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蔭聰/硝煙彌漫的反送中直播,我們真的「看」清事實了嗎? | 卓越新聞電子報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葉蔭聰/硝煙彌漫的反送中直播,我們真的「看」清事實了嗎?

反送中運動已延續了兩個多月。 圖/路透社
反送中運動已延續了兩個多月。 圖/路透社

由「逃犯條例修訂」掀起的群眾運動已延續了兩個多月,不只沒有平息跡象,還愈演愈烈。警民衝突場面成為媒體最吸引讀者觀眾的影像,因此,街頭上帶著印有「Press」的頭盔的中外記者人數也愈來愈多,不少人還配備了直播的攝影器材,追蹤著示威者及警察對壘的一舉一動。

刻意少看電視和網路直播的原因

許多市民自然更追看直播至深宵,情緒激動。立場屬反對派者,對警察當然咬牙切齒,大罵「黑警」;親建制者也痛罵示威者搞亂香港,要警察趕快剿滅他們。直播掀起激越的情緒,而激越的情緒即使沒有令人走上街頭,也引導人看更多的直播,形成媒體與情感的循環。

故此,有些長年收視不佳的電視頻道,也因此而大收旺場;至於網路小媒體更運用直播,突然吸引大量讀者觀眾,例如《立場新聞》。

坦白說,我有點故意少看電視及網路直播。第一,看了影響睡眠;第二,也讓人過份集中在警民衝突,捲進了雙方仇恨的循環。我有一位友人跟我說,他父親最近心臟病發逝世,懷疑是看了不少直播心情過於激憤所致。至於在街頭或隔著屏幕投入太深而造成精神困擾,要看心理輔導的,我也聽過不少。

不同立場的人透過直播,掀起激越的情緒,形成媒體與情感的循環。 圖/美聯社
不同立場的人透過直播,掀起激越的情緒,形成媒體與情感的循環。 圖/美聯社

好像身歷其境,但是否真的能深入了解?

現在的直播動輒好幾小時,由開始集會到衝突直至散去,觀眾坐在電腦或電視前長期觀看,好像很貼近真實,身歷其境,但又有多少思考空間?是否真能透過鏡頭對現場有很深的了解?

我其實很有疑問,因為,鏡頭以外的都看不到了,更不用說對事件脈絡增加了認識。但有一點是很肯定的,就是動員起情感投注,換來一種真實感。

這種不加剪接的持續直播,其實並不是一般的新聞媒體產品,它與一篇文字報導、新聞圖片,甚至是經剪輯的新聞報導或節目,都不一樣,它讓人把自己的情感、立場、既有認知讀進影像串流,並再加以放大。

有人看過片段,便斷言警察很暴力,或指控示威者是恐怖份子,不少人便覺得足夠了,但顯然不算是稍為全面的了解。如果真要考究及作出判斷,讀者或觀眾還是要綜合各方訊息,直播留下的影像紀錄(通常只有些片段剪輯下來,在網上更廣泛流通),只是所需資訊之一,其他資訊還包括較長時段的親身口述

8月11日,網路上傳播著一段影片,顯示警察沿著自動扶手電梯,亂棍狂毆示威者。 圖/美聯社
8月11日,網路上傳播著一段影片,顯示警察沿著自動扶手電梯,亂棍狂毆示威者。 圖/美聯社

看到了,但不一定真的知道

例如,執筆之時,於8月11日晚,我在電視上看到我家附近的港鐵太古站,防暴警察沿著自動扶手電梯攻入,亂棍狂毆示威者,以及把多人從電梯上推跌倒地,險象環生。單憑影像,結合我的政治立場,我當然會直接大罵警察。

但是,我當時根本不知道,這些示威者為何會跑到不是示威現場的太古?也不知警察為何會趕到?示威者之前到底幹了什麼事?之後又打算幹什麼?警察的部署我更一無所知。

事後,我在網上看了不少人的複述,提供了一些背景,我仍掌握不到全貌,只是大約得出結論,警察當晚行動升級,不只驅散,而是追捕示威者,所以才會有太古站這一幕。我事後也從警察的公布得知,當晚逮捕了近150人。

在抗爭現場,隨時都會看到記者及抗爭者拿著手機,記錄現場狀況。 圖/美聯社
在抗爭現場,隨時都會看到記者及抗爭者拿著手機,記錄現場狀況。 圖/美聯社

現場直播的最大功能:見證、監控

現場直播最大的功能之一,可能不是報導,以增進觀眾的認知,而是見證及監控。現場有人對記者動粗,包括執法的警察,便充份說明有人是害怕這個鏡頭的。帶著口罩進行激烈抗爭的示威者,當然怕不小心被拍下樣貌,成為警方日後抓捕他們的證據,因此,他們通常反感有人近攝面部。

而更害怕鏡頭的是警察,擔心過份暴力及違規言行被拍下,當晚及翌日便上了新聞頭條,備受媒體及上司壓力,日後在法庭上作供也容易讓辯方用影像作證供來質疑及質問。雖然示威者有些也會與記者發生衝突(例如示威者很憎恨TVB),但總的來說,示威者是歡迎現場直播的。而有些被捕人士,也極度渴求事後找到影像證據,幫助在法庭上辯護。

現場直播最大的功能之一,可能不是報導,以增進觀眾的認知,而是見證及監控。 圖/美聯社
現場直播最大的功能之一,可能不是報導,以增進觀眾的認知,而是見證及監控。 圖/美聯社

見樹不見林:貧乏的深入報導

直播在這場運動中高度發達,與此相反的,是媒體在增進我們對事件的認識卻相對貧乏。例如,反政府的示威者如何動員?在前線衝突的黑衣人的社經背景是什麼?勉強算是有一些稍為深入的報導,但還是不太足夠。

因為前線示威者不以真面目示人,記者採訪困難,媒體也布置了太多人在街頭以至人手不足。至於親建制的黑幫人士、新界有勢力人士、閩南社團等等,他們內裡的乾坤本就是黑箱;他們攻擊反政府示威者,甚至造成7月21日晚白衣人在元朗站無差別地對市民襲擊,到底他們的動員方式、行動動機為何?我們只有相當刻板式的印象。甚至,由於有太多陰謀論在流傳,所以,許多說法的真偽也搞不清。

例如,不少反對派相信,元朗的兇徒是受到中聯辦指使,以及警察的縱容。於是,在親建制的媒體中又傳出一個說法,說是不少社區的店舖受到示威擴散到各區所影響,尤其是夜店的生意大受打擊,因此抑賴這些生意維生的黑社會矢言要向黑衣人報復,與政治無關。

但這到底是為了轉移視線,為北京政府甚至警察脫罪?還是實情如此,記者是難以判別及查究的,當中是否有北京政府的宣傳單位在發功?媒體也難以肯定。近幾個星期,有不少「血洗」某區的傳言,媒體以策安全,也只好在無法查證下報導出來,但這是否變相令媒體成為宣傳機器的幫凶,嚇退市民參與抗爭?

信者恆信、權力者主戰,就無公正公義可言

在運動中情緒激動,政治衝突日益尖銳,陰謀論、宣傳滿天飛,要認清事實真相愈來愈難,也容易讓人犬儒起來,覺得一切都顯得無關重要,人們只好相信自己本來便相信的事情。

更令人憤怒及無奈的是,由中央至特區政府已堅決站穩在戰鬥一邊,與反對者對決。那麼,香港只能成為戰場,無公正、公義可言。

(原文授權轉載自「卓越新聞電子報」,原標題為〈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認清事實真相愈來愈困難〉)

陰謀論、宣傳滿天飛,要認清事實真相愈來愈難。 圖/路透社
陰謀論、宣傳滿天飛,要認清事實真相愈來愈難。 圖/路透社

  • 文:葉蔭聰,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香港獨立媒體網創辦人之一。
  • 更多卓越新聞電子報:WebFBYoutube

|延伸閱讀|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