上。一旦「產業出走」,帶走的不只是資金、技術,還有「會在本國繳稅的人」。所以政府在產業法規、經濟環境條件,需朝向讓外國產業願意來、本國產業留下來的改革方向,增加國內工作機會實有其必要。

其次,雖然就學人口在逐漸減少,但各行業對人力素質的要求卻在提高。特別是當今「滑世代」的小孩,學習工作技能所需要的閱讀能力、算數能力,是否符合需求即為眼下的難題。

如想要讓每個小孩都具備參與社會所需要的閱讀、表達、理解能力,可能會加重我們對各級(尤其是公立)學校的期待。而公共教育所需的各種資源,卻又是來自「那個正在縮減」的國庫;臺灣能否維持足夠的教育資源與水準,正考驗著主掌資源分配決策者的智慧。

到了2050年,每100個工作年齡人口扶養84.3個老人及小孩,扶養比是目前35.3人的兩倍多。 圖/美聯社
到了2050年,每100個工作年齡人口扶養84.3個老人及小孩,扶養比是目前35.3人的兩倍多。 圖/美聯社

可能怎麼做?

因應人口老化的趨勢,各國不同的鼓勵生育政策都有參考價值。筆者參酌法國最新對抗貧窮政策發現,增加公立托兒所容量、降低義務教育年紀至3歲,可能是其中有意義的選項。

一言以蔽之,增加公立托兒所(0-3歲)、公立幼稚園(4-6歲)的容量,是立即有效減輕臺灣父母生育子女後經濟負擔的政策手段,從而達到鼓勵生育的政策目的。粗估每年挹注700億的資金就有可能撐起「全國」、「全部」公立托兒所及幼稚園的教師人事費用。1如因財政考量一時只能投注2、300億,也還是能大幅提升目前公立托兒所、幼稚園一位難求的窘境。

其次,讓小孩提早進入教育體系,對年輕的父母來說,可以儘快回職場工作,只要有收入所得,就可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從而讓年輕的夫婦更願意、更有能力生兒育女。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人民有工作就有稅收,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人民有工作就能繳納勞健保,可以減緩勞健保倒閉的速度。從幼童的角度來說,若在幼稚園就開始學習語言、閱讀能力(尤其是對外籍配偶的小孩)、基本算數、人際互動,便能為上小學奠定學習基礎,讓不同社經能力、階層的孩童都能站在「類似的學習起跑點」,這對他們未來的求學歷程是有正面幫助。

結論:面對2050年

只要沒有發生地球毀滅、人類消失的極端情況,2050年無論如何它都會到來。

未來的32年內,總統還會再選舉8次。不論是國家政策的擘劃者,或是私人家庭財務生涯規劃,的確有需要把2050年以後嚴峻的人口結構列入考慮。尤其是從人口結構推導出的國家經濟能力更是需要嚴肅面對,如未來國家每年的償債能力極可能逐漸下降,一旦政府要進行長期大筆的債務,應審慎小心。

其他各種因應老年照護需求的軟硬體設施,也需要在未來這30年逐步建構及更新。30年後的年長者總數將是現在的1.3倍(從目前約340萬增加到800萬),醫療、照護體系都得嚴陣以待。

30年後的年長者總數將是現在的1.3倍,醫療、照護體系都得嚴陣以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30年後的年長者總數將是現在的1.3倍,醫療、照護體系都得嚴陣以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公立托兒所及幼稚園挹注資金計算式:公立托兒所師生比以1位教師對應5位幼兒計算,每位教師薪水4萬,目前每年不到20萬個新生兒,人事成本粗算:每年20萬新生兒x 3個年齡層除以5個小孩對應一位教師,共需12萬教師,每名教師月薪4萬x13.5月(含年終)=648億。公立托兒所收費粗算:每年20萬新生兒x 3個年齡層x平均每月繳3000元x12個月=216億。相減後加上硬體費用,一年約450億台幣就能撐起「全國」、「全部」0-3歲幼兒的照護工作的人事成本。公立幼稚園的情況類似,如幼稚園的師生比以1比10計,則人事成本只有公立托兒所的一半,即約225億。兩相加共不到700億。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