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外,青年參政的必要 | 詹益鑑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體制內外,青年參政的必要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每天清晨醒來,我望著窗外的台北天空與城市天際,為這個城市、這個國家,既感到驕傲、也感到焦慮。驕傲的是我們多年來發展的科技、人文與民主成就,焦慮的是未來要面對的國際競爭與世代差異。身為一個公民,我積極尋求參與政治、理解政府的可能,在體制內外,我都會繼續溝通與努力;那個,改變台灣的機會。

318學運的意義與價值

因為服貿議題引發的太陽花學運與佔領行動,落幕至今也已三個多月了。這段期間,我跟許多不同年紀、背景、立場的朋友、長輩、學生、創業者都聊過這個議題,大家對於學運跟服貿的正反觀點或許不一,但都有一個相同的結論,就是「台灣的年輕人該出頭了」。

是的,太陽花學運表達的不僅是青年世代對代議政治失能的直接抗議,也反映了年輕人對自身未來與台灣前途的徬徨及焦慮,以及對於資源掌握與既得利益者姿態的反抗。

於是,以七八年級生為主的新生代,走上街頭表達立場、利用科技現場直播、透過網路糾集群眾,把傳統的「議會協商政治」、「政商立場媒體」都擺在一邊,撼動了許多民眾跟知識份子,也包括我這種對政黨輪替曾經充滿期待卻又落入失望的六年級中段班。

也因為透過網路與科技,新生代的「政治行為」與「內容傳播」的運作方式與過去的社會運動截然不同,並展現了嶄新而巨大的公民運動力量。雖然這次學運來自學生跟公民團體,起源是因為經貿議題與背後的統獨主張,但是也開始了各世代、各領域對所謂「世代對立」或「價值差異」的思考與討論。

青年參政的必要

除了世代議題,學運另外一個引發的思維與風潮,就是公民參與政治的可能性。

在過去,一般人的政治活動參與方式,除了把票投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之外,頂多就是在茶餘飯後跟親友討論政治人物或政策利弊,很難想像除了擔任公職或參選從政之外,還有什麼能立即而實際地影響政治或政府的可能性。

但太陽花學運的諸多活動,從佔領立法院、街頭公民教室、反服貿大遊行,到落幕前的大腸花論壇,都讓許多參與者跟旁觀者發現,原來參與政治活動,可以不用從政,不用專職,只要你願意表達立場、拿出行動,甚至可以用輕鬆或生活的態度,都有機會影響身邊的人,以及政治人物或政府機構對政策的立場。

事實上,雖然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府是「管理眾人之事的機關」,但民主國家的基礎概念,就是全民參與、眾人決定,透過自由規範與法規制訂,彰顯個人與公眾的利益,並取得適當的平衡。

但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政治活動被媒體與企業的力量涉入越來越深,加上政治語言跟資源利益的複雜化與多角化,台灣多數民眾人離政治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冷感。尤其大幅投入產業活動跟家庭生活的六年級世代,這種現象十分明顯。

而如同理財顧問都會告訴我們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政治也是一種「你不理它、它不理你」的活動。而三一八學運為一般人帶來的啟發是,參政,可以不用從政。但唯有參與政治,你才能理解它、改變它,而不是單純的接受或反抗。

青年顧問團的起源

隨著資訊產業的成熟化、資金流動的全球化,台灣正面臨了新舊交替的關鍵時間點。如何在舊世代與舊經濟的衰微中,讓新世代在新經濟的更迭中掌握機會、取得資源、延續優勢、進軍國際,將是台灣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

因此,青年參政,是一種必然。因為,不參與、不理解,就不能創造改變。

當然,參與政治,有體制外的活動,也有體制內的方式。

太陽花學運一落幕,除了民間持續思考接下來的公民運動方式與目標之外,整個政府也被撼動。因此,從四月底開始,行政體系開始召開與許多青年創業者、社會運動者的對談。

很幸運地,我受邀參與其中幾場會議,並直接對院長提出了「青年智庫」的建議,作為銜接民間組織、公民活動與政府機構的橋樑,並彌補過往政府過於依賴幾個財團法人與智庫,對於產業聲音與大眾觀點的誤解或不足之處。

很巧合的,馬總統在今年就職週年演說時也提出了青年顧問團的概念,雖然並沒有彰顯「民間智庫」的出發點,但是跨領域的募集規劃、設於行政院下的架構,幾乎就是「青年智庫」的總統府版本。

也因此,當青年顧問團的招募活動開始,我跟幾位行政體系友人多次討論,認為既然我已經參與許多青年會議或創業論壇,不如就報名參加,無論是否入選,都不影響我希望以民間身份,持續影響經濟、教育、科技政策的決心。

對青年顧問團的期待

經過一輪評選,上週末行政院公布了青年顧問團的入選名單。我很榮幸入選了成為這屆青年顧問團年紀最大的成員。綜觀27位成員的名單,涵蓋了科技、金融、資訊、醫療、教育、農業、文創、體育等領域,也清一色沒有政黨色彩,倒是幾位成員跟我一樣,都曾經以不同方式,協助過學運的平台運作或資源募集。

這是一次新的嘗試,對我個人,對這個顧問團的每個成員,還有這個政府來說。

雖然我不能代表這個顧問團,但以身為其中一員的身份,我期待這個跨在民間與政府之間的青年代表組織,能開啟新舊世代之間的對話,以及體制內外的合作空間。

而我也期許貢獻自身的創業與投資經驗,從科技與人文的角度,提出對改善台灣創新教育、創業環境、投資法規與資本市場的具體建議及施行方針,並結合民間力量,跨越不同世代與產官學研,加速台灣的產業轉型與國際接軌。

讓我們一起將台灣過去的優勢,包括教育、醫療、科技、文創,透過青年的力量,繼續在華人圈與亞洲發光發熱。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