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可貴的「自由」——寫在金馬56之後(上) | Pony 馬曼容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一座可貴的「自由」——寫在金馬56之後(上)

第56屆金馬獎於11月23日晚間圓滿落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第56屆金馬獎於11月23日晚間圓滿落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第56屆金馬獎於11月23日晚間落幕,回顧起今年金馬獎經歷的風波,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國以政治之名綁架藝術的交流,不僅嚴禁中國電影從業人員報名、參加金馬獎,或是擔任評審(杜琪峰退任主席一職),也施予壓力迫使贊助的廠商品牌紛紛退出。此外,中國當局還宣布於廈門舉行的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改期與金馬獎強碰,更讓原本兩年一度舉辦的金雞獎改為一年一度。這份「故意」較勁的意味,也預示從今而後的長期抗戰,瀰漫著濃濃火藥味。

面對重重困難,金馬真有如外媒所說因電影數量減少,而使得典禮獎項品質有所損失?還是再一次以作為華語電影年度盛會的氣魄,榮耀電影人們的辛苦成就?

養精蓄銳的東南亞電影

儘管中國電影及香港合拍片未能參與本屆金馬獎的競爭,但從入圍名單開始,金馬獎就開出兼容並蓄、更具宏觀的一份名單,從原本的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擴張到對亞洲地區電影的探索與肯定。

東南亞電影的加入,並不是金馬刻意的「南向」,而是顯示出本屆報名電影的組合改變,使得金馬獎更凸顯了別具以往的多樣性。雖然台灣電影依舊作為主線,但東南亞的華語電影卻證明了自身潛質,產量和品質的提升,讓他們能在金馬獎並駕齊驅。

近幾年,新加坡的《爸媽不在家》、馬來西亞的《輝煌年代》、《分貝人生》等片皆於金馬獎有所斬獲。歷來屈指可數的東南亞電影,今年一口氣入圍如陳哲藝的第二部作品《熱帶雨》、楊修華於盧卡諾影展勇奪金豹獎的《幻土》;馬來西亞代表亦有該國主要製作投資的《夕霧花園》,還有將重心轉移至台灣的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所拍攝聚焦馬共題材的紀錄片《還有一些樹》,及首部劇情長片《菠蘿蜜》,皆帶著於台灣所學的電影養分,反思馬來西亞的種族國土議題。

劇情短片還有曾在台讀書的馬來西亞導演林峻賢,以穆斯林社會的校園霸凌為題,結合同性和宗教元素的《蒼天少年藍》。這些作品的入圍絕非僥倖,而是以出色水準的呈現使評審信服,彰顯本屆金馬獎的多元包容性。

在此份入圍名單中,它所凸顯的意義不再只是地區的限制,而是進一步讓我們看到國與國之間的電影製作版圖正在移動。如《熱帶雨》獲得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第一屆臺北市國際影視攝製投資計畫」的資金注入,成為新加坡、台灣跨國製作的電影;而《夕霧花園》更是由馬來西亞投資方邀請台灣導演林書宇執導,其中擔任電影配樂的辛榮安、剪輯的蘇文泰、美術設計的林慶順,還有榮獲最佳造型設計的周麗明,都緊緊牽繫起台馬電影工作人員的技術交流。

甚而,以《熱帶雨》榮獲最佳女主角的楊雁雁,於台上的感言也提到星馬演員走上演藝之路的艱辛:「在星馬做演藝這條路真的不容易,我記得我要放棄的時候,我的恩師郭寶崑他跟我說了一番話。他說:妳覺得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嗎?我每天晚上都想要放棄,但是我每天早上,都重新做一個決定,我要繼續走下去。」

以《樂園》入圍新演員的原騰、憑藉動畫短片《隱匿的方寸空間》入圍的黃志聰,或最終以《幻土》獲獎的新加坡音樂人張偉勇,都藉由金馬獎的舞台,讓觀眾認識這群為電影付出貢獻的星馬電影人。

楊雁雁(左二)以《熱帶雨》榮獲最佳女主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楊雁雁(左二)以《熱帶雨》榮獲最佳女主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邁向華人/華語電影的世界版圖

當金馬獎延伸華人及華語的定義,成為一種開放性的「泛華人、華語電影」解讀,而不再只侷限在「港澳台星馬東南亞」的地理範圍,更是突破亞洲疆界,拓展對於華語電影的想像。

這樣的例子出現在今年報名參賽的電影,由華裔導演Sasie Sealy執導的美國電影《幸運的奶奶》(Lucky Grandma),以《喜福會》聞名的資深演員周采芹,在片中飾演奶奶一角,出色的演技更讓她名列在最佳女主角的遺珠之列。

此外,備受討論的中國電影《再見,南屏晚鐘》,先不論該片最終是否報名,其也是由旅居西班牙多年後的中國導演相梓,再次回到中國拍攝的中西跨國製作;而由華裔導演王子逸(Lulu Wang)執導的《別告訴她》(The Farewell),華語及華人劇組的比例組合,讓該片同樣具有報名金馬獎的資格。

上述例子都可以顯見,金馬獎所給予的華人定義,一早超越過去所認知以中港台作為主體的地域版圖。甚至當電影超越語言時,只要符合規則擁有一定比例的「華人」劇組1,依然可參與金馬的競爭。

過去如田壯壯的《吳清源》、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馬志翔的《KANO》,到今年榮獲最佳造型設計的《夕霧花園》,全片以英語、廣東話作為主要對白,馬來西亞短片《蒼天少年藍》也使用馬來語為影片語言,通過語言,他們將華語電影被詮釋的範圍再擴展。

無論如何,2019年必定對金馬獎是一次轉捩點,轉捩的不只是面對政治的打壓,更多的是讓多年關注金馬獎的觀眾而言,挖掘隱藏在金馬獎規章背後的箇中奧妙,不再受限於上映院線與否(金雞看電影上映日期區間、金馬看電影完成日期),也能顯見國際製作如何為電影搭建起橋樑,讓金馬獎確立華人、華語電影的獎項定位更為穩固。

▍下篇:

一座可貴的「自由」——寫在金馬56之後(下)

  • 根據金馬獎競賽規章報名資格第四點:
    1. 影片語言及工作人員比例:所有報名影片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之條件 片中二分之一以上對白須為華語(華人地區所使用之主要語言或方言,但不包括配音),影片若無對白則須符合第二項條件。
    2. 影片工作人員中,導演皆須為華人。其他主創工作人員半數以上須為華人。「主創工作人員」之範圍以下列十四個獎項計算,每個項目僅計算一位,包括: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劇本(或改編劇本)、攝影、視覺效果、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動作設計、剪輯、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及音效。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