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老師所能犯下最大的惡是什麼?對孩子的好奇心踩剎車 | 范疇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家長、老師所能犯下最大的惡是什麼?對孩子的好奇心踩剎車

一個人如果在「為什麼」的念頭剛冒出的時候就習慣性的將其壓下去,那就是一個已經停止成長的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個人如果在「為什麼」的念頭剛冒出的時候就習慣性的將其壓下去,那就是一個已經停止成長的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為什麼用「好奇心」這議題單挑家長和老師?容我一步一步從核心展開。

好奇心就是問「為什麼」

好奇心是一切的基礎。好奇心的具體表現,就是問「為什麼」。一個獎勵問「為什麼」的社會一定充滿生命力;一個懲罰問「為什麼」的社會一定走上呆滯。一個人,如果在「為什麼」的念頭剛冒出的時候就習慣性的將其壓下去,那就是一個已經停止成長的人,至少在那一件事情的當下,他已經杜絕了跳出盒子思考的可能。

仔細想想,人類文明中一切被普遍認為真、善、美的事物,科學、醫學、藝術、文學音樂、對哲學法學的追求,無一不源自無止盡的好奇心。而一切假、惡、醜的東西,例如謊言、意識形態、霸權、填鴨教育、家長式控制,無一不基於對好奇心的打壓。

容許思辨 vs. 不容許思辨

所有所謂的「制度」、「工序」、「規矩」,目的都是為了控制人的好奇心;在這些可以統稱為「建制」的好奇心剎車機制中,有些是不得不然,否則成不了事,例如民主程序是為了達到人民主張權益的實效,工廠的製程是為了保障產品的完成和品質,法律的程序是為了公義的最大化。這些立意善良的建制,或許可以統稱為「正當程序」——經過思辨、同時容許繼續思辨的秩序。

但另有一類立意邪惡的建制,其控制好奇心的目的出自於私心、權力、利益、自保。例如教育體制內任何意識形態的課綱,例如非公義性的立法,例如老師為了班級的考試成績或教室秩序而懲罰兒童追問到底,例如自己都還沒弄清楚自己要做怎樣的人的家長、 阻攔孩子不停的問為什麼這樣而不是那樣。

——我們甚至可以說,出現在人類社會中一切邪惡和近乎邪惡的行為,都始於控制、打壓別人的好奇心。

好奇心:化解各種邪惡的萬靈丹

好奇心,不論是充沛澎拜的狀態、還是細水長流的狀態,都是化解各種邪惡的萬靈丹。人生所有的負面情緒,不論是佛家所歸納出的五毒「貪、瞋、痴、慢、疑」——貪念,憎恨、愚昧、傲慢、妒忌——還是西方人格心理學所談的自卑、恐懼,都可以在追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不那樣」的好奇心過程中得到昇華化解。

道理何在?因為深陷在負面情緒中的人,需要「見異思遷」的機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開了腦洞,才有轉換視角的可能。一個人只要不失去經常追問為什麼的能力,就會經常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給自己心理狀態重生的機會。

好奇心,還是一切創新的基礎。沒有好奇心的驅動,只能山寨,不能創新;有了好奇心,即使始於模仿,也會終於創新。

每一個嬰兒哇哇落地,好奇心是天生的,心理是沒有陰影的。 圖/美聯社
每一個嬰兒哇哇落地,好奇心是天生的,心理是沒有陰影的。 圖/美聯社

為什麼單挑家長和老師?

說了這些,回到標題:「家長、老師所能犯下最大的惡就是對孩子的好奇心踩剎車」。為什麼單挑家長和老師,而且把「家長」放在前面,「老師」放在後面?

其實道理是不辯自明的:每一個嬰兒哇哇落地,好奇心是天生的,心理是沒有陰影的。而嬰兒第一個碰到的「大人」,也就是家長,絕大多數是或多或少被五毒,以及自卑和恐懼「調教」過數十年的人。這是一個不及格分數碰上一百分的場面——好奇心已經被調教得只剩下不及格分數的大人,碰上了好奇心滿分一百分的下一代。一場由「魯蛇」(loser)教育「穩拿」(Winner)」的流程就這樣的開展了。

這個天生好奇心百分百的高手,僅僅因為生理上還無法自理,就落入了已經被社會建制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大人」手中,先是家長後是老師,逐步的喪失天生能力,二十年後變成另外一個「大人」。

消滅好奇心的逆向工程

在「建制高於一切、考試決定社會地位」的文化中,家長和老師,不自覺的對每一個孩子進行好奇心的逆向工程 :把一個個生來好奇心一百分的「零歲博士」,通過壓制孩子問「為什麼」、標準答案、制式考試、學歷主義,逆向調教成為「二十歲的幼稚生」,然後社會中的建制、金字塔組織,進一步將這個「自然人」調教成為「盒子裡的人」。在這逆向工程之下,自然人的五毒、自卑、恐懼便不成比例的被勾引出來,而「好奇心」這一劑與生俱來的解毒萬靈丹,卻不斷的弱化乃至消弭。

在「建制高於一切」的文化中,對下一代的好奇心的壓制,經常被冠以「為了你好」之名。在強大的壓力下,部份具有叛逆性的孩子得以掙脫這個循環,讓好奇心跳脫牢籠;運氣好的,走上了健康之途,日後成為特立獨行的人物,運氣差的,落入不健康的陷阱,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在習慣打壓好奇心的建制文化中,「大人」們總是喜歡採用那些運氣不好的孩子作為負面樣本,說「你看!這就是不聽話不服從的孩子的下場」。大人們不知道,被迫在社會邊緣生活的那些人,原來多半只是一個被剝奪了好奇心且運氣不好的孩子。

文明美好之源,不能被踩下剎車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挫折乃常態,但是人類依然能夠沈澱出文明。文明中足以稱為「真、善、美」的價值觀,諸如是非概念、公義概念、高尚境界的概念,無一不需要好奇心的動力,而人的求知能力、愛的能力、同情能力、同理能力、保持幸福心理的能力,也無一不依賴持續不斷的好奇心的解毒功能。

好奇心是人類智慧的源頭,人類心靈的守護神,但它也可以被扼殺於襁褓。這,就是單挑家長和老師的原因!

在「建制高於一切、考試決定社會地位」的文化中,家長和老師,不自覺的對每一個孩子進行好奇心的逆向工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建制高於一切、考試決定社會地位」的文化中,家長和老師,不自覺的對每一個孩子進行好奇心的逆向工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