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的夢幻列車,十二天後將把台灣運動載往何方? | 陳子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世大運的夢幻列車,十二天後將把台灣運動載往何方?

2017年台北世大運在一片驚呼中落幕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7年台北世大運在一片驚呼中落幕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7年台北世大運在驚奇中落幕了。

之所以用「驚奇」,是因為這過程中,不論是場內的運動員與場外的觀眾所迸發的能量,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期。

包含26金牌的90面的總獎牌看似風光,但我們卻不應該忘記世大運作為一項分齡賽事,參賽選手有奧運金牌、卻也有大學校隊等級的巨大落差,再加上我們有多少選手是因為此次賽事而硬被賦予了大學(或研究所)學籍,各協會心知肚明,因此評論各面獎牌時不宜等值以待。

台灣所獲26面金牌中,18面是選辦項目而來,比例之高,讓我們必須至少自覺,這樣的獎牌數不會是台灣參加各主要運動賽會的常態。不過選辦項目發揮主辦國的優勢,那是各屆世大運的常態,2013喀山世大運選辦了極為冷門的帶式摔角(Belt Wrestling)及桑搏(Sambo,亦稱俄羅斯武術),進而包辦這兩項賽事37面金牌中的24面;2015年光州選辦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射箭,此次我們選辦滑輪溜冰,自然就是為了展現各自在不同運動項目的優勢,這一點我們無須過度自卑,但從滑輪溜冰這金庫挖了十面金牌,它並非亞奧運項目的事實,我們也毋須過度自嗨。

這屆賽事中,也有無疑足讓我們自豪的。郭婞淳舉起的世界紀錄、李智凱鞍馬近乎完美的15.3分、鄭兆村突破亞洲的驚天一擲,這都是紮紮實實的世界級表現;楊俊瀚的一百公尺成績,雖然若以這屆田徑世錦賽的成績參考,只能排在第八,但一百公尺畢竟是一百公尺,這象徵意義非同凡響。

楊俊瀚的100公尺跑出10秒22的成績,雖然以這屆田徑世錦賽的成績參考,只能排在第八,但意義依舊非同凡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楊俊瀚的100公尺跑出10秒22的成績,雖然以這屆田徑世錦賽的成績參考,只能排在第八,但意義依舊非同凡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鄭兆村在標槍項目的驚天一擲,打破亞洲紀錄,這都是紮紮實實的世界級表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鄭兆村在標槍項目的驚天一擲,打破亞洲紀錄,這都是紮紮實實的世界級表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再來說說球類運動吧,令人失望的棒球自然莫再提,但男女籃、男女排的表現令人驚艷與感動,使得多年來坐享最大資源的棒球必須繃緊神經,畢竟台灣的國球是「贏球」,可能不再只是鄉民的酸言酸語,而是棒球需要時時當心的警語。

羽球在球后戴資穎捨世錦賽,而留在「主場」參加世大運,多少給人殺雞用牛刀之感,獎牌輕易落袋,滿場相挺,風光自然不在話下。相形之下,周天成隻身勇闖蘇格蘭格拉斯哥,八強賽力拚後才以1比2惜敗給後來的冠軍丹麥選手安賽龍,著實值得更多掌聲。網球,「詹謝人生」再一章的鬧劇,反倒喧賓奪主,令人不勝其煩。男女足倒數的成績可以預期,但是主場球迷加油吶喊下所激發的鬥志,使得這兩支球隊輸的真的不難看,而足球金牌戰,儘管由日本與法國兩隊爭奪,但卻依舊吸引滿場球迷觀戰,令人期待男子隊在十月十日,主場亞洲盃會外賽迎戰巴林的場面。

也別忘了消極出席但卻無所不在的中國。場內,雖然絕大多數運動員都到了天津參加全運會,但是依舊輕描淡寫地主宰武術這個選辦項目;場外,大會贊助商「喬丹」,其山寨的投機性格自毋須多言,但在世大運的場子裡播放的卻是為中國全運會宣傳的訊息,著實令人憤怒。

▲ 戴資穎捨棄世錦賽,選擇留在「主場」台灣參加世大運,也引發不少討論。

執政者挾權賦予運動詮釋權,古今台外皆然。8月31日的台灣世大運英雄遊行與1970年代少棒遊行、阿扁在國慶日拿著王建民簽名球炫耀的舉措,本質上並無二致,儘管多元資訊的刺激之下,閱聽人早已不是毫無抵抗地全盤接受這些充滿優勢符碼的訊息,但當權者擘劃的勝利遊行依舊,唯有識讀了箇中模式,必能理解這又是另一場政治挾著運動的國王新衣展示。

至於,若想要借此經驗直指亞奧運的申辦,倒可休矣,不是懷疑我們承辦大型賽會的能力,而是從中國此次的消極參賽與處處打壓台灣國際空間的舉措,我們的申辦是沒有任何勝算的,連攸關生死的世界衛生大會大門都不讓你進去,怎麼可能讓你有著萬邦朋友自遠方來訪的風光?莫忘我們之所以在2011年底贏得本次世大運主辦權之時,正是馬英九與郝龍斌分別在總統府與台北市府時,也是在兩岸最為和緩(或傾中)的時間點,因此與其想著放眼亞奧運,倒不如將錢用在各級運動聯賽的建立、現有場館的維護與合適我們規模與使用的新場館興建。

最後,既然我們熱衷於選手回家比賽,何不讓台灣作為主場的頻率更高一些?世大運這類的大型賽會,如同大拜拜,當中一些場館也將隨著賽會結束而完成階段性任務(掰掰!國際標準游泳池),從上一段中也可理解,除非在未來客觀政治環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否則世大運就會是台灣所主辦,空前絕後、規模最大的賽事了。因此我們該做的是建立規律的運動賽事,從羽球、桌球、網球巡迴賽單站賽事的爭取,甚至是籃球、排球職業聯賽的建立。

而這些職業聯賽的擘劃並不僅限於國內,立委吳秉叡日前一番「減隊入日職」的話語引發酸度破表的回應,但他搞錯的是運動項目與方法,全球化下區域化的運動發展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畢竟,如果連加拿大都不夠大、連北歐諸國都在思索整合斯堪地那維亞足球聯賽的可能、連巴爾幹半島在跨國籃球聯賽之外都還要加上足球、連東南亞各國都在討論東南亞超級足球聯賽,那麼職業棒球打了27年都還是只有四隊的台灣,哪有自限的餘地。不論是南向或是北向,我們都不能自外於這股力量。

這過去的十二天,所有參與其中的運動員、教練、協會(對,協會,值此逢協會必反必酸的氛圍,他們也值得掌聲)、媒體、志工、現場或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值得高興。但如同政治人物選舉完的必備感謝詞一樣,高興個十二天就好,尤其真心熱愛運動的你我,為了不讓運動一次又一次成為政治的免洗工具,市民社會的力量必須展現在運動上、凌駕在政治利益上,沒有什麼事是非政府不可,運動尤其如此。如果運動的發展僅能仰賴政治力的養份,最終必然為其所用,那也是浮士德必然要被惡魔取回的靈魂。所以,不管你是一日水球迷、終身足球迷,這次台北世大運可以是起點、也可以是中途轉運站。

就算這是場台灣運動人共同做的十二天的夢,夢醒時分,也讓它至少是留下點痕跡的春夢吧。

世大運過後,台灣應該建立更規律的運動賽事,除爭取巡迴賽的單站賽事,籃球、排球更應該建立職業聯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世大運過後,台灣應該建立更規律的運動賽事,除爭取巡迴賽的單站賽事,籃球、排球更應該建立職業聯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